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略谈儒家思想对山东汉画像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艺术被认为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综合性载体.为使画像石独特的历史和艺术研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系统分析和整理,总结出该地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突出特色.作为汉代代表性的艺术品,其彩绘艺术特点和规律不仅体现了汉代色彩艺术的内涵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彩绘艺术对当今色彩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墓是为死去的人建造和服务的,表达了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状态,画像思想反映了生者寄希望于死者的目的,是按活着的人的意愿而做的,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伴随着汉代社会思想的统一、社会精神信仰的形成而产生发展的,因此说汉代社会信仰的确立是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表现了汉朝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弥补考古资料的空白、提供历史研究资料、艺术成就和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论证了汉画像石这一艺术品类的考古、历史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相似文献   

9.
对汉代画像石墓分布形态的考察,学术界大多侧重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宏观分布形态研究,而对其在局部地域的细微分布形态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南阳地区为中心,并以宛城区、卧龙区以及唐河县业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为考察对象,以期对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分布的微观特征做一描述。同时,对其呈现此种形态的原因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10.
张津梁 《科技资讯》2007,(18):229-230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其将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幻想、原始图腾、儒家教义、神仙思想合并陈处,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及对未来世界的希冀.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11.
邱楠 《科技信息》2012,(16):272-273
汉代画像石中多样丰富的图像组织方式,代表了其所处时期先民们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更能充分反映汉代社会整体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图像构成艺术多重组织方式的深入分析,总结其图像构成及组合的方法和规律,探索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我们现代的图像艺术设计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金沙县汉代画像石墓是贵州省出土的为数不多的汉代画像石墓葬,该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龙身交尾"画像,在该墓葬画像中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人首龙身交尾"画像石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画像表现的内容、画像的源流、画像的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该画像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它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更是种类繁多,雅俗共赏。汉代以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门类为主的休闲娱乐体育,不仅使汉代祖先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了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而且其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是编钟制作应用的鼎盛时期,而汉代以后钟乐则在总体上走向了衰落.目前学术界对此历史变化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拟结合对现存实物及画像石等内容及社会背景的考察,来讨论汉代编钟的制作和应用规范问题,从制作技术、音律、配伍组合应用、应用等级规定和礼仪之外的应用等方面揭示汉代钟乐面貌,为探讨礼乐文明在汉代的演进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历史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乐舞百戏是汉代社会娱乐生活的主要部分,在郊庙祭祀、出行卤簿等仪式中都有相应的乐舞百戏活动,主要分为音乐、舞蹈、百戏和杂糅四种类型。本文研究南阳出土的含有舞蹈、百戏的画像石,分析它们的构图、特征方面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丧葬习俗的产物,它隐含了汉代人的群体习俗、理念以及信仰等精神意识。与古代汉语书写文本相比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现实。熊作为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被汉画这一艺术形式真实地记载了下来。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熊图像,由于出现时的环境和相配的人物事物的不同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根据这些不同的含义,熊在汉画中体现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田猎之熊、守门之熊、斗兽之熊、大傩之熊、娱人之熊。  相似文献   

17.
山东滕州大康留日月星辰汉画像石为东汉中晚期画像石鼎盛时期之佳作,其上标绘日月星辰等天文图像,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对天文知识的了解记录,其雕技法娴熟多样,画面舒展流畅,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中对麒麟形象特征的描述,考察了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山东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麒麟形象,分析了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麒麟的主要形象特征,通过比较,说明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所收藏的一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为麒麟,填补了南阳汉画像石中麒麟形象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集中展现。南阳汉画像石根植本土,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本土文化的总结保护和传承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这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以史为鉴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艺术图像中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各种文化的内容、形式、艺术特色,而且更深层地反映出汉代天人思想在其中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