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之青在<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吗>一文中极力推崇赫尔德关于语言起源的思想,而简单地否定了其他假说,同时对语言符号的约定性置若罔闻,甚至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大加诋毁.本文从语言学基本原理出发,指出了叶文所犯的几个错误,对涉及到的语言学重要命题和概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崇宁 《科技信息》2012,(17):117-11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语言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经过对双方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接缘性的、物质的社会现象。由此决定了语言符号无论是在起源上还是在本质上主要都是非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永远受到人类历史、自然和精神活动的决定和制约。本文又从语言的本质入手,找出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症结,即,局限的以"共时性"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违背了语言的本质规律。最终得出语言学研究要尊重语言的本质规律,建立科学的时间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依旧是语言学颇具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概念的理解模糊及术语混淆,是造成否定任意性的主要原因。本文立足于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定义,论证了任意性的合理性,驳斥了通常从拟声词和复杂符号的角度对任意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的主要性质是语言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这是从“代表物—被代表物”这样一个二元组合的关系着眼的。表文认为,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并非二元组合关系,而是一个三元组合关系,它是沟通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信息符号,语言符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辩征统一的,应该说,这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在这一本质特性的统括之下,语言符号的性质常常表现出似乎矛盾的命题。本文讨论了几对重要性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语言符号语音形式的线条性和语义内涵的非线条性;语言符号的表物性和表情性;语言符号体系的封闭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不仅是占支配地位的交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可被感知和携带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反射出入的感知和观念。认知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增进了对语言符号本质,语言符号理论的反思。本文从认知角度回顾了语言符号的发展史;展示了语言符号的认识背景、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概况;体现了语言符号研究成果。本文在看到前入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目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符号的新认识一象似性及其特点、类型、及语用体现进行诠释;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在回顾国内外争论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统一体、理据性也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和认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了解和认识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概述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哲学指归。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认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了解和认识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相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认为相似性是对任意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任意性与相似性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的分析,提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又是具体性的,两者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赵春彦 《科技信息》2007,(3):122-123
引言语言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一直以来是哲学界、语言学界、符号学界等领域争论的话题,唯名论和唯实论、自然论和规约论以及现在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对立就是这个问题的不同表现。面对这个问题索绪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的整个理论就是建立在任意性原则的基础上的,并把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这一原则在20世纪占据了统治的地位,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任意性原则的地位受到了质疑,尤其是随着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又渐渐地走…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将语言看成一个“符号系统”(a system of signs),认为语言是建立在规约基础上的一套“机制”(institution)。语言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要解决的应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与所体现的“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布迪厄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的概念,并认为符号暴力是通过对符号/语言的掌控,在一定范围内确立的一套普遍适用的强制性规范。本文从结构主义出发就“符号暴力”在当代社会规约与政治规约中的体现,及两者之间的分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引发了对语感的研究。国内叶圣陶先生最早提出“语感”的理论,最近几年国内兴起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的研究。从语篇层面,以词汇、语法为突破口,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关于语文习惯的论述,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对于培养语文习惯的意义的论述,对于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阅读、写作、听说习惯的精辟见解,对当今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而概括出来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拿今天的第八次语文课程改革来看,他的思想仍不过时,反而让人有历久弥新之感。  相似文献   

14.
铝对茶树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冰冻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胁迫对知青早茶和白茶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知青早茶在Al^3+浓度为0.1mmol/L时叶片栅栏组织出现空隙,而白茶则在Al^3+浓度为0.5mmol/L时才出现空隙,表明知青早茶叶片显微结构对Al胁迫比白茶更为敏感,提示茶树的耐铝特性存在基因型差异;且随着Al^3+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趋向疏松、空隙增大,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无序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1998年在《十月》杂志第一期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为标志,乔叶开始了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二十多年来,小说家乔叶在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领域均有不俗的成绩,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文坛"70后"代表小说家之一。近年来,乔叶发表的多部中、短篇小说更显示出其拓宽自我文学创作边界的努力。2019年5月28日,乔叶接受了笔者的访谈,就其小说近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等与其文学创作相关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试图更为全面、立体地从不同层面揭示其文学创作的复杂风貌,以求更加深刻地把握其笔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黑尔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就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研究。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其功能是指导我们的行为,所以道德语言的模糊歧义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困惑,更会引起实践上的混乱。因此,道德语言的明晰十分重要。黑尔对道德语言的分析主要立足于对描述语言和规定语言的比较以及对道德判断和祈使句的比较。按照人们一般的思维模式,文章将从道德概念的分析开始,进而到道德判断,再到道德推理,介评黑尔对道德语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习得机制与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口语能力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输入习得能力之后自然形成的。通过教学方法对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的研究,探索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习焦虑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产生的担心或恐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语言距离是影响学习者对目标语进行主观认知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加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以Tobias的外语学习焦虑模式为基础,结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主观感知的语言距离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有助于就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减轻外语学习焦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用“私人语言”与“我们共同的语言”相对,这种相对是语言的发音过程。“私人语言”是呼唤“大家都来看”的我的感觉的一瞬间,“命名感觉”就是“说”一个词,意义是从命题开始,并以命题为结束的思想的过程,闪电般的思想就是理解。思想贯穿经验及分割一个经验,逻辑使我们永远被一个经验所吸引,于是逻辑最终形成我们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20.
<憩园>与<寒夜>创作于40年代.与巴金以往的作品相比,叙述语言更加成熟,叙事客观,这标志着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作品主题的深化在思想内容上证实了这种转变.在<憩园>与<寒夜>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反封建主题,并且在创作中开始探索伦理道德体系转型过程中所造成的伦理道德困境.表明巴金此时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