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种类较少,有20种;优势种为黑褐圆盾蚧、白囊蓑蛾和海滨伊蚊;在秋季,卷蛾科的Lasiognathasp.发生猖獗,造成大面积桐花树受害;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各季节均较低,这与现钦州港红树林生态地理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钦州港红树林昆虫种类较少,有20种;优势种为黑褐圆盾蚧、白囊蓑蛾和海滨伊蚊;在秋季,卷蛾科的Lasiognatha sp.发生猖獗,造成大面积桐花树受害;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各季节均较低,这与现钦州港红树林生态地理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河北省廊坊市不同林木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采集到的97种昆虫隶属于10目、48科,其中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人工杨树纯林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经常喷施化学农药的果园,杨白潜蛾、杨扇舟蛾、茶袋蛾等食叶昆虫类是造成杨树纯林树势减弱、易于爆发病虫害的主要诱因。因此,通过改变林木种植模式、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等方法,可提高不同林木类型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增强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对增加鸟类群落多样性、增强鸟类的生物防治作用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圳福田红树林害虫及其发生原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1994和1999年福田红树林害虫,其它昆虫及蜘蛛的调查结果,1994年在红树林采到昆虫96种及蜘蛛7种,其中天敌昆虫37种,占已知种类的35.8%;1999年采用昆虫53种及蜘蛛5种,其中天敌昆虫13种,占已知种类24%,对地林造成为害和具有潜在危害的种类也有所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H1994=2.47,H1999=1.64,J1994=0.54,J1999=0.42,D1994=16.1,D1999=9.37,分析结果显示,1999年红树林生态环境比1994年急剧恶化,这是红树林害虫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蚁科昆虫记述(膜翅目:蚁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述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的蚁科昆虫17种,其中有1新种,即山口细长蚁Tetraponerashankouensissp.nov.,1新地位暨国内新记录种,即CrematogastervagulaWheelerstatusnov.andrecord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昆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报道了广东省鹤山市南亚热带丘陵四种人工林的昆虫群落特征,在四种昆虫群落中,只有针叶混交林昆虫群落的种一多度曲线符合Fisher的对数级数模型,其他三种昆虫群落的种一多度曲线基本符合Preston的对数正态分布。四种昆虫群落的优势类群较为一致,均为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且优势科均为螟蛾科Pyraloidae;但各昆虫群落的优势种却明显不同,针叶混交林昆虫群落的优势种十分明显,为松突圆盾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其优势度指数高达0.1995;纯松林、乡土树种混交林和豆科植物混交林的优势种则分别为湘土苔蛾Eilema hunanica、新角条麦蛾Anarsia novitricornis和李条麦蛾Anarsia patulella,其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0755、0.0836和0.0690。4种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种间相遇几率PIE和均匀度指数J′均比较高,反映出这4种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均比较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黑龙江东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森林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森林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群落均匀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中国金羽蛾属(AgdistisHubner[1825])二新种:新疆金羽蛾(Agdistisxinjiangsissp.nov)和陕西金羽蛾(Agdistisshaanx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林学院森保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无翼坡垒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群落最小面积、绝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三个方面的测定,研究海南岛无翼坡垒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其结果是,群落最小面积为3500m2,在这个面积范围里,1.5m高以上的立木有12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Ds-w=5.03.从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各物种的频度和群落的垂直分布状况,研究该森林的物种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群落的均匀度Js-w为71.76,频度分布规律力A>B>C>D>E(按Raunkiaer频度级),其特征是A级所占的比例很大,约占总数的74.6%;垂直分布状况表明,无翼坡垒林整个群落的个体高度比例基本上是“金字塔”型,但仍有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0.
广西猫儿山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并用各种多样性指数对猫儿山天牛群落的多样性进行测度.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阔叶林、阔叶灌丛、灌草丛、竹林;不同海拔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600~1200m区间、600m区间、1200~1800m区间,1800m以上区间暂未发现天牛科昆虫;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7月、5月、6月、8月。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类型生境天牛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天牛科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蓝文陆  杨绍美  苏伟 《广西科学》2012,19(3):257-262
利用2001至2010年监测结果和统计资料,研究环钦州湾近10年河流主要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特征,分析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与钦州市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探讨近10年来环钦州湾污染物人海通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钦州湾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河流输入是钦州湾人海污染源的最主要部分,人海污染物以有机物(COD)和营养盐为主。钦江和茅岭江输入的总污染物通量在前5年变化较大而后5年相对平稳;有机物通量与总污染物通量的变化特征一致;营养盐通量在近10年中显示出增加的趋势。钦州湾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综合作用是河流污染物通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近10年河流营养盐入海通量持续增加,引起海湾营养盐的增加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最终导致钦州湾赤潮的风险增加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影响着海湾的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2.
