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的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M-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Mo-W-B四元合金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屯镀层的结构,样品的磁损耗的由交流互感电桥原理测量,结果表明:具有较宽形成玻璃体能力的成分区域同时具有较低的磁损耗,与Fe-Mo-B非晶态合金镀层比较,W元素的加入并不明显改善镀层磁损耗,同时研究了样品在逐步退火过程中磁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Co-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占Fe-Co合金的原子百分比)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量的关系和大块Fe-Co合金相似;合金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粉状纯Fe-CO合金相似.  相似文献   

6.
在3 ̄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h等温热处理由非(Fe0.99Mo0.01)78Si9B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Fe—Ni—MoS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9.
用电弧法制备了以Fe和C为原材料的超微粒,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观测和分析了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成分,并与以Fe为原材料制备的微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电弧法能够制备出含有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较Fe超微粒而言,含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抗氧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溶胶法制备粒状合金固体Fe0.10Co0.0.5—(SiO2)0.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闪用溶胶法制备了Fe0.10Co0.05-(SiO2)0.85粒状合金固体。这种粒状合金固体是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由嵌在SiO2母体中的Fe-Co合金颗粒构成。本文报告这种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以及还原温度对其磁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谱研究了非晶态Fe-(Co,Cr)-Zr和Fe-(Ni ,Cr)-Si,P,C)合金的掺氢效应.在室温下,a-Fe-Cr-Zr 合金穆斯堡尔谱是顺磁谱,但是,掺氢后它们变成了铁磁谱.对于Fe-Cr, Fe-Ni,Fe-Co基非晶态合金,掺氢使它们的磁状态和同质异能移位发 生不同的变化,这起因于在不同类型的合金中体积膨胀、电荷转移效应和键合作 用起了不同的作用.使用经典的磁偶极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掺氢对非晶态合金的 磁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ssbauer谱仪测定了Fe-28Al和Fe-28Al-5Cr合金DO3型晶胞的Mossbauer参数,结果表明,固溶元素Cr将取代DO3晶胞I、Ⅲ位置的Fe原子。利用上述结果,即可依据相关的电子理论对Fe3Al合金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并建立其键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室温磁制冷材料应具备的条件,讨论了Mn-Al-Fe系合金K相的磁性与成分间的关系。发现合金样品在退火前磁性与Fe含量变化主线性关系,退火后呈非线性关系.还从磁性方面讨论了该系合金作为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山铜镍成矿带中含镍矿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根据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含镍矿物可分为Fe-Co-Ni-S系列;Fe-Co-Ni-As系列;Fe-Co-Ni-As-S系列。由于此类矿物相似的光性较多,本文着重进行了组分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a)-Fe-TM-Si-B(TM=Co,Si,Mo,Nb)合金从1.5K到300K的磁化强度及室温穆斯堡尔谱,得到了成里温度Tc、饱和磁化强度σs(0)、自旋波颈度常数D及平均超精细场等。结果表明,(a)对于Fe83Si5B12,当Nb,Mo与Si,Co取代Fe后,Fe-(Nb,Mo)-Si-B的磁性质不同于Fe-(Si,Co)-Si-B;(b)a-Fe-(Mo,Nb,Cr,W,  相似文献   

17.
冷轧对Fe-32Ni-5Co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日本电磁材料研究所和东北特殊钢公司详细研究了冷轧对超因瓦合金Fe—32Ni-5Co)的热膨胀系数各向异性的影响。合金原料为纯度99.97%的电解铁,99.98%的电解镍和99.55%的电解钻。将这些原料...  相似文献   

18.
指出熔融Fe-Co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低,产物中CO2含量较少的特点。加入的金属Co熔融后与Fe生成固溶体,经H、N还原活化后,Co原子均匀地分布在α-Fe晶格中,并使α-Fe晶胞参数变大。Fe-Co催化剂还原后反应过程中α-Fe相较多。Fe相较少,促使-托反应活性提高,抑制了变换反应,减少产物中的C0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等因素对Fe-Cr-Si-Mo、Fe-Cr-Co、Fe-Cr-Al铁磁性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在磁畴不可逆移动力理论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磁-机械滞后产生内耗的机理。在兼顾合金其它性能的同时,确定了合金具有高阻尼特性对应的退火温度及该合金的使用温度范围,为寻求高阻尼特性的铁磁性合金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朱国辉  毛卫民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368-1372
研究了有序B2和无序A2两种不同结构状态的FeCo合金在冷轧变形过程中形变织物的特点。B2结构FeCO合金的轧制织构有别于A2结构FeCo合金,讨论了形变行为和结构状态对金属间化材料形变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