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政坛,湘军集团式微,淮军集团崛起。作为绵延了两百多年的文学流派,后期桐城派与淮军集团由于地缘上的独特关联,更因曾国藩与李鸿章之间的师友渊源,产生了交集与结合,这种结合主要是通过淮军政治领袖李鸿章得以实现。通过考察后期桐城派与李鸿章之交往,探究后期桐城派对淮军政治、文化之贡献,厘清淮军政治对后期桐城派发展与承传之影响,从而为全面研究桐城派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
"桐城派"之名最早提出者,并非曾国藩,而是道光前期的胡敬。虽然姚鼐真正创立了桐城派,但由于早年乾嘉学派的影响和晚年自身门户观念的淡泊,并没有给予定名。梅曾亮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曾国藩让"桐城派"之名广播天下。因此,文学流派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的努力,也是文坛群体的逐渐认可与接受。  相似文献   

3.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而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的最重要依附性力量。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的李鸿章历史形象初次塑造,更能看清桐城派的政治观念。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李鸿章从"能臣"跌入"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后期桐城派古文对淮系政治的文化建构与历史书写逻辑,是考察晚清民国直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桐城派古文发展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在五四时期,并非抱残守缺,而是有自己的声音。五四学人面对桐城派心情复杂,一方面基本都受其滋养,另一方面又接受现代学术的熏陶,两者相互交融,呈现出现代学术对桐城派不同的态度。影响他们态度的原因,可归纳为两条:一是时代思潮,二是师承渊源。从五四学人对桐城派的态度,既可窥见桐城派在现代学术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样貌,也可发现现代学术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应节是明朝嘉万时期重臣,著述颇丰,但因清代文禁等历史原因,其著述流传至今的不多。本文概述了海内外刘氏著作的存佚和收藏情况,考证了刘氏在创修《四镇三关志》中的贡献,辑录了散见于《明实录》、博物馆碑刻和地方志等文献中的诗文篇目,整理了长城沿线有关刘氏题名碑概况,以期有助于学界深化对刘应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叙述刘铭传家族《刘氏宗谱》的发现,版本及留存处。重点介绍《刘氏宗谱》五修、六修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不仅以其文风闻名天下,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以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晚期桐城派作家还积极投身于教育,倡导并施行“学行”与“德行”并重的思想,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成功人士。其“德行”观对当今的学校德育仍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新课改中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缺失的两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桐城派“德行”教育思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渗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2020年8月7日,于北京市怀柔区X020公路获得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亚成体雌性标本1例.另于2020年8月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保护区获得刘氏链蛇雄性亚成体标本1例.系刘氏链蛇首次于北京市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桐城派在有清一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被誉为文坛正宗,影响长达二、三百年之久,但到后期已呈衰退之势,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文学自身变革的需求.正是在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曾国藩通过对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兴",并影响了清朝末期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0.
姚椿是桐城派大家姚鼐的主要弟子之一,他的一生主要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夷山书院、荆南书院、景贤书院达半生之久。通过梳理姚椿主讲书院的概况、对书院教育的认识,探究其人生轨迹,指出姚椿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传播和对清代地方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生理和生化方法测定了水杉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前后针叶内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黄酮、单宁、挥发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杉叶片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后,叶绿素含量降低18.5%,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2.8%,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12.2%,黄酮含量升高26.6%,单宁含量升高25.8%,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65%和139%。刘氏短须螨侵染后,水杉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不大,但各组分构成比例发生较明显变化。挥发物主要成分由萜类、萜类氧化物、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35种物质,被害叶片检测到33种,两者共有物质28种。研究结果说明,刘氏短须螨的刺吸危害引起了寄主植物明显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刘颖 《科技信息》2007,2(2):144
在19世纪中叶,文坛出现桐城派“中兴”的局面,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部分桐城派文人的不懈努力也是促成桐城“中兴”的因素之一,本文试从此处入手,着重分析兼备文学素养和政治地位两方面条件的曾国藩,在桐城“中兴”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刘氏高强度公开加密算法利用可变长密钥控制随机分割、随机格式、随机函数和非线性加密解密变换的结构、模式和运算结果,从而实现了极高的加密强度.但也有学者指出该算法只进行了一次非线性变换且没有循环迭代.本文在对刘氏高强度公开加密算法进行分析研究及其与DES实现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针对该算法存在的问题,综合DES算法和刘氏高强度公开加密算法的优点,进一步增加了循环及其迭代方案,使信息流达到充分的扩散和混乱,提高了加密强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晋书》“载记”的记载,阐述4世纪初期,匈奴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由此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历史。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刘氏一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并且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指出汉文化的习得与实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对刘氏学习汉文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桐城派晚期作家陈澹然所著的《权制》和《寤言》等,立足原始史料,从行政区划改革、外交布局调整、人才培养、建立近代化军队四个方面介绍了陈氏的军政主张,分析了陈氏这些变法主张所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其主张的独到之处和积极影响,即开拓了时人眼界、丰富了桐城派学术内涵等;同时,也揭示了其主张的局限性,认为陈澹然的军政主张无法适用于近代战争,并不能有效抵御列强入侵。  相似文献   

16.
尉氏刘家是清末民初河南首富。刘耀德去世之后,他的这份财产落到了妻子刘马青霞的手中。刘马青霞后来成为辛亥时期的女革命家、慈善家、教育家,刘氏遗产对河南省新学、女学的兴办,对河南辛亥起义的爆发以及河南省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文论诗“是方东树诗学思想在批评实践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以文论诗“,并不是桐城派古文理论被简单地移植为诗学理论,而是作者在“求真“精神的指引下,借助于桐城派基本的美学主张和古文批评方法,建立以“文、理、义(法)“为中心的批评体系,注重文本结构美,擅长文本细读与分析,改造了古典诗学长期以来的“诗话“批评范式,在理性、科学性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描述鉴定了矛象科Belidae化石1新属1新种:刘氏小原枪象Microprobelus liuae gen. et sp. nov.,标本采自辽宁省凌源市晚侏罗世义县组地层. 简单介绍了全球矛象科化石的分布情况,对义县组地层的地质年代和象甲的起源地以及扩散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欧阳修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对后世影响至深。从古文创作的理论和散文作品的特点来看,他对清代桐城派尤其是其创始人方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关于古文的艺术标准以及"清真雅正"的散文特点等方面使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闽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严复与以桐城、安庆为代表的皖江文化从地域上相却甚远,但内部却隐藏着巨大的联系,近年来,"皖江文化"研究越来越作为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欲通过展示严复与桐城派以及安庆高等教育的渊源,揭示皖派文化与严复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关系的,从而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流派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