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以色列立国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战争,期间,阿以之间也进行了数次重要的、多种形式的接触。最早的一次是1947—1951年间,在外约旦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决议后,以色列紧锣密鼓地进行建国行动。此时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清醒地认识到以色列立国势在必行,于是他主动同以色列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水资源贫乏,境内无大河流,北部地区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使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以色列每年用水18亿多立方米,年缺水4亿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缺水将达8亿立方米。为解决水源问题,以色列早把目光投向周围的阿拉伯领土。以色列建国后,同阿拉伯国家打了4次中东战争,两次大规模武装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阿拉伯国家大片领土,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霸占和掠夺那里的水资源。目前以色列65%的用水来自被占领土,阿拉伯人的供水因此也更为困难。以色列拒不撤出被占领土,水资源问题是主要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马德里中东和会上,阿以领土争端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有以下几处:1、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边陲和以色列交界处,是一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地。它居高临下,俯瞰以色列边界,战略地位重要。戈兰高地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1974年5月31日,叙以双方达成部队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撒出戈兰高地东部630平方公里的一个狭长地带(包括库奈特腊城),并设立约2公里宽的缓冲区,缓冲区内驻扎联合国部队。1981年以色列宣布吞并戈兰高地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2万以色列人生活在戈兰高地。  相似文献   

4.
在阿以和谈的艰难道路上,哈桑二世国王是一个特殊的人物。摩以之间微妙关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那就是摩洛哥犹太人的传奇性经历……  相似文献   

5.
以籍阿拉伯人人数不多,地位特殊。在阿以关系松动的气候下,他们冲出了禁闭和痛苦境地,为沟通阿以之间的了解而尽力。在以色列,生活着一批阿拉伯人。以色列建国几十年来,他们加入了以色列国籍,然而他们一直在阿以冲突的夹缝中受煎熬。因  相似文献   

6.
海湾战争结束了,但另一场不带硝烟的、更为激烈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中东各方势力和美国、西方等国围绕着战后安排和中东稳定问题,正在展开一场空前热闹和充满明争暗斗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漫议陈慕霞神妙的音乐常被人们称着是世界的语言,是上帝的声音,是精神的食粮,是心灵的艺术等等。大家都很想听懂音乐,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在当前大众音乐的趋势下,本文从捕捉流动的音乐信息这个新的角度来谈谈音乐欣赏问题,以供中小学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参...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漫议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但是,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世界上可供利用的水越来越少。水污染的发展不但影响着工农业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为此,加强水污染的控制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从医学的观点来看,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在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中,水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语言学的研究已根本上改变了语言教学.通过学习文字及其遣词造句规则来学习外语的传统方法,已由广泛的听说读写法代替了.现在语言被看着是一套言语习惯,而语法被看着是对这些习惯的描述.一个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的教师需要完成一个急需、带挑战性的任务.在英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世界上,在国际关系、科学、商业以及人文学科的领域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言语习惯成为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0.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81号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分别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建巴勒斯坦国、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以色列在四次中东战争中强行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和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1982年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致使近200  相似文献   

11.
夹杂着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大国背景的阿以冲突,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审视阿以冲突的现状,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两个民族的苦难历史,留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12.
常听人抱怨自己没有音乐“细胞”,不会欣赏音乐。当他力求于音乐欣赏时,可能一种紧张的心绪便不期然地伴随而来,聚精会神地倾听,结果往往是茫然无获。确实,这一普遍现象困惑着许多音乐爱好者。 那么,究竟怎样欣赏音乐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想有必要先弄清楚何谓欣赏音乐或者说怎样才称得了“听懂”了音乐。  相似文献   

13.
阿以八年闹一次看看这张时间表:阿以1948年、1956年、1965年、1973年、1982年爆发五次中东大战,几乎每八年大打一次。1987年巴发动首次“起义”,持续六年。1993年以巴签署奥斯陆协议,和平进程持续将近八年后,2000年9月巴发动第二次“起义”,持续至今。阿以之间为什么差不多每八年就要闹一次?  相似文献   

14.
批孔漫议     
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国家的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不管是属于哪个阶级、哪种流派,在世界上都蜚声遐迩,他们都是国家的光荣、时代的象征.他们的学说被世界各国学者捧为圭臬——尽管其中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我国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四害”横行之际,却被横加指责:“孔老二”,“复辟狂”,“开倒车”,简直无一是处.连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都被斥为“自觉地”为奴隶主培养人才的“疯狂活动”,他的名字与大叛徒卖国贼林彪并称.当时,批判文章之多,声势之大,简直骇人听闻.假如真有灵魂,他老人家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都会感到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头难起尾难落,千古文章无定格”。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同样,一首好的歌曲也应该有这样的要求。就歌曲来讲,似乎结尾比开头更重要些,作曲家往往在歌曲的结尾上苦苦推敲,倾注更多的心力,使结尾既合理又精妙,从而赢得听众的喝彩。 歌曲的结尾,其艺术方法及结尾处理的优劣,与曲作家的心理素质、艺术修养、生活知识和创作经验诸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好的结尾总是与整体水乳交融、和谐美满,既可渲染气氛,也可深化意境,达到  相似文献   

16.
刘芳散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讴歌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生动描述实现的。对青少年时代、对家乡的眷恋,是其写作的重要内容,珍视自然、关爱世界亦是其散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两类外交我常想,办外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外乎两法:一是崇尚信义,一是信奉权诈。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列国尚“信”,“信”被尊为“国之宝也”。列国“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大国信奉“信立而霸”,小国遵循“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一时盟会频起,都以信守盟约为重。曹沫劫齐桓公使许其求,齐桓公从管仲言不杀曹沫并与以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音韵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结合上,说明诗韵的语音构成条件和诗韵的历史演变,分析古体格诗律在用韵方面长期脱离口语实际和当前多种标准并行的混乱状态,并就此提出改革的建议,以期于适当的期限以内,在现代汉语北京语音的基础上达于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郭福平小说深受其青少年时代人生经历的影响,即在创作中总体上是用一种“乡下人”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人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领域里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审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最好途径。能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想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