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探讨鸟类心脏的血供情况,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了研究了灰鹤(Grus grus)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灰鹤心脏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依次分山动脉圆锥支,前室间隔支和左缘支,前室间隔支分布于空间隔前1/2部,左缘支主要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旋支分布于左心室的隔壁及左心房等处。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右室前支及右缘支,其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1/2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右缘支分布于心右缘壁,右室后支分支分布于合心室的隔壁。  相似文献   

2.
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管铸型方法对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大鸨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先分出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主干分为旋支和前降支.旋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分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区域;前降支有两支,前支由左冠状动脉主干根部分出,依次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动脉圆锥支,主干延续至心尖,其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壁面和右心室隔面.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前降支后支分出左缘支后,主干沿锥旁室间沟下行,沿途发出4,5支平行型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左缘支沿心左缘走行,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右冠状动脉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出右缘支沿心右缘走行,分布于右心室侧壁,右室后支主干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主动脉支分布于升主动脉,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右室前支向前向下延伸,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和右心室下缘壁.  相似文献   

3.
蓝马鸡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蓝马鸡的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左冠状动脉分为前室间隔支、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分出动脉圆锥左支,旋支又分出左缘支,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动脉圆锥的左侧部及右心室上部的小部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隔壁的部分及左心房等处,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动脉圆锥右支、右室前支及右缘支,后室间隔支分为三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及左右心室的隔壁等,动脉圆锥右支分布于右室前壁的部分及动脉圆锥的右侧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的部分。右缘支分布于心右缘壁,心脏的室间隔由前室间隔支和后室间隔支营养,左右冠状动脉在隔面的分布属于右优势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成人CPF的CT资料。观察瘘血管起源、数目及走行(管状扩张或蚯蚓状迂曲扩张、附壁征),肺动脉瘘口位置、数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等密征、烟雾征、喷射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瘘血管起源及数目:右圆锥支21例,左圆锥支(左前降支第1分支)22例;右左圆锥支15例;左前降支(LAD)第2分支1例;合并左主干分支2例;合并降主动脉分支1例。1支异常冠状动脉分支13例,2支11例,3支4例。瘘血管迂曲扩张形态:管状扩张7例,蚯蚓状迂曲扩张21例(合并动脉瘤9例)。肺动脉瘘口数目、位置及大小:肺动脉瘘口均为1个,分别位于主肺动脉前壁10例、左侧壁17例、主肺动脉分叉处右侧壁1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7~7.4 mm,平均约3.3 mm。肺动脉瘘口CT征象:穿通征28例、喷射征或射血征11例、烟雾征14例及等密征15例。肺动脉增粗2例。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测统计了21 例驴心脏冠状动脉的末径中、小动脉在左心室、右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右心房上的分布,并就冠状动脉分支分布的差异及其对心脏供血功能作了探讨- 旨在通过对驴心脏冠状动脉分支分布的观测,为研究马类动物心脏冠状动脉的分布、结构提供参数,以期丰富家畜解剖学和比较解剖学的内容,为动物生理学与临床医学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8岁,因发现心杂音于1996年7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生后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略受限。查体:一般情况可,发育略差,心率用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中下部可闻及Ⅱ级表浅的连续性杂音,舒张期较响亮,无震颤,双肺呼吸音清,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ECG:左房,左室大,T波普变低平,超声心动图:M型+两维:左房3.5cm,左定扩大,室间隔及左定后坐厚度均为0.scm,右室前后径1.6cm,主动脉窦部2.9cm,环部24cm,EF59%,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前降支起始部内径均见增宽,内径分别为1cm及0.5cm,左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驴心脏冠状动脉的测量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2例驴心脏冠状动脉的始径,行程,支数,末径及末径中小动脉支数作了观测,观测了冠状动脉主要分布,分支级别,窦下室间支走向。驴心脏冠状动脉始径存在三种类型、左粗型占18%,右粗型占59%,均稀型占23%,左,在冠状动脉始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44例采用320排CT行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与54例单独行320排CT主动脉成像、52例肺动脉成像及48例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生成的图像分别进行对照,针对患者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三联组与对照组中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联组与对照组中降主动脉、右冠状动脉中段、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左冠状动脉旋支近段及左冠状动脉旋支远段血管强化CT值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所有血管增强CT值均大于300 HU.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HP技术可以一次扫描完成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单纯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比,图像质量无区别,对于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七彩山鸡胃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6只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es)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七彩山鸡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分自腹腔动脉根部的腺胃背侧动脉和由腹腔动脉左支分出的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左支的延续)、肌胃右动脉(是腹腔动脉右支的终支之一)和肌胃背侧动脉(是腺胃背侧动脉向后分布于肌胃背侧缘的分支)营养。腺胃的静脉由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组成,分别经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胃右静脉经右肝门静脉回流,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另外腺胃和肌胃的表面缺乏主干动脉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10.
张盼  马娜 《甘肃科技》2021,37(20):160-163,103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改变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为非生理性起搏,而希氏束起搏、右室间隔起搏、右室流出道起搏等部位起搏均符合正常心脏激动与传导顺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就不同部位起搏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冠脉结扎法与给药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冠脉结扎法与给药法制做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方法缝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于左室前外侧壁形成缺血区域,约占左室壁面积的20%~50%;经给药造模,在皮下一次性多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结果结扎18例动物制作模型,存活11只,病理检查证实50%有明确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下降;而给药组18只动物模型,存活17只,病理检查证实80%有明确的心肌缺血。结论给药方法制作更简单可行,动物存活率高;而结扎模型欠稳定,需标本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自2001年11月到2003年4月,运用单侧、双侧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连续为29例患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57.63岁);单支病变19例,二支病变1例,三支病变7例,左主干病变2例,术前有心梗史14例,3例合并室壁瘤,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方法为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LAD)、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右冠状动脉(RCA)、桡动脉到钝缘支(其中3例序贯至对角支),3例搭桥4支,4例搭桥3支,3例搭桥2支,19例搭桥1支,3例同时行室壁瘤缝扎术,人均搭桥1.69支,术后无呼吸、脑、肾脏等系统的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无病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随访患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认为全动脉化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红腹锦鸡胃的血供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方法对红腹锦鸡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胃的营养均由腹腔动脉供应;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腺胃背侧动脉直接起自腹腔动脉的左侧,腺胃腹侧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腺胃血液的静脉由腺胃前静少腺后静脉组成,分别汇入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由肌胃左动脉、肌胃右动脉和肌胃背动脉营养,肌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肌胃右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形态,为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蒙古蒙古沙鼠30只,分别用铅丹混合液和乳胶混合液两种方法灌注,甲醛固定,铅丹组用X线机拍片观察.乳胶组用去骨暴露血管直接观察.分别观察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构成及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是小脑上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未见任何交通支.结论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无后交通动脉,没有完整的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为两个独立的供血系统.为制作全脑缺血的两血管阻塞模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PF)染色对诊断缺血/再灌注心肌缺血缺氧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15min,再灌1h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HBPF染色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心肌明确显示心肌细胞红染呈灶状分布,而HE染色无改变.结论HBPF染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01~2007-01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68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分析.结果: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缺乏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出现左胸导联S-T段压低或冠状T波及V1-3导联QS波者19例(27.9%);21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11例(52.3%)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X线胸片左心室增大12例及双室扩大6例均伴有主动脉迂曲、延长、钙化(26.5%);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26例(38.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阻塞.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复杂,不能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病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