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向工频通信技术(TWACS)是一种基于电力配电网络的新型通信技术,具有独特的调制解调机理.文章针对我国配电网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双向工频通信中的信号传输特性,为信号的检测提出供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辉  赵建新 《科技资讯》2009,(17):32-32
双向工频通信技术(TWACS)是一种基于配电网络的新型通信技术,它利用独特的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无需外加设备穿越变压器进行跨区域通信。本文针对下行信号(outbound)的传输特点,搭建了下行信号的传输模型,分析了下行信号在配电网中的传输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学形态学膨胀运算的下行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算法简单,计算量小,易于在单片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3.
双向工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基于配电网的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在配电网中的传输,其背景信号中含有大量的谐波成分,给通信信号的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根据双向工频通信的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谐波抑制新方法。该方法在消除谐波干扰的同时,有用信号成分几乎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杨玉军 《河南科学》2002,20(3):308-310
列举RS 4 85总线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分析传输数据不可靠的因素 ;介绍提高通信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向工频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配电网数字通信技术.介绍了双向工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根据配电网基本结构建立了电路模型,阐述了信号调制与传播的特点,说明其本质是电网中各种暂态过程的组合;分析了电网运行状态对信号的影响、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分辨率分析研究了信号的时频特性,并据此设计FIR滤波器以实现信号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 IoV)中不可靠的社交用户可能会故意泄露用户隐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强度的车联网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用户的属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计算用户的关系强度,并将关系强度较高的用户构建成通信组。其次,使用区块链节点存储组内用户发送的传输数据,这实现了传输数据的可追溯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实现了用户的位置隐私保护,而且还降低了用户通信过程的时延和消息曝光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嵌入式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传输质量,提出基于数学图论分析的数据相似度权重调整算法.构建嵌入式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模糊信息检测模型,分析数据传输动态模糊特征,采用数学图论分析进行嵌入式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相似度权重调整过程中的自适应寻优,实现嵌入式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优化相似度权重调整.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分别为100、2...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Hilbert变换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Hilbert变换的包络解调方法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对于具有调制现象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基于Hilbert变换的包络解调方法,具有明显的诊断意义,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抑制多用户滤波多音(FMT)水声通信中的同道干扰和码间干扰,提出了双向干扰抑制的方法.采用双向并行的干扰抑制结构,前向结构用于处理FMT解调后的各子信号,反向结构用于处理各子信号的时间反转形式.前向和反向结构均采用时反技术进行预处理,采用干扰抵消和判决反馈均衡进行后处理,合并双向处理的结果就可以得到用户序列最终的判决值.分析了所提方法的原理,并基于实际的试验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展开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通过双向处理可以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与传统的单向干扰抑制方法相比,多用户FMT水声通信采用所提方法处理后的误码率和输出均方误差更低,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0.
智能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防止电弧性接地故障火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硬件上分析系统构成,采用RS-485标准接口的串行通信方案,实现了智能漏电火灾报警器与上位PC机的双向通信功能。实验表明该串行通信方法通信距离长,传输数据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电力线信道的复杂性使得其通信质量难以提高,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可提高抗多径干扰能力,使电力线通信质量有望得到提高。本文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的基本特性,建立了一个反映信道特征的近似模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子信道利用方法来实现OFDM技术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建立Matlab仿真模型,实现了基于改进方法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力线信道条件比较恶劣、数据传输误码率较高的情况下,依据改进方法传输数据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配电网信道环境极为恶劣,工频信号在信道内传输受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程度较大。采用单级自适应陷波器检测工频通信信号,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采用一种数学形态学与双级自适应陷波器联合算法检测工频信号。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用单级自适应陷波器检测工频信号,本文的算法在输出电压误差平均值降低了1.57V,输出信噪比提高了10.5dB。  相似文献   

13.
脉冲幅度调制波(PAM)是脉冲调制的一种形式,在通信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 PAM的解调质量问题,大多集中于滤波器性能的研究,忽视了PAM所含脉冲载波成份的影响。本义通过对PAM的频谱及其解调后主要输出成份的分析,指出脉冲载波成份是影响PAM解调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抑制脉冲载波的解调方法,并给出实现这一方法的电路框图。该方法简单可靠,电路成本下降。这对提高PAM 解调质量、降低对滤波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钻柱信道的随钻数据声波传输方式能够满足现代钻井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的要求,针对声波在钻柱中传播的问题,进行了声信号沿钻柱传输的信道特征以及声波通信的研究。根据波导理论,建立了声波沿钻柱传输的信道模型,声波在钻柱中传播,采用BPSK载波调制,为了克服BPSK载波在传输过程中相位偏移问题,运用自适应扩频通信系统模拟通信信道模型,自适应模拟跟踪信道特性,为正确地解调信号提供保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数据沿钻柱高速传播,而且具有解码过程简单,误码率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未来的深钻应用中,使声学遥测成为一种有效的传输方法来获取井下数据,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前向结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通用通信平台的BPSK信号中频数字正交解调方法,并给出了该解调方法中的主要算法——频偏估计算法及定时恢复算法。最后,对该中频解调方法的定时恢复算法和频偏估计算法的均方误差性能及系统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BPSK信号的中频数字正交解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今矿井隧道中复杂的通信环境,提出了一个利用正交频复用(OFDM)技术的通信模型。通过模拟仿真来检测该模型在通信时,具有高效传输数据能力和很低的误码率。以此来保证无论在正常采矿作业还是矿难事故中,该模型都能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双先纤光栅并联匹配解调原理的研完,提出了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系统.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压电陶瓷驱动电压与光纤光栅的波长偏移量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实现光纤光栅解调的目的.本文给出了该方案软硬件设计,并对匹配解调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mesh网络目前存在的资源查找效率不高,路由跳转过多,网络中节点的通信链路易失效等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Chord的无线mesh网络可靠路由查询机制.该机制将Chord应用于无线mesh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了分层和双向查询模型,并在Chord固有的单路径查找模式上加入可靠多路径选择策略,在节点出现失效或链路异常等情况时启用多路径可靠查询方法,有效提高节点间成功通信概率,并对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风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并网风电机组具有故障穿越能力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为了提高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PMSG)在不对称电网故障下的穿越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PMSG风电机组的故障穿越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向直流变换器将超级电容器组连接在交直交变流器的直流母线上,通过对超级电容的吞吐功率进行控制,限制了故障情况下交直交变流器直流侧电压上升,并降低了不对称故障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2倍工频纹波。同时在网侧换流器的控制中采用电网负序电压前馈的方法,消除并网电流负序分量。结合低电压穿越标准,对超级电容的容量选取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超级电容器及其功率变换电路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控制器。采用Matlab软件,对1 MW机组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不对称故障穿越方法,可同时减小并网电流负序分量和直流母线电压的2倍工频纹波,提高了机组不对称故障穿越能力,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故障穿越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配网馈线自动化通信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于光纤的一点对多点的多点共线通信方式和基于无线的一点对多点的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了两种通信方式相应的优缺点,就配网馈线自动化数据通信的要求,提出了应按网络方式传输数据,应按连接方式传输数据,应采用面向对象方式的应用层协议,应采用国际标准化的应用层协议。就数据通信对馈线终端单元(FTU)的要求,提出了FTU单元应具有网络内核操作系统,应按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数据通信,应按面向对象方式定义组织传输的数据,应根据数据逻辑地址传输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