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室内比较试验,对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 (Fr.) Murrill)LHJ1菌株的母种及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表明,此菌株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其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配方⑥(蛋白胨葡萄糖综合培养基),较好的原种培养基为配方①、⑤(木屑、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以胡萝卜、红枣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研究了枣汁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最佳复合汁配方,并对枣汁的澄清和复合汁稳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是:干枣和水质量比为1:7,浸提温度70℃,pH值5.0,浸提时间8h;复合汁最佳配方为:复合汁含量70%,胡萝卜汁/枣汁(V/V)比6:4,糖度14%,柠檬酸量为0.10%;海藻酸钠用量为0.15%时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桑叶和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桑叶和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出了桑叶最佳浸提条件及其与茶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桑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0min、料水比1:40;桑叶和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桑叶汁/茶汤比5:4(体积比)、蔗糖7%、柠檬酸0.15%.  相似文献   

4.
以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照射,选育出性能优良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发酵温及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4.3%;30m^3罐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8.6%。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三次采油配方的本质,寻找原油中对配方起主要作用的组分及其含量,以孤东原油为对象,首先得到其最佳三采配方,然后通过测量其与原油各个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①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混合羧酸盐为表面活性剂的孤东原油的ASP(碱、表面活性荆及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配方(质量分数):0、5%SDC-C(S) 0.7%复碱(m(Na2CO3):m(NaHCO3=I)=1:1)(A) 0.1%HAPM(P);②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以沥青质最大,胶质次之;③单独沥青质、胶质或者油分的模拟油,与ASP最佳配方体系的界面张力都比原油高,说明原油中各个组分存在协同效应;④胶质可作为原油的等效烷烃用于三次采油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统计方法对平菇ACCC50596菌株液体菌种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获得了液体菌种的培养基最佳配方和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具有高产纤溶酶能力的菌株中国根霉12#为出发菌株,以麸皮、胰蛋白胨为培养基,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一种高效血栓溶解酶。用人工血纤维蛋白平板检测其活性。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浓度及配比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并进行了扩大培养实验  相似文献   

8.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被孢霉菌为出发菌,用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γ-亚麻酸高产变异株,用摇瓶发酵选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原出发菌株细胞干重25.0g/L,油脂含量9.5g/L,γ-亚麻酸含量5.0%。选出的高产菌株在最佳条件下发酵,细胞干重50.2g/L,油脂含量21.8g/L,γ-亚麻酸含量8.5%。所得高产菌株具遗传稳定性。发酵油脂具优良特性,适用于保健食品及药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41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分别为70%和68%,盆栽试验中,其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的效果.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  相似文献   

10.
以枯草芽孢杆菌T100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定向选育出具腺嘌呤缺陷(Ade^-)、蛋氨酸亚砜抗性(MSO^r)、8.氮鸟嘌呤抗性(8-AG^r)等遗传标记的目的突变株TA208.通过正交试验对TA208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同时对发酵温度、pH和装液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能积累鸟苷最高可达25.0g/L。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指数、总氮、总磷、浮游藻类生物量及优势种多样性5个参数值,对光合细菌在治理晋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认为,按体积比,光合细菌比例为拟处理水量的1%时,对水体的净化效率最好,处理后水体中高锰酸钾指数、总氮和总磷的降低比率为17%、76%和30%,而在此投加比例下,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生物量和蓝藻(颤藻)、绿藻(栅藻)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出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最佳脱氮条件确定及与活性污泥共同作用下的脱氮性能研究.经过菌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查伯杰氏手册确定该菌株为非发酵、无芽孢的革兰阴性菌,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且同时具有硝化和反硝化的特性.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以琥珀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8,接种量为10 mL/L,pH为8,转速为75 r/min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对TN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98%;在以琥珀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8,接种量为10 mL/L,pH为6.5,转速为120 r/min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对COD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99%.在对实际污水的脱氮处理中,该菌株脱氮性能很强并可加强活性污泥的脱氮性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卿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14.
初步建立一种较简单而有效从市售酸奶中分离乳酸菌来发酵酸奶的分离方法,采用MRS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经革兰染色、葡萄糖产酸、接触酶和石蕊牛奶试验分离鉴定出乳酸菌.以正交法优化厌氧培养采用L9(3^3)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B2组合的改良MRS配方(葡萄糖8%,蔗糖1.5%,维生素B20.005%),并用来活化、扩大培养菌种,发酵凝固型酸奶.  相似文献   

