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洪智 《科技资讯》2014,(30):77-77
引起汽车发动机烧机油的原因很多,润滑系统不良、发动机内部磨损等都是造成发动机烧油的原因。该文主要就桑塔纳汽车的发动机进行新红套的修镶后产生的烧机油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各密封部件和圆柱度偏差进行检测后均符合要求。最终检测结果显示是因为不合格的气缸体承孔加工导致的精度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岩 《科技资讯》2010,(18):69-70
本文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导致发动机烧机油的各方面原因,并针对此类故障诊断困难的实际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诊断原则与方法,最后,在论文结尾处给出了发动机烧机油问题的日常预防与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顾杰志 《科技资讯》2011,(11):100-100
汽车发动机烧机油的故障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一台桑塔纳汽车发动机大修镶了新缸套后,出现了烧机油故障现象.检测相关部件的密封配合没有问题,用量缸表测量气缸体圆度.圆柱度偏差也符合技术要求.后经拆检分析后,发现烧机油故障是由气缸体承孔加工不符合要求,精度超过极限偏差所致.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机油对于汽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机油有着润滑系统的功用,它可以润滑运动零件表面从而减小发动机功率消耗,清洗摩擦表面带走发动机中的异物,并且提高运动零件的密封性,防止漏气或漏油,还能起到冷却作用甚至可作为液压油使用。如果没有机油,汽车发动机将会严重损坏,使汽车无法行驶。该文主要阐述了车用发动机机油的组成和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发动机机油的类型、机油的质量等级以及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和选择合适自己爱车的机油。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油对于较少发动机的磨损,提高运行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很大影响。然而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会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发生劣化。因此,研究发动机油劣化的原因和规律,对于延长换油期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机油品质、发动机工作温度、混入磨料等对发动机油劣化的影响,分析了机油劣化原因,劣化生成物和机油性质的变化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并研究了发动机油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王志祥 《科技信息》2010,(20):I0342-I0342
发动机润滑系统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机油压力是发动机润滑系工作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发动机机油压力低其结果可能导致活塞、曲轴及其大小瓦等发动机零部件的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故障的发生,应根据发动机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对症下药,及时排除发动机机油压力低的故障.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再用了,必须更换新油。已用发动机油理化性质的改变是油内进入了外来杂质和机油本身产生了有害物所造成的。发动机技术状态及工作状况是影响机油的重要因素。机油污染通常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 发动机技术状况不正常,可以出现燃料稀释、冷却液渗漏、磨损过度、灰砂进入机油等现象,特别是活塞窜气,将引起种种不良后果,使机油性能迅速恶化,即使机油质量很好,也只能使用很短的  相似文献   

8.
郑文满 《科技资讯》2009,(16):29-29
介绍一台东风牌汽车发动机大修镶新丝套后,出现了窜油故障,但检测有关部件的密封配合用量缸表测量气缸体圆度、圆柱偏差,均符合技术要求。后经拆检分析发现,这台车窜烧机油故障,是大修时气缸体承孔加工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9.
冯兆强 《广东科技》2012,21(9):201-202
为延长柴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我们对公交车的国产朝阳柴油机厂的朝柴CY6102BQ型发动机维修技术及维修间隔里程进行了探索。对行驶一定里程的发动机进行检测或解检试验,取得技术数据,为维修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据。在试验前修订好柴油发动机的维护规程规范,在机油质量、三滤工作、配件、维修技术及规范、驾驶员技术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试验研究,朝阳柴油发动机的维修制度改为取消强制的三级维护作业,实行视情三级维护作业,取消中修作业。延长发动机大修里程。  相似文献   