钦州湾海岸地貌类型及其开发利用自然条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钦州湾地貌类型的基础上,评价钦州湾海岸开发利用的自然条件,认为钦州湾沿岸可以建设港口、开发旅游和进行水产养殖。钦州湾湾颈中部沿岸应该成为钦州港建设中心,具有客运、货运、仓储、渔业、水产加工、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港口。钦州湾内湾(茅尾海)沿岸应该成为渔业、水产养殖及水产加工的重点开发区,同时,又成为红树林生态,湿地沼泽生态、牡蛎养殖生态特别保护区。钦州湾口的东部大环至麻蓝岛沿岸有海岛、海湾、沙滩和茂密林带相互衬托,应该开发成为多功能的旅游开发区。建议开发钦州湾海岸要:(1)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维护航道水动力平衡;(2)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围涂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滩涂的养殖;(3)重视水体的交换率和自净能力,使港口和临海工业建设对湾内海洋生物和水产养殖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地表昆虫多样性及其在恢复中的指示作用,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元谋县境内7种人工林的地表昆虫群落.① 物种组成: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有5目7科24种2 162头,其中膜翅目昆虫最丰富,占所有地表昆虫个体数的98.4%和物种数的75.0%;雨季地表昆虫有12目49科98种2 744头,其中膜翅目个体数最多,鞘翅目种类最多.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组成和雨季截然不同,雨季地表昆虫群落物种组成比旱季复杂,植被性质相同或接近的样带具有相似的地表昆虫组成.② 多度和多样性:大多数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多度和多样性低于雨季,旱季印楝林地表昆虫多度最高,显著高于桉树林、膏桐-新银合欢林和印楝-合欢林;雨季印楝林和印楝-大叶相思林地表昆虫多度最高,显著高于桉树林,印楝-大叶相思林物种丰富度S值最高,显著高于膏桐-新银合欢林.③ 地表昆虫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间的相关性: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除膏桐-新银合欢林生物多样性较低、恢复状况较差外,其它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恢复状况较好;这些人工林彼此间具有不太相似的地表昆虫物种组成,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积极意义.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旱季地表昆虫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能够指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中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对井冈山大学校园内3种生境(A区:灌木.杂草混生区、B区:乔木区、C区:杂草三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67头,隶属于9目76种,其中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为校园内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A区(灌木.杂草混生区)昆虫多样性最高,c区最低(杂草区)。A、B、C三区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日’分别为2.00,1.99和1.94,丰富度指数£k分别为12.75,9.09和4.51。区域A与区域B昆虫相似性最高。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植被类型有关。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昆虫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大麦散装粮堆仓库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山口红树林鸟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放  房慧伶  张红星 《广西科学》2000,7(2):154-157
山口红树林繁殖鸟类群落的组成种有32种,其中水鸟仅占1/3,非水鸟占2/3。对8片相互隔离的红树林研究分析表明,红树林的物理结构对鸟类群落的结构有重要影响,叶层高度多样性(FHD)与鸟种多样性(BSD)显著相关,红树林的结构越复杂,鸟类的多样性越高,与边缘有关的非水鸟有1/4可进入100m以内的红树林深处,边缘效应对红树林片断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18.
在九段沙不同沙体和不同等级潮沟梯度下的5种主要植物群落中,在科和目层次上开展了昆虫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查区域共采集昆虫35444头,隶属于13目64科,按所含种数多少,主要的科有杆蝇科(42)、姬小蜂科(29)、金小蜂科(24)、茧蜂科(22)、姬蜂科(15)和缘腹细蜂科(12);主要的目有膜翅目(137)、双翅目(85)、鞘翅目(32)和半翅目(10).分析表明:(1)夏季昆虫的物种种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2)在上沙芦苇群落(夏季),低潮滩的昆虫个体数最多,其次是高潮滩,中潮滩的最小.低潮滩中杆长蝽科、秆蝇科、瓢虫科和蚁形甲科的个体数极明显地多于中潮滩和高潮滩;随着由低潮滩向高潮滩高程的变化,杆长蝽科和飞虱科的昆虫个体数由少变多趋势明显.中潮滩与低潮滩相比,与高潮滩的昆虫组成更相似;(3)在中沙(夏季),与芦苇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个体数多,出现科数也多,互花米草群落中主要是啮虫目的种类和杆蝇科,两者占了互花米草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86.83%,而在芦苇群落中,以杆蝇科、蚁形甲科、瓢虫科3科为主,占芦苇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79%;在江亚南沙,藨草(海三棱藨草)群落中的昆虫主要是管蓟马科、叶蝉科、杆蝇科、茧蜂科和摇蚊科等5个科的昆虫,个体总数占了该类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96.82%,而菰群落中同样的5个科的昆虫个体数仅占菰群落昆虫总个体数的31.53%;(4)多样性指数以中生化群落最高,其次为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最小为菰群落,物种丰富度则芦苇群落最高,其次为互花米草和中生化,最小为菰群落;(5)排序分析表明,植物群落中昆虫科的组成相似性反映了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即菰群落、藨草/海三棱藨草群落的昆虫组成较相似,其次是互花米草与芦苇群落的,与中生化群落类型中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期间,对杏林湾水库浮游动物进行了8次调查,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150种,大部分是淡水种类,经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测定,主要优势为淡水筒壳虫(Tintinnidium fluviatile)、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多刺裸腹蚤(Moina macrocop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oru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ubesi)、绥芬跛足猛水蚤(Mesochra suifunensis)等,经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统计分析,6#站点和1#站点Shannon-Wiener指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方法】2010年3月(春季)及2010年9月(秋季)在钦州湾近岸海域布设9个站位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春季、秋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20、3.68;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7、3.35;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3、2.89。【结论】以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2010年钦州湾近岸海域污染等级为轻污染;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至无污染;以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污染等级为轻中污染。相对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能更灵敏地指示和评价海洋环境的污染形势,但其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更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行验证和修正。单一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海域污染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