15.
对天然沸石粉及其改性后对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吸附去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当吸附时间是90min,废水pH值为5左右时,天然沸石粉的氨氮去除率达54.77%,吸附氨氮的效果最好;天然沸石粉在100℃下,经0.3 mol/L的氯化钠溶液改性效果最好,改性沸石粉在吸附时间60 min,pH为5时,氨氮去除率达98.85%,吸附氨氮的效果最好。综合比较在各自最优工艺条件下,最佳改性后的改性沸石粉是天然沸石粉吸附氨氮的1.81倍。  相似文献   

16.
用吸附还原与三元催化器组合降低富氧汽油机NOx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燃技术虽可大幅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却因稀燃的富氧燃烧使NOx降低较少.为此,采用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不同组合方案,对一台电控燃油喷射16气门稀燃汽油机进行了降低富氧条件下NOx排放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催化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之前的布置方案具有最好的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效果.在该试验条件下,NOx催化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7.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性。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体积质量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苹果渣中多酚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提取多酚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m L)∶1(g)、提取时间40 min、温度30℃,在此条件下苹果多酚提取率达到了2.760 6 mg/g。苹果多酚添加量为0.02%时对芝麻油和猪油的抑制率分别为38.44%和44.93%。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提取率高,速度快,苹果多酚对芝麻油、猪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投加人工饲料喂养罗非鱼7天的玻璃鱼缸内的废水为样品,接种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硝化细菌、月牙藻(Selenastrum reinsch)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后于光照箱内培养,于0、12h、24h、48h、84h、120h、168h测定废水样品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以24h氨氮和168h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为指标进行L9(34)正交实验,研究菌-藻体系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月牙藻和四尾栅藻组成的菌-藻体系可以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共生关系有效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菌-藻体系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4h,最大去除率98%,在初始密度为5×105cells/ml条件下,最佳菌-藻体积配比为1∶2∶2∶3,即最佳菌-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5×105cell/ml、5.0×105cell/ml、5.0×105cell/ml、10.0×105cell/ml。菌-藻体系去除可溶性磷酸盐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68h,去除率100%,在初始密度为5×105cells/ml条件下,最佳菌藻体积配比为1∶1∶3∶2,即最佳菌-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5×105cell/ml、2.5×105cell/ml、10.0×105cell/ml、5.0×105cell/ml。  相似文献   

19.
色谱柱程序升温脱附法分离氢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在自行研制的大型气相色谱柱上进行了氢同位素的分离,包括氕-氘体系的半饱和实验、全饱和实验和低丰度样品的浓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方法分离效率高、处理容量大。氘浓度为0.1%的样品混合气经色谱柱分离后得到氘浓度为30%的产品,贫化部分氘浓度小于10-5;氘浓度为10%的样品混合气分离后得到氘浓度大于90%的产品;对氕-氘混合气的处理容量达到70m3/d。  相似文献   

2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高效脱氮除磷菌,并进行分类鉴定,同时研究了不同pH和接种量对生长的影响.通过聚磷菌的富集培养、缺磷和富磷培养的筛选、PHB和异染颗粒染色实验进行鉴定,并通过除磷除氮实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实验进行初步研究,通过16S rRNA进行分子鉴定.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脱氮除磷菌.该菌株在pH5~1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最佳生长pH为7.接种量在10%时生长效果最好,其中对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78.3%、87.8%.该菌株可以同时对氮和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为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