10.
马如银  马铭震 《科技信息》2010,(15):416-416
阐述了柴油机机油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柴油机机油的牌号及选用,主要介绍了柴油机烧机油现象的主要原因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缸内直喷车辆在寒冷地区出现的机油液位异常增高问题,对其产生的机理与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三个厂家车辆在黑河地区进行寒区户外实车实验.实验过程中对机油液位、机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等参数变化进行记录.提出以机油液面高度和机油液面升高速率为指标评价各影响因素对机油液面升高问题影响的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选择适当循环数据对各影响因素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喷油方式和发动机温升速度是影响机油液位升高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喷射次数、提高发动机温升速度等措施可降低机油液面升高速度,加快机油液面平衡,减小机油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12.
杨利华  金兵 《科技资讯》2010,(23):56-56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装有增压器的汽车,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的增压柴油机,汽油机大幅增加。但是,这些设备上经常发生涡轮增压器的漏油问题,轻者发动机烧机油,排气管浓烟滚滚,造成燃烧室积炭,发动机动力明显下降,重者使汽缸内油垢结胶,导致活塞环烧结,气门杆咬死以及增压器损坏等事故。如何延长增压器的使用寿命,防止因增压器故障造成的设备非正常损坏,对设备使用者来说,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油是汽车发动机最主要的润滑材料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机油品质会不断发生变化,致使机油不再起润滑作用。因此,定期检测和分析机油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分析了机油黏度大小对发动机运转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机油的选择原则及在实际应用中机油黏度级别和质量级别的合理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式汽车机油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的机油压力稳定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机油的压力下降就会导致发动机的运行异常,导致超标磨损,引发事故,所以需要传感器对其压力进行监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油压传感器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机油压力检测装置,并且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板翅式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4个主要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8个板翅式机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机油冷却器的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有较大的差异.根据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实验数据拟合了换热量、阻力、传热系数随机油流速的变化关系,可为机油冷却器的结构设计及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分析了发动机缸内机油消耗的4种主要模式,并以某柴油机为例,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某些常用工况下这4种模式的机油消耗量进行了计算,发现其中缸壁蒸发的机油量占了大部分.然后分析了柴油机不同运行工况、第2道活塞环闭口间隙及各道活塞环切向弹力对机油消耗的4种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缸壁蒸发量主要由发动机运行工况决定;第2道环闭口间隙的增大会降低顶环开口窜油量和增大漏气量;活塞环弹力的增加会减小剩余油膜厚度,进而降低顶环甩油及活塞顶刮油量,但同时会增大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最后进行了柴油机台架机油消耗量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金李 《广东科技》2009,(13):36-36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而护车养车则成了车主们面临的难题.根据调查显示,有车族基本面临着以下六大难题:旧车保养难,不管使用何种进口润滑油,使用3-5年后总是逃避不了发动机有渍碳及油泥,发动机内有积碳及油泥(这是世界难题);提速减慢;耗油高、花钱多;噪声大,车子抖;冒蓝烟,味道难闻,使用劣质润滑油1-2年就会烧机油;尾气超标,年检难过关.  相似文献   

19.
缸内直喷汽油机以其出色的经济性和瞬态响应性能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其类似于柴油机的喷射特点决定了汽油缸内混合时间短、混合气局部过浓并使得其微粒生成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此外机油不可避免地参与燃烧也会影响微粒排放特性。为研究机油消耗量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影响规律,本文采用DMS500粒径分析仪对一台GDI发动机不同机油消耗量条件下的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油气分离器的状态可以显著改变GDI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怠速工况下机油消耗量增加会导致微粒生成质量和数量浓度显著升高;低速工况下,中低负荷时,机油消耗量增加,微粒的质量浓度增加;高负荷时影响不明显。中速工况下,机油消耗量对微粒排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缸内直喷汽油机以其出色的经济性和瞬态响应性能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其类似于柴油机的喷射特点决定了汽油缸内混合时间短、混合气局部过浓,并使得其微粒生成的质量和数量增加。此外机油不可避免地参与燃烧,也会影响微粒排放特性。为研究机油消耗量对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影响规律,采用DMS500粒径分析仪对一台GDI发动机不同机油消耗量条件下的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油气分离器的状态可以显著改变GDI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怠速工况下机油消耗量增加会导致微粒生成质量和数量显著升高;低速工况下,中低负荷时,机油消耗量增加,微粒的质量浓度增加;高负荷时影响不明显。中速工况下,机油消耗量对微粒排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