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金属蒸气合成法(MVS)和常规法制备三种不同摩尔比的Ag-Ni/c双金属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XRD测定、磁测定和XPS测定结果表明,MVS法Ag-Ni/c电极的催化活性大于相应的常规法电极,随着Ag含量增加,催化活性增大,Ni的加入催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和IR技术,研究了负载于SiO_2担体上的Ni,Cu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引起的CO加氢反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Ni和Cu之间可以很好地形成合金,Cu的4s电子迁入Ni的3d轨道的电子效应,使双金属催化剂对H_2和CO的吸附能力有别于单金属Ni,Cu催化剂;CO加氢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生成烃类,在Cu中心上通过HCO_(a)活性中间物生成醇类,Ni和Cu的合金化则有利于C_2以上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3.
乙醇在 Ni-Sn/C 催化剂上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负载型Ni_Sn/C催化剂,在常压下对乙醇气-固相羰化反应合成丙酸及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活化前、活化后和反应后的Ni_Sn/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羰化反应是发生在零价Ni的活性中心上。在催化剂加入Sn后使更多二价Ni还原成零价Ni,增加了羰化活性中心数量,形成了C2H5_Sn_I物种,促进了Ni在反应中的循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金属含量比不同的Pd-Cu/C燃料电池电极。XRD和TEM测定结果表明Pd和Cu已形成合金,合金的颗粒很小,平均直径小于5nm。XPS和Auger能谱说明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极化曲线实验结果看出,随着催化剂中Cu比例增加,电极的催化活性略有增加.KOH溶液浓度(1~5摩尔/升)增大,电极活性随极化电流改变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变化浸渍液的pH 值、焙烧温度及还原温度制备了几种Mo-Ni/γ-Al2O3 甲烷化催化剂,用X 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察,用脉冲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CO 甲烷化活性及抗硫性.结果表明,Mo-Ni催化剂经还原处理后有MoNi4 合金生成,MoNi4 合金是主要的抗硫活性相,提高了甲烷化反应的抗硫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及其对应的晶态Ni系催化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测定(BET)及氢吸附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对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工业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7.
以XPS为主要研究工具,以LaMO3(M=Cr,Mn,Fe,Co,Ni)及相关催化剂为主要研究对象,区分XPS谱中二种O1s峰,对晶格O1a和La3d5/2的主峰及Shake-up峰的化学位移给予解决.证明J106催化剂中无LaMO3类化合物形成,而CR型燃烧催化剂中存在LaMO3类化合物,并和催化剂的失活相关.CR催化剂中CU离子的存在形态以及CR催化剂的S中毒也由XPS提供了证据.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TiO2负载Ni、Cu和Ni—Cu合金催化剂中SMSI效应,及其对CO加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于TiO2上的金属组分与载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H2和CO吸附的变化及还原温度的提高;载体TiO2的作用是使CO的吸附出现了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外的卧式吸附态(M…C=O→Tin+),引起CO活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C=O键的断裂而形成表面碳物种;双金属Ni、Cu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均匀的合金相,该活性组分与载体TiO2的共同作用,对CO加氢中C2物种,特别是乙烯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浸渍-还原和浸渍-焙烧-还原两种方法制备了Fe/TiO2和Ni/MgO/Al2O3催化剂,分别比较了它们在CO2加氢制低碳烃、CO2与CH4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浸渍-焙烧-还原相比,浸渍-还原制备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活性,基于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认识,提出催化剂还原过程的表面结构模型,并解释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长质。  相似文献   

12.
以开发液化石油气水蒸气重整催化剂为目的,利用沉淀法制备Si-Al系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NiO/Si-Al催化剂.以正丁烷为模型化合物,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查了催化剂组成及制备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G-DTG、TEM、X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硅铝沉淀次序制备的催化剂优于铝硅沉淀次序;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其活性有很大影响,773K焙烧时的催化剂活性要高于973K高温焙烧时的催化剂活性;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催化剂积碳(片状积碳和须碳)和表面烧结而导致活性组分分散度下降.NiO/Si-Al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床层温度为1023~1073K,并在水碳比为2.0的反应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测试不同循环状态下PuNi3和Ce2Ni7型贮氢合金电极在放电深度为50%条件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电极反应的等效电路图.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PuNi3型合金和Ce2Ni7型合金电极的表面电荷反应阻抗(R4)和接触阻抗(R2,R3)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PuNi3型合金电极表面电荷反应阻抗(R4)较Ce2Ni7型合金电极先达到最小值.在后期循环过程中,PuNi3型合金电极的表面电荷反应阻抗(R4)及颗粒之间的接触阻抗(R2,R3)均明显大于Ce2Ni7型合金电极,这说明PuNi3型合金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腐蚀与粉化均比Ce2Ni7型合金电极严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对Ni/CNTs催化剂和Ni/AC催化剂在常压下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i/CNTs催化剂活性较Ni/AC催化剂活性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SiO2催化剂,研究了镍负载量对二硝基甲苯(DNT)加氢制备甲苯二胺(TDA)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BET,H2-TPR,H2-TPD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SiO2催化剂在二硝基甲苯加氢合成甲苯二胺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当Ni负载量(即Ni与SiO2的质量比m(Ni):m(SiO2))≤28%时,随着镍负载量的增加,Ni活性中心数逐渐增大,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升高;而当Ni负载量>28%时,Ni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发生团聚,Ni活性中心数减少,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下降。当镍的负载量为28%时,DNT转化率达到了93.68%,TDA选择性为97.73%。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浸渍法制备MnOx/TiO2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浸渍法、传统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nOx/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原位红外(in situ FT-IR)、高分辨率扫描电镜(HRTEM)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技术进行表征,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条件下( NH3-SCR)对催化剂的低温反应...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新型光催化剂Ag/TiO_2/AC,利用SEM、XRD、BET和UV-Vis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模拟烟气中的NO为对象,进行光催化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TiO_2/AC的比表面积为895.21 m~2/g,且对光响应波长已扩展到可见光区,该催化剂在光催化氧化NO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活性,NO的氧化率高于60.5%。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的浸渍方式制备了Pt/γ -Al2 O3 催化剂 ,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分布型式 ,用 5 %CO/He脉冲化学吸附法研究了Pt在催化剂颗粒中的分散度 .研究结果表明 :浸渍液的pH值、浸渍时间、竞争吸附剂的性质对Pt在γ -Al2 O3 球上的径向分布影响较大 ,以Pt溶胶为前驱物比以氯铂酸溶液为前驱物制得样品的分散度略高 .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Sepiolite及Ni_Sm/Sepiolite催化剂 ,并测定了催化剂的CO和CO2 甲烷化活性。用TPR、H2 _TPD、CO化学吸附和XPS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 ,Sm2 O3的加入提高了Ni/Sepio lite催化剂的CO和CO2 甲烷化活性 ,增加了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活性表面积 ,降低了电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