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铿亮 《科技信息》2009,(34):I0276-I0277
钢琴"二度创作"即钢琴的演奏。钢琴演奏正是由乐谱、钢琴和演奏者形成的创作演绎过程。因此,演奏者如何正确对待乐谱就成为了一个"二度创作"的根本性问题。本人以为乐谱只是为钢琴演奏提供了"二度创作"的草图和基本的框架,在尊重乐谱创作者基本意图的基础上,演奏者对乐谱的深度耕犁、自身的钢琴技巧、个性和修养等将成为"二度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完美的钢琴"二度创作"应该是在乐谱的基本框架中并在演奏者创见性理解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演奏者独具特色的演绎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蒋勋功的杂文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读者意识,由于作者在创作中对读者的尊重、体贴和关照,使其文留下了大量审美空白,从而让不同身份、地位、阅历、学养和思想境界的读者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买酒其实是一个理由》就是其中的典型,它通过"悬置"论点、"搁浅"论证等独特的杂文创作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周而复,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促使他从"历史真实"的文学本质论出发,形成了以"主题发展论"为标准的作品内容观,以"典型规律论"为特点的作品创作观,以"语言唯一论"为追求的作品本体论,从而在文学的本质与创作规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三峡"诗文按时空顺序可分为"想象"中的三峡、目睹中的"三峡"和回忆中的"三峡"三类,其三峡诗文创作题材主要包括思亲怀友、反映三峡风土人情、宴会游记、官场宦情;他的"三峡"诗文具有迁谪的落寞之情、诗词创作简易平淡、散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善用典故等特色,这种创作特色形成与生活的窘迫、环境的改变、心境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神秘莫测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犹太文学文本中采用的压抑且具负罪意识的"自我"解构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化,形成该背景下对立"自我"的文本理论结构,从而在文学审美和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形成当代犹太作家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7.
田甜 《科技咨询导报》2009,(27):228-228
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创作离不开对生活"原型"的观察、感受和升华。本文结合古典舞的典型实例,对舞蹈创作中"原型"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而理性的分析,在舞蹈创作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以河南籍作家为创作主体的河南文学创作队伍日渐形成,诗歌创作也日渐丰富成熟。"十七年"时期河南诗歌受其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多为"颂歌";新时期以来,河南诗歌在创作视野、诗体艺术上均有很大拓展,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韩寒以作家身份出道,创作至今以历十年之余,成绩斐然。但是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却日渐成为一道缺失的风景线,在韩寒研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这表明他的文本意义在消减当中。以往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已形成两条线索:一是韩寒的作品,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将韩寒放置于"80后"作家群,对"80后"文学或"青春文学"做整体把握。2012年对韩寒创作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两条线索进行。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0.
约翰.菲尔德是世界钢琴音乐史上第一个浪漫派音乐家,他对钢琴音乐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首创了"夜曲"体裁。从其夜曲中最有名的第五首《降B大调第五号夜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等方面看,其夜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形式简朴高雅。  相似文献   

11.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余学玉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40-43,72
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突破了以往创作"粗暴的呐喊"的弱点,注重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情感的层次性,注重对生活环境的描写,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泥土气息和乡村情调。更为重要的是,《咆哮了的土地》在题材、人物、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与经验,被后来的"红色经典"创作广泛借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范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咆哮了的土地》堪称是"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体裁广泛,涉及交响乐、歌剧、管弦乐、室内乐、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其中艺术歌曲数量众多,旋律优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尤其是这些歌曲创作在旋律风格、曲式结构以及歌词取材上的丰富多样、钢琴伴奏手法上的新颖而独特,以及音乐形式上呈现出的强烈浪漫色彩而展现出古典时期前所未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为舒伯特奠定了浪漫派创作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诗歌以意境圆融,语言优美称于世。通过对其诗歌策略的形成运用,尤其是意象的化合与创作蕴积两方面论述其诗歌意境富于生命力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徐志摩诗歌是中西诗艺的第一次成功的整合。他的整合主要涉及中国古典诗歌与英国浪漫派诗歌。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评论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涉及钢琴曲、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戏剧音乐等多种门类的作品两百多首,其中最能体现他的才能的创作形式是短小的钢琴曲和艺术歌曲。《阿贝格变奏曲》是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变奏曲之一。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舒曼生平和他受德国早期浪漫派文学影响而形成的音乐风格以及《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和声的角度对《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本人练习的切身体会,从演奏技术的角度对《阿贝格变奏曲》每个段落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风格是一个范畴伸缩性极强,极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人们谈到文学风格,有时视野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会把视线投注到作品及其背后的作者,但很少有人将它贯穿于作品、作者、读者、生活"文学四要素"的全部,进而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探询还文学风格本来的完整的面目。但是,就文学创作这个阶段性视阈而言,作者与作品是核心要素,创作个性与言语形式是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就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浪漫派伟大诗人柯勒律治的创作完全凭灵感、激情和幻想,其作品反映出极强的创造性。(忽必烈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心理描写的奇品”。本文旨在分析诗人在该诗中所用词语和象征表现手段,揭示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王相生 《科技资讯》2013,(1):235-235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吴冠中风景油画紧密的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在一起,在发扬传统与运用现代手法过程中走出一条独具魅力的油画之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通过分析小说中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重现回忆"(re-memory),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唤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