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是广泛使用的研究亚微观体系结构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小角X射线散射的研究范围、技术特点、优势和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薄膜微结构分析的几种X射线散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厄要介绍了X射线小角反射、X射线漫散射技术、X射线表面衍射和多晶薄膜的小角衍射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特别针对各种实验技术中实验数据的采集要求做了细致描述;通过对自旋阀、异质结构中的应变、薄膜深度轮廓及应变规律等的研究,说明这些散射技术在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实现对聚丙烯腈纤维X射线小角散射强度的准确测定,基于X射线小角散射理论,利用逐级切线法,通过计算机数据拟合处理,对不同预氧化温度聚丙烯腈纤维的微孔洞大小、体积百分数进行了定量表征;给出了聚丙烯腈纤维微孔大小、小孔洞所占体积百分数随预氧化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是一种物质亚微结构的分析手段.随着我国同步辐射小角实验站用户的增多,如何更有效地处理数据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对小角X射线散射的数据处理,采用束流遮挡器不对称调节,对一雏小角散射增大更多低角区域数据量的一种方法以及把实验数据外推到整个角度空间的数据外推方法,并有样品实例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碳纤维基体微结构,结果表明,2500℃碳化处理的碳纤维的小角X射线散射强度很好地遵从Porod规律;1340℃碳化处理的碳纤维不遵从Porod规律,即经1340℃碳化处理的碳纤维基体存在尺寸小于1nm的不均匀区.  相似文献   

6.
纳米颗粒测试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纳米颗粒测试的6种常见方法分别为透射电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线宽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和动态光散射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法和X射线衍射线宽法由于技术成熟,是现在纳米颗粒测试的主要方法;X线小角散射法随着分形几何理论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是早期实验室中的常用方法;动态光散射法具有不破坏、不干扰体系原有状态的优点,测量范围为1~5000nm,这是上述5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特别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产品粒径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近30年间,由于中子源和散射装置的改进,中子散射在凝聚态物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许多方面是其他(X射线、电子、激光、同步辐射等)散射技术不可比拟的.在简单评述供散射用的中子源和散射实验技术进展之后,重点介绍中子散射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它们包括晶体结构和磁结构的测定、表面、界面和薄膜的表征、测定结构涨落、磁涨落的现代相变研究、畸变、无序系统(包括分形和小角散射)和高分子材料、高Tc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的X射线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X 射线衍射方法(包括小角散射方法)研究了四种碳纤维的显微结构,其中包括“乱层石墨”结构的层间距 C_0,层面堆垛的平均高度 L_c、层面的平均宽度厶、取向度 W_(1/2)以及碳纤维的平均显微孔洞等的测定,文中还提出了关于小角散射数据处理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γ-Fe2O3/Au核壳型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表征,同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分析了粒子的粒径与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小角散射方法测得了色谱填料的分形特征。讨论了使用普通衍射仪进行小角散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吴坚 《江西科学》2005,23(4):319-32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Ca(Mn2Cu1)Mn4O12/mAg2O多晶类钙钛矿锰氧化物。X射线衍射表明,m≤0.3的样品呈比较纯净的类钙钛矿相,而m〉0.3的样品,是由类钙钛矿和金属Ag相组成的复合物。所有样品呈现半导体导电性质,电阻率低于未掺杂的Ca(Mn2Cu1)Mn4O12样品。居里温度测量表明,随着Ag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居里温度逐渐升高。对于m=0.3和m=0.6的样品,120K温度和1T磁场下磁电阻比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概率方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柯西-许瓦兹(Cauchy—Schwarz)不等式是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不等式之一,对于不同的空间对应着不同的形式。本文就利用概率空间中所对应的形式来证明数学中一类常用的不等式,用以显示概率论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独特而简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首先用gaussion03程序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Ar-HCl相互作用能数据,得到了Ar原子与HCl分子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并与HWK势进行比较,验证了拟合势的可靠性;然后采用公认的精确度较高的CC近似方法计算了Ar-HCl碰撞体系能量在100meV下Ar原子和HCl分子碰撞的转动激发微分截面,总结了该碰撞体系非弹性微分散射截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We apply antilocalization measurements to experimentally study the interactions and exchange between InAs surface accumulation electrons and local magnetic moments of the rare earth ions Sm3?,Gd3?,Ho3?,and Dy3?,of the transition metal ions Ni2?,Co2?,and Fe3?,and of Fe3O4nanoparticles and Fe3?