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寒武世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通过拉张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对比研究,发现拉张槽对灯影组风化壳喀斯特、埋藏溶蚀、热液作用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靠近拉张槽,风化壳喀斯特作用强,灯影组储层溶蚀洞穴发育,储层沥青含量高,有机质酸埋藏溶蚀作用和热液作用强,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储层物性好。拉张槽东侧由于断裂裂缝系统更发育,灯影组的埋藏溶蚀作用、晚期硅质热液活动和热液溶蚀作用强度要大于拉张槽西侧。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化壳古岩溶的发育是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基于大量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及薄片观察、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在论证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古岩溶相带特征研究及差异分析,进而建立相应的风化壳古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均符合缓坡模式,但受古地貌坡降差异的影响,灯四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强烈,发育大洞穴及角砾、泥岩充填物,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灯二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相对和缓,溶洞充填物主要由小粒径的角砾云岩、白云岩组成,盆地范围内其垂向分带结构以垂向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及深部缓流带为主。  相似文献   

3.
川东南震旦系-志留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以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及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研究,认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下志留统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为区内的主要储集岩,沉积相、岩溶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沉积相区域对比研究表明,主要储层横向展布特征是:灯影组白云岩在研究区广泛且稳定分布,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主要发育于泸州-赤水-道真以南的台地相区.  相似文献   

4.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岩演化复杂。为摸清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宏观露头-岩心及微观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滇黔川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丘亚相的藻纹层云岩、藻云岩,浅滩亚相的藻砂屑云岩,云坪亚相的粉-中晶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与溶缝,整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叠加效应。藻丘、浅滩及云坪亚相的有利岩相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灯二段与灯四段上部受大气淡水与混合水改造形成有效的次生溶蚀孔洞缝,从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米仓山周缘震旦系灯影组露头沥青的详细勘测,证实了川北地区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可能性,并提出该区曾发育过较大规模的古油藏。以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米仓山前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生、储、盖等油气成藏静态条件;在米仓山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动态分析了该区灯影组圈闭及保存条件的发育与演化过程,认为米仓山前缘通南巴地区灯影组油气成藏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保气中心)均为原地性,四中心耦合程度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埋藏较深,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选取川西地区的典型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对灯影组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川西地区灯影组发育台地边缘微生物丘滩体建造和台内微生物浅滩建造。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体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北段和中段,灯二段以凝块石、泡沫绵层石和似葡萄石为主,灯四段发育纹层石、叠层石和泡沫绵层石。台内浅滩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南段,主要为纹层-叠层石、泡沫绵层石、凝块石和残余砂屑白云岩等。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上部和灯四段上部,厚度为80~310m。灯二段储集空间以凝块间溶孔、微生物格架孔、葡萄-花边状孔洞和岩溶孔洞为主;灯四段以窗格孔、晶间溶孔和岩溶孔洞为主,储层沥青发育。川西地区灯影组具有规模性储层,紧邻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旺苍地区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旺苍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主要以峰丛-溶蚀洼地、大-中型岩溶漏斗、溶蚀峡谷以及地下溶洞和洞内化次生化学沉积物最具特色。通过对研究区存在的夷平面进行探讨,认为本区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形成了米仓山期、元山坪期岩溶夷平面和盆地期剥蚀面。米仓山期仅存保留于2 000 m左右的峰顶平坦面,主要以丘峰-岩溶洼地组合为主;元山坪期以峰丛-峡谷、大型溶洞组合为主,海拔高程在1 200~1 500 m;盆地期剥蚀面以溶蚀漏斗、落水洞、中-小型溶洞及地下河流组合为主要特征,海拔高程在500~900 m。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旺苍地区岩溶发育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岩性、水的侵蚀、地质构造等为旺苍地区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并且还受到地形地貌、气候等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地区上元古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表生岩溶为例,在地理-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该区的典型岩溶现象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岩溶分布规律及岩溶发育模式,并建立断裂-溶缝带控制的岩溶发育模式和多组裂缝控制的大型溶洞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湖南地区岩溶现象类型繁多,其中地表断裂岩溶最为普遍,依据断裂溶蚀形成的沟谷宽度与深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细小溶蚀裂隙、小型溶缝、中型溶缝、大型溶缝与断溶谷,它们构成地表岩溶的断溶-溶缝序列。湖南地区岩溶主要分布在湘西北、湘中与湘东南,其中地表出露位置高的断裂(带)附近、特定的断裂带结构发育区和多组裂缝发育区往往是岩溶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是一套以潮坪相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其储层主要分布在中、上部。通过对灯影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洞、缝,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则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硅化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表生期古喀斯特作用)、破裂作用是发育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裂陷槽东侧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复杂,成为制约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基于最新探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创新思路,提出用灯影组沉积后期的岩溶地貌来刻画圈闭,把上覆地层沧浪铺底作为基准层,采用印模法进行微幅古地貌分析,刻画了灯二岩溶期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精细研究了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地震相分类模式,利用波形分类方法进行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成果揭示灯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规律呈与侵蚀槽展布方向相同的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实际钻井和地质认识一致。相较之常规用的残厚法,该方法更加考虑了沉积特征和地质规律,减少了地震预测的多解性,为古隆起北斜坡单斜构造背景下研究岩溶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提供了有利指导。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霍力  刘源 《广东科技》2014,(2):83-84
开茂水库区处于(侏罗系上统)莲花口组砾岩出露区,该套地层岩溶发育,地表呈现较典型溶蚀残丘地貌特征,勘探及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量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等岩溶现象。岩溶渗漏成为水库修建最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谷演化历史等因素影响、开茂水库区岩溶发育十分复杂,勘察阶段通过多种地质勘探方法,基本揭示了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为岩溶渗漏评价及处理提供了合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渤中22-1潜山构造为研究目标,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特征、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灰岩类及过渡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1%,储层主要受沉积相、裂缝作用和岩溶作用的控制.沉积微相影响溶蚀程度,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三叠系雷口坡组四段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雷口坡组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本文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白云岩有序度等分析手段对川东北雷四组古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加深对古岩溶储层的整体认识。综合分析和研究古岩溶形成的主要两种原因:一是构造作用导致元坝地区雷口坡组抬升、剥蚀并遭受岩溶作用;二是雷口坡组岩石的物质成分影响溶蚀速度。并通过分析指出,雷口坡组经历了多期次溶蚀改造,包括风化期大气淡水前溶蚀、风化期溶蚀及风化期后埋藏溶蚀,其中风化期岩溶作用尤为明显和强烈。  相似文献   

