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玄怪录》、《续玄怪录》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其中保存了较多唐五代时期萌生的新词新义。由于辞典编纂受时代条件所限,两部作品中的部分新词新义未能收入大型语文辞典。发现、解释这些新词新义,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共至少出现52个并列式复音新词.语素之间的关系多样,但不全面,未见语素义相反的新词,语素词性和新词词性保持一致,整体反映出该小说用词保守谨慎.  相似文献   

3.
《玄怪录》说“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唐传奇发展史上,《玄怪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集子。鲁迅先生指出:“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这与作者的身居高位,作品的艺术成就不无关系。笔者尤为关注的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文笔,成就了作品的一种波诡云谲的美学风格。本文拟对《玄怪录》的诡奇风格加以剖析,并对这一风格的成因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4.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牛僧孺在《玄怪录》中写了许多神奇怪异的故事,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怪物与怪事里,作者以怪物模人事,以怪事寓人情,体现了志怪小说人情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左传》中的动词同义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概括其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它的产生位于唐代小说的转折期,无论是其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欲以纯文学的角度,以小说的语言艺术为契机,对其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环境语言、诗歌语言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关于《玄怪录》的成书年代,由于涉及到唐代小说与进全行卷的关系等而成为研究者注目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成书于元和以前(即牛僧儒应举做官以前),另一种意见认为成书于牛比晚年(大和以后).两种意见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依据:一是作品本身所提供的证据;二是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晃公武《郡斋读书志》的有关记载;三是托名唐人韦;李德裕所撰的《周秦行纪》、《周秦行记论》所提供的一些线索。本文试就以上三个方面对两种意见的得失略作剖析,并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汪辟疆《唐人小说》关于《…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这一观点,从语用对等视角进行分析,阐述了汉语对话英译语用优先原则,即提出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要力求语义方面的对等外,更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要考虑如何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1.
在穷尽考察《吕氏春秋》疑问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反问句从形式特征、语义模式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和阐释,着重揭示不同形式的反问句的语义蕴涵和语义模式。认为《吕氏春秋》中反映出来的反问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汉语的反问句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7个高频形容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种新的一词多义表征方式——同义词或反义词加语义特征。采用“三步法”,可以全面收集某个形容词在词库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特征,包括那些没有在本词条下出现的词和特征。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对“互训”和语义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语义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对“巴不得”和“恨不得”有一定的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通过收集大量的例句,分析这对同义词的不同.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两语法上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论《左传》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得到了语言学史上绝大多数学派的承认和关注。对语法的分析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这一点在汉语语法学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左传》的语言材料为例,可以从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分析古代汉语的省略现象,即句法的省略、语义的省略、语用的省略,以及这三种省略的成因,从而对上古汉语省略的本质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16.
从三个平面看"认为""以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认为"、"以为"是一组同义词,有相同的用法,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针对几部词典对"认为"、"以为"解释的缺陷,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辨析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时贤对同义词的界定标准,从历时角度分析“酣”、“醉”的同义关系及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多策略同义词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多策略同义词获取方法, 一方面利用《同义词词林》、《中文概念词典》等现有语义词典中蕴含的同义关系获取同义词, 另一方面根据百度百科信息框(Bdbk)中特征词和汉典网(Zdic)中HTML标记获取同义词, 同时采用DIPRE自动获取模式的方法, 从百度百科文本中发现置信度较高的模式和同义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在NLP&CC 2012同义词评测数据集中取得较好结果。利用该方法, 以《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名词部分为目标, 构建一部同义词词典并进行人工校对, 为《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构建较为完善的语义关系体系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立足于句子的语义平面,贯彻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探讨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成分的构成情况,并将其与句法、语用联系起来,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