-phthalocyanin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The influence of the deposited species on the surface electrons is observed through the changes in the spin–orbit scattering and magnetic spin-flip scattering rates,which carry information about magnetic interactions.Experiments indicate a temperature-dependent magnetic spin-flip scattering for Ho3?,Dy3?,Ni2?,and Co2?.Concerning the spin–orbit scattering rate,we observe an increase,except for the cases of Ni2?,Fe3?,Fe3O4nanoparticles and Fe3?-phthalocyanine.We also observe an increase in SO scattering in another system where we study the interactions of Au nanoparticles and ferromagnetic Co0.6Fe0.4nanopillars and an In0.53Ga0.47As quantum well.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oretical models.Our method provides a controlled way to probe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systems,either on the surface of InAs or in a quantum wel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平面SH波在弹性半空间中浅埋椭圆柱形孔洞上的散射.采用复变函数和多极坐标方法构造了一个能够自动满足水平表面上应力自由边界条件的散射波函数.应用这一波函数,将半空间中的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全空间中椭圆形孔洞的散射问题,最终将问题归结对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作为对抗震问题的研究,给出了浅埋椭圆孔附近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并对算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浅埋孔洞与水平表面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动应力集中,在浅埋结构设计时应加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La_(0.67)Sr_xMnO_(3-δ)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态反应法制得名义组份为La0 .67SrxMnO3-δ(x=0 .33,0 .2 8,0 .2 3,0 .1 8和 0 .1 3)的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表明当 0 .1 8≤x≤ 0 .33时样品是单相的钙钛矿型结构 ,这表明A位可以存在较多的空位。红外吸收光谱显示 ,随着A位空位增多 ,MnO6 八面体基团的伸缩振动模 (波数约为 60 0cm- 1 )的红外活性增强 ,同时电声子散射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光散射现象和几种基本的光散射类型。采用量子力学观点,把光散射看作光和物质原子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光散射的量子图像。基于量子力学理论介绍了康普顿散射、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对它们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相关公式。给出了光散射的基本理论,深入讨论了这三种重要光散射现象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了解原子或分子的相关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逆康普顿散射是天体物理中一种重要的非热辐射机制。本文给出了等离子体中极端相对论电子对光子的散射概率和单色散射谱,该谱与真空中极端相对论电子对光子的逆康普顿散射谱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二次康普顿散射和产生双光子的康普顿散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康普顿散射的基本原理出发,基于能量、动量守恒定律和相对论效应,首先讨论了康普顿散射中的二次散射,得出波长的改变量不仅与散射角有关,还与入射光子的波长(频率)有关;其次讨论了产生双光子的康普顿散射,由于这种散射的复杂性,只选取了两种特殊情形来讨论,得出散射光子的频率不仅与两个散射光子的散射角有关,还与入射光子频率有关,单一频率的入射光子发生双光子散射后,散射光子波长的改变还可能是连续变化的;康普顿散射实验说明二次散射和双光子散射的发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昆明冬季地面生物有效紫外辐照度的理论与实测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已建立的昆明紫外辐射传输方案,计算并讨论了直接太阳紫外辐射漫透射率、漫反射率和单次散射反照率随垂直高度及波长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臭氧吸收和空气分子散射的情况下,对漫透射率而言,臭氧的吸收作用是主要的,同时分子散射也有较大影响.而漫反射率受到低层分子散射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波长较短的紫外辐射更易受到大气的消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