16.
研究黔北金沙县岩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多种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开展岩石薄片显微鉴定、储集岩物性分析、阴极发光以及原位激光微区痕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储集岩类型为藻砂屑白云岩、葡萄花边状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残余藻砂屑粉晶白云岩和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粒内溶孔、藻格架(溶)孔为主;储层成岩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期次改造和叠加的特征,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硅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结合成岩环境演化特征,确定岩孔地区灯影组储层的成岩过程经历了(准)同生成岩、早成岩、表生成岩、中-晚成岩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影组气藏的储层以白云石为主,孔洞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对气藏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是开发方案编制和开发动态预测的基础。因此,以工区内不同井位所取得的直径为2.5 cm柱塞样和直径7 cm全直径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岩心基础物性、铸体薄片、核磁共振、CT扫描等一系列的测试;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灯影组储层基岩低孔(2.76%)、低渗(0.8 m D),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孔隙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储层裂缝以缝网形式存在,但仅在局部层段发育,裂缝以构造溶蚀缝为主;储集空间以大、中孔隙为主(约共占65%),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性;溶蚀孔洞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算数平均后得到确定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更大尺度储层定量表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种孔隙,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57.4%。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类型及面孔率存在差异,席状砂的孔隙最发育,以碳酸盐胶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面孔率分别为7.42%和5.33%;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的孔隙相对最不发育。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控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刚性物质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有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长石、碳酸盐等易溶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溶蚀孔发育,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机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水文地质特征和岩溶发育分布,查明研究区岩溶发育和岩溶的分布情况.根据工程地质的分区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剥蚀溶蚀中-深丘区、剥蚀溶蚀深丘区和剥蚀溶蚀残-浅丘区3个区域,并阐述了各分区内的岩溶发育特征和主导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建设场地岩溶稳定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场地内的岩溶基本稳定,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这对机场建设前期地基的挖填、压浆、跨越、排导等工程地质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机场的详勘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渗体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古岩溶作用、同生成岩作用下,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马五5以上地层发育为典型的古岩溶储层.储层岩石特征及电性、物性特征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致密风化壳储层.根据测井地质及储层地质特征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孔隙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及裂缝-(溶)孔隙型.其中以孔隙型储渗体为主,溶蚀孔(洞)型及裂缝-(溶)孔隙型储渗体次之,裂缝型少量.查明并论述了风化壳储渗体在岩溶地貌与岩溶剖面中的分布与规模.储渗体的特征和分布将为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