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阶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滑模到达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削弱经典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简化二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计算过程,提出了一个二阶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滑模到达条件.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常微分方程理论,得到了控制系统在该到达条件下的两个结果:系统相轨迹能实现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滑动模态,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通过该到达条件设计了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到达条件能有效抑制系统抖振,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以车辆两自由度系统的悬架振动模型为基础,针对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以最优控制系统为参考模型的模型跟踪变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极点配置法确定切换面参数,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指数趋近率求取变结构控制律,使系统状态能够快速到达切换面,对逼近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能较为有效地削弱抖振.最后用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能较好地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PMSM矢量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PMSM矢量控制系统稳定性不好,鲁棒性差以及容易受外界摄动和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以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式来设计转速调节器,并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在外界干扰下,具有良好的系统动态和稳态性能,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为弥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系统鲁棒性不强、抖动大的缺陷,开发基于DSP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为主要控制策略,以TMS320F2812型DSP芯片为主要控制芯片,以IPM智能功率模块、光栅尺和传感器为主要硬件基础,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为主要控制对象.所采用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鲁棒性强,且通过模糊控制可以对滑模变结构控制所产生的抖振现象加以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该伺服系统鲁棒性强,抖振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为了消除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到达运动并实现对系统不确定量的估算,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削器。通过设计一种动态非线性滑模函数,使系统从初始状态即可进入滑模运动,并在控制律的作用下使系统运动到期望状态,系统在响应的全过程均具有鲁棒性,克服了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到达运动阶段不具有鲁棒性的缺点。通过设计一种自适应律实现对系统不确定量的辨识估计,以辨识结果实时调整控制器参数,大大削弱了系统的抖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6.
系统作滑模运动时其模态几乎与外界扰动和参数摄动无关,这时系统具有相当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本文把变结构控制策略应用于倒立摆平衡系统,设计出带状态反馈的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对敏感部位上摆扰动及参数摄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对象—空调制冷系统的工况时变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误差、对象参数的变化及外部干扰有极佳的不敏感性等优点,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引入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中,并进行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在仿真时还加入了系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而且系统具有很好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模型在线辨识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复杂非线性系统中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将多模型在线建模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结合的方案.首先,根据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在线数据聚类的方法建立多个局部模型,实时对局部模型进行更新,并通过加权综合获得非线性系统的在线辨识模型;然后,针对系统的辨识模型设计基于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方案对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将变结构控制用于控制系统设计,可使系统具有预期的动态特性以及很好的鲁棒性.本文证明一类变结构系统的滑模控制中的不连续切换面可以利用Ackermann公式得到,可避免依据经验设计的盲目性.本文中提出两种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实例及仿真结果.仿真表明,依照本法设计出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实时调整切换面参数和趋近律系数,构造出最佳切换函数和指数趋近律,使得系统不仅能快速到达切换面,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而且消除了系统抖振,实现了完全跟踪,改善了控制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倒立摆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变量结构系统法(VSS)设计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新方法,它与传统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不同。变量结构系统法的优点,在状态控制器的设计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如具有较好的品质指标和鲁棒性等,并举例证明和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2.
开关磁阻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线性化模型,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分为转速、电流两个子系统进行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与常规控制策略相比,滑模变结构控制不仅改善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动态性能,而且对开关磁阻电机固有的低速转矩脉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针对机器人的给定点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本方法主要特点为:采用李亚普诺夫函数V=S^TMS替代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到达条件SS<0,从而避免了烦琐的惯性阵转换问题;通过使用非线性切换函数替代线性切换函数,大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约束系统动点在扇区内滑动来替代在切换面交的滑动,使抖动得以消弱。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控制方法大多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而许多复杂的实际系统 ,其准确的数学模型往往不易得到 ,或者难以求解。采用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对形如 x(n) =f( x,t) g( x,t) u d( t)的非线性系统进行跟踪控制 ,其中 f( x,t)和 g( x,t)为未知非线性函数 ,且其边界未知 ,d( t)为未知有界扰动 ,为减少对被控制对象信息的依赖性 ,没有利用专家知道 ,也没有利用被控对象的历史运行数据 ,通过利用基函数类神经网络动态逼近函数 f( x,t)和 g( x,t) ,对自适应调整控制系统输入 ,得出基于 RBF网络的滑模变结构自适应控制方案 ,经过理论分析 ,证明了控制方案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空载并网积分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空载并网问题,将滑模变结构控制与矢量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率的积分变结构控制策略,并分别对理想情况、电机参数摄动情况和电网电压波动情况下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空载并网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控制策略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空载并网动态响应良好,稳态误差近似为零,过渡平稳,并网后无需更改控制器参数即可顺利进入最大风能追踪阶段;与传统PI控制相比,本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参数摄动及外部扰动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全局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软件版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VSS管理VFP项目的优越性,给出了团队开发VFP项目中应用VSS进行版本控制的解决方案,并详细地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开关磁阻电机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矩脉动是开关磁阻电机较为突出的缺点 作者从滑模变结构理论出发 ,结合智能控制 ,提出制定新的控制策略以减小转矩脉动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模糊变结构控制器 ,给出了实验结果 ,并分析了此控制策略下电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变结构的混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是一种对扰动非常敏感的、高度不稳定的非线性运动,它在很多情况下会降低系统性能,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消除混沌系统中的混沌现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很成熟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对扰动和误差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将变结构控制方法应用于混沌控制,在出现混沌运动的Dufing振荡器中,通过施加变结构控制,使Dufing振荡器跟踪其混沌吸引子内的一条不稳定周期1或周期2轨道,从而使系统呈现规则的周期1或周期2运动.与其他混沌控制方法相比,变结构控制方法不仅鲁棒性好,而且具有过渡时间短及过渡过程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一类欠驱动机械系统基于滑模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体操机器人这种欠驱动机械系统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变结构控制中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仿真结果表明对线性化模型所设计的变结构控制器应用在非线性系统中,仍能使机器人系统实现稳定·与极点配置方法相比较,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平衡控制器可使机器人系统具有更大的稳定范围(吸引域)和更强的鲁棒性·改进的指数趋近律可有效地降低变结构控制中所产生的抖动,并使系统迅速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