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安徽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部崛起和安徽东向战略的实施,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确定省域物流枢纽城市和综合物流中心城市,评价各地级市可达性和划分出各市域物流实力等级的基础上,刻画了安徽省物流综合实力的点线面空间发展格局,并按照点-轴-面的物流空间组织模式,提出营建T型物流经济带和Y型物流经济带,即以合肥、巢湖轴线与沿江城市轴线构成的T型经济带;以淮北、蚌埠、阜阳、淮南、合肥等组成的Y型物流经济带。实现以点带轴,以轴带面,推动安徽省物流产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科技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舞台,而科技人员则是从事科技活动的主力,因此针对城市科技人员的统计分析具有独特意义。本文仅根据1997年安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最新数据对1996年我省21个城市市区(不含辖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特点作以粗略分析。 目前我省共设城市21个,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等11个地级市和六安、宿州、巢湖、毫州、宣州、贵池、界首、天长、明光、桐城等10个县级市。由于城市区划特点和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差异,从城市人口总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6-120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环境6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2012年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为4个等级:最高(合肥),较高(芜湖、铜陵、淮北、马鞍山、淮南、黄山),中等(池州、宣城、滁州、蚌埠),较低(六安、安庆、亳州、宿州),最低(阜阳).不同城市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一城市不同准则层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从经济联系、生态联系、空间联系、文化联系等4个方面引入模型与指标,综合界定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巢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安等9个城市;其中,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和铜陵形成“L”形核心带,滁州、六安形成东西线形扩展带。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与“江淮城市群”范围相比较,主体部分一致;“L”形核心带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的近期核心发展地带相吻合,界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综合界定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8,(8):F0003-F0003
7月19日上午,由安徽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皖北区域(淮南)产学研对接会隆重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广祥、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出席开幕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委以及合肥、蚌埠、淮北、阜阳、滁州、宿州、毫州市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煤化所、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3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淮南市领导及有关部门1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从经济联系、生态联系、空间联系、文化联系等4个方面引入模型与指标,综合界定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巢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安等9个城市;其中,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和铜陵形成"L"形核心带,滁州、六安形成东西线形扩展带。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与"江淮城市群"范围相比较,主体部分一致;"L"形核心带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的近期核心发展地带相吻合,界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综合界定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社会发展,2005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先后与宣城、安庆、巢湖次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在前4次活动的基础上,今年6月24日,省教育厅与省科技厅、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活动,淮南、淮北、滁州、阜阳、宿州、亳州等7市政府共同参与。几次产学研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徽省把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孵化器事业正在全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了解,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孵化器23家,其中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综合性孵化器14家,以合肥软件园、合肥生物医药园为代表的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性孵化器4家;以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合肥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面向特定创业者群体的专门性孵化器5家.其中,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肥软件园、合肥大学科技园、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等5家孵化器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全省大部分市都已建立了孵化器,其中:合肥¨家,芜湖3家,蚌埠、安庆、马鞍山、滁州、铜陵、淮南、宿州、巢湖、阜阳各1家.2002年底,据对15家孵化器的统计表明,孵化场地面积为18.8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72家.孵化器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5年安徽省谷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LMDI分解法、数理统计和GIS技术,定量探究了安徽谷物增量格局、种植面积和单产对谷物增量的贡献率,对增产的各地级市谷物增量构成和贡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年间安徽省谷物产量增加了733.72×10~4 t,玉米、小麦和稻谷增产幅度分别为78.12%、45.94%、6.35%,谷物增量贡献最大的是小麦,比例达60.54%;2)从谷物增量贡献量来看,小麦优势地位明显,玉米增幅大增产贡献提升较快;从增量空间格局来看,安徽省13个地级市因小麦主要贡献导致增产,2个地级市因玉米主要贡献导致增产,只有1个地级市因稻谷主要贡献导致增产;3)种植面积增加引起的增量占谷物总增量的35.14%,由单产提升贡献的增量占谷物总增量的64.86%,时序上,谷物种植面积贡献率总体呈下降,单产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4)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6市对安徽谷物增量的贡献达66.53%,是安徽省谷物生产的主力。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根据降雨和流域内水利工程的现状应用情况进行降雨径流与洪水过程预报研究,同时对息县、鲁台子、蚌埠、蚌埠以下淮北以及淮南流域进行参数率定.预报模型在2003年淮河大洪水预报中进行了检验,取得了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一、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概况截至2011年底,安徽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17家,其中2011年新认定企业429家。其中,合肥531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2.8%;芜湖309家,占19.1%;蚌埠100家,占6.2%。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4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8.1%。合芜蚌试验区内亿元以上企业数共355家,占全省的56.9%;10亿元以上企业数共55家,占全省的64.7%(见表1)。  相似文献   

12.
