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酶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从人工栽培的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酶解工艺.实验表明,酶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为:150g黄姜在350mL水、3.0mL淀粉酶、40℃下酶解12h的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最高.在此条件下,皂素的得率平均可达2.37%,与直接酸水解法的得率1.84%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超声后水解的方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10 g黄姜,最佳提取乙醇体积分数为72%,溶剂体积为100 mL,超声时间为45 min,超声功率为420 W.与发酵-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相比,本方法提取率提高了26.46%.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姜生成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本研究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并找到充分利用黄姜的生态环保的预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清洁的薯蓣皂苷元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薯蓣皂甙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和甾体避孕药物的重要原料,是黄姜中的主要活性物质。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经过二次酸水解法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薯蓣皂甙元产率达到了2.41%,比直接水解法(2.20%)提高了9.55%。另外,采用熔点、元素分析法、红外、核磁等一系列的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是可行的,提取的薯蓣皂甙元的质量纯度达到了工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素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并找到充分利用黄姜的生态环保的预处理方法,发展出一种高效清洁的薯蓣皂苷元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穿龙薯蓣中提取薯蓣皂苷元,进行条件优化并测得转化率.方法微生物转化法从穿龙薯蓣中转化薯蓣皂苷元,利用薄层层析法获得有效转化穿龙薯蓣的菌株C7,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利用单因素实验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转化条件为菌株接种量2%,转化温度25℃,底物浓度5%.经计算得转化率为7.37%.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薯蓣皂苷元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提出一种从盾叶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新工艺。该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分离黄姜根茎中的淀粉, 第二部分利用里氏木霉转化糖渣 中的皂苷制备薯蓣皂甙元。研究表明, 与直接酸水解相比, 新工艺可以提取约 98.7%薯蓣皂甙元, 并以还原糖 的形式回收98. 0% 淀粉, 降低生产废水中 99. 4%COD, 100% SO2-4 和100% 酸。在酸水解废水中检测到24 种有机物,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而新工艺废水中仅检测到两种有机物(17β-羟基雄甾-5-烯-3-酮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研究为皂素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标:优选穿山龙中原薯蓣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原薯蓣皂苷的含量作为指标,研究了提取溶媒、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种因素对原薯蓣皂苷的提取影响;考察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原薯蓣皂苷的吸附性能.结果:溶媒是提取原薯蓣皂苷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A3D2B3C2,AB-8型大孔树脂对原薯蓣皂苷的吸附性能最佳.结论:该工艺能较好的富集原薯蓣皂苷,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黄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浓硫酸反应使薯蓣皂苷元显色,对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410 nm处对黄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线形范围为2~30 μg/mL (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8%;最佳显色条件为:水浴温度50 ℃、反应时间30 min、浓硫酸用量10 mL.该方法适用于薯蓣皂苷元提取过程中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薯蓣皂甙元的收率为指标,考察了从豆科植物胡芦巴种子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水提和乙醇提两种工艺路线的优劣,并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乙醇提工艺条件,得到以下结论:采用醇提取工艺有利于提高皂甙元的产率;影响乙醇提取工艺薯蓣皂甙元含量的主次顺序为:A>D>B>C(A乙醇浓度;B乙醇用量;C回流次;D回流时间),其最佳的工艺条件是:脱脂除胶胡芦巴豆粉50g,加入12倍于胡芦巴豆粉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h。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快捷准确的测定薯蓣植物中皂素含量的方法,用以指导皂素生产原料收购及皂素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皂素标准品溶液,高氯酸显色后在410nm处测定各溶液紫外吸收度,以浓度对吸收度求出曲线方程。结果:皂素的紫外吸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Y=0.0216X-0.0008,在4—45μg/ml浓度范围内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我们用该方法对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小花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Ting.)和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三种植物进行了皂素含量测定,含量分别为2.00%、2.17%、2.29%。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分析法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皂素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线性及重现性良好,可以取代传统的质量分析法作为皂素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从盾叶薯蓣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意义,对薯蓣皂甙元的化学结构、性质、提取和测定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评述,概括了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提取与分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报道盾叶薯蓣形成毛状根诱导的方法及不同毛状根系间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的幼叶和茎段难被R1601、A4和LBA9402等发根农杆菌菌株诱导出毛状根,但愈伤组织则比较容易;34%的被R1601菌株感染、并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培养3d的愈伤可以在30d内形成毛状根;不同的毛状根系在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姜皂苷水解烟曲霉的分离及其β-糖苷酶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黄姜皂苷的清洁生产, 从自来水中筛选能用于黄姜皂苷生物转化的微生物并研究其粗酶的性质。首先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自来水中能水解黄姜皂苷的微生物, 利用TLC法和HPLC法分析微生物的转化效率。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粗酶β-糖苷酶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并检验其热稳定性。最后以典型螺甾烷型皂苷延龄草苷为底物, 探讨该粗酶用于黄姜皂苷生物转化的可能性。筛选所得最佳菌种为烟曲霉, 其粗酶在65℃ pH6.0条件下活力为4.1 U/mg, 为筛选所得另外两种真菌的2.7倍和2.6倍; 含有1.5 mol/L硫酸铵时, 其粗酶活性在65℃放置48小时后还剩余77%; 该酶对延龄草苷的水解反应在24小时达到平衡, 皂素的得率达56%。首次报道了烟曲霉及其粗酶对黄姜皂苷的生物转化, 其粗酶的热稳定性远高于其他耐热性β-糖苷酶, 且对延龄草苷的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地区的盾叶薯蓣根茎及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生育期、种茎质地及根茎含水量3个因素与根茎产量和质量(皂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于无性繁殖植株,花前期过长不利于根茎的增长和皂素的合成;(2)种根茎皂素含量高,则子根茎的皂素含量也高;(3)一年生无性繁殖植株的根茎含水量与干姜皂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根茎重量相关不显著.有性繁殖植株的根茎含水量与干姜皂素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株皂素含量也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于2002年11月在广西南丹县河池林业科学研究所浅山丘陵区的缓坡杉木林地,按照的种植方法,用1级、2级、3级和4级种用根茎进行盾叶薯蓣(Discori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大田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盾叶薯蓣栽培1年和栽培2年的产量和薯蓣皂素含量.结果显示,播种第1年栽培期盾叶薯蓣出苗率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在栽培满1年后的生长期中各级别的植株苗蔓长势差别不明显;盾叶薯蓣栽培满1年时各级别种茎产量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薯蓣皂素含量为2级种=3级种>4级种>1级种;栽培2年的产量为1级种>2级种>3级种>4级种,1级种和2级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级别种茎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栽培2年后薯蓣皂素含量为4级种>3级种>2级种>1级种,3级种和4级种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级别种茎之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建议选用2年生根状茎作种时,宜选用当年新萌生形成的芽头作种.  相似文献   

17.
黄姜中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黄姜中黄色素的初步提取、 提纯方法, 以及光、热、金属离子、pH 值对黄姜色素的影响. 发现该色素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峰,对自然光及热稳定性好, 适合于中性环境, Fe3+, Cu2+,Hg2+对该色素具有增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黄姜叶片的Fv/Fo和Fv/F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 mg·L-1的IAA处理黄姜叶片,有利于后期维持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化学最大效率;10 mg·L-1的6-BA处理有利于维持光能的转化,提高光合效率;15 mg·L-1的ABA处理使黄姜在中后期保持了较高的PSII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