一、工业废水排放现状及趋势 我省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黑色金属加工、造纸、食品、电力、纺织和矿业等行业,这8个行业废水排放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工业废水在地区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省辖8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二,行署地区只占三分之一。重工业城市马鞍山、淮南、淮北及铜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的情况下,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12—2015年安徽省地区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地区发展水平、研究人员素质、政府扶持、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之后发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技术效率被高估;皖南、皖中地区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比皖北地区高,皖北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提升空间;其中合肥、滁州、芜湖、宣城和铜陵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相对水平高,而淮北、宿州和阜阳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相对水平低,创新效率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说起非法传销,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龟缩在城乡角落里、见不得天日的人群。但当记者真正来到安徽淮北深入传销窝点之后,才知道在《直销法》即将颁布的今天,非法传销还能发展如此猖獗,当地政府及执法机关对传销还可以这样无奈。显然,隶属安徽的淮北、阜阳、蚌埠、宿州等地已经成为非法传销的天堂。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得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城市效率水平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邻近性和波动性,城市效率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效率水平相当的城市在区位上较为集中;(2)中原经济区城市效率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效率高水平区由2004年的中部、北部转移到2013年的西部和东部;(3)郑州、漯河、济源、亳州、邯郸、长治、晋城和运城等8个城市的城市效率属于高效稳定型,开封、洛阳、平顶山、濮阳、许昌、南阳、周口、淮北、宿州、蚌埠、聊城、菏泽、三门峡和邢台等14个城市属于波动变化型,其余的8个城市则属于亟待增强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濉河宿州段河水水化学特征及重金属污染情况,以濉河宿州符离至顺河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线图,统计学分析以及离子相关性分析对地表水主要离子化学组成及物质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国家农业灌溉水标准》对濉河宿州段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濉河宿州段地表水pH值为8.1~8.5,平均值为8.2;TDS值为237~324 mg/L,平均值为264 mg/L;地表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Ca型。(2)濉河宿州段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以Na~+和Ca~(2+)为主,二者质量分数占阳离子总量的75.1%;阴离子主要以HCO_3~-为主,其质量分数占阴离子总量的56.1%。(3)对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的检测发现,濉河符离到顺河段As污染指数较高,已经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1对能源结构的选择我国一次能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为67%,石油为23郾6%,天然气为2郾5%,水电为6郾9%。但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已探明的储量约1×104亿t,储采比仅为114a;石油我国储量不多,目前每年进口量占1/3;天然气在最近10年发展很快,预计2005年产量可达到500亿m3,“西气东输”已送至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电能在2000年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kW,发电量13556亿kW·h,长期困扰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的严重缺电局面已基本缓解。但是随着我国能源供求不足矛盾的缓解,其结构性矛盾已…  相似文献   

18.
利用皖北1991-2009年的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该区耕地变化的情况,同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11个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研究期内耕地总体上不断减少.就耕地变化率,宿州市耕地变化速度最快,相对变化率淮南和宿州较全区快,淮北较全区慢.影响皖北耕地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其中,农业产值占农林牧业比例是皖北耕地变化的首要因子;人口因素在关联度排序中占第2位,成为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在耕地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因素虽然在关联度排序排名中较靠后,但在耕地变化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安徽省各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安徽省十六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了八个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对十六地市进行了综合排名.结果显示铜陵市为新型城镇化一级水平,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和淮北紧随其后为二级水平,滁州、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属于第三级水平,其余地市为四级水平.本文描述了安徽新型城镇化状况以及针对各市给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发展城镇化,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汪倩 《科技信息》2010,(17):I0008-I0008,I0033
本文根据对滁州、阜阳、宿州三个地区9位大学生村官的访谈,重点揭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