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   

2.
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人大学派”。“人大学派”是兼具师承性、地域性和问题性的综合性学术共同体;“人大学派”是一个文化概念,它是学术共同体逐渐创造,并自觉发展和维系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模式;“人大学派”和而不同、异而相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以“文化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近年来已经以不可抵御的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人文学术与精神的各个方面,致使一些人文工作者弃学从商、抛荒学术,因而造成了人文学术的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文工作者,一方面应当营造自己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增强防腐拒诱的抗力;另一方面,则必须守住传统文化精神这个行将沉沦的最后的家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建立、给人文学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既要批判拒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文学术的渗透以及它对人文精神的噬食,又要开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学术,当然,这是极艰难的事情。但也唯其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学术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l《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标准刊号ISSN 1005—0310/CN 11一3224/N,大16开本,96页,季刊)是北京联合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我国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贡献。2学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原则;提倡和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特别是应用学科的研究,重视对各学科前沿问题、重大现买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以开放性、应用性、京都性为办刊特色;主要刊登学校有关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有所创新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国内外学术领域中新动向、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评介;学校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的报道等。  相似文献   

5.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 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属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 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作为20世纪末在中国文坛迅速崛起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考察、第三世界文化身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对传统学科机制和学术建设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以“后现代呼应”为线索探讨文化研究在批评方面的影响和意义,这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包括对“现实的语境”、“权力”、“学术政治”、“大众文化”四个主要方面的研讨与审读。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一个可无限细化亦可无限扩张的表述,而“族群”定义是以文化为基本指标的,它亦因此而有了若干的定义,“民族”是一个十分中国化的概念,其内涵及外延在政治上、学术上及民间话语中,都已约定俗成,文化不是其惟一的基准指标,两个概念居于不同层次,可构成合理有效的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在客观上和唯物史观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点上达到了相同的结论;陈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西方学术界的人类文化学,但他著作中的方法论和若干的结论,不但含有人类文化学的某些内容,而且为我国人文学术规范提出了有益的参考;陈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在文献的考订和文物的鉴别上,他自觉地注意到将这些和社会物质运动和文化现象加以联系,构成他的主要学术特色;他提出的“搞人民史”的学术主张,同国外史家所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时间上看,陈先生还应是一位更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从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审视中西文化的特征,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许多差异。中国文化在艺术传统上坚持以善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尚善;而以古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则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求真。中国文化在艺术追求上是以“韵”为旨归,而西方是以“美”作为其最高审美范畴。本文以审美方式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研究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以及原因、意义等,对中西文化内在特殊性进行初步的宏观的考察,以便对中西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提出了应从时代的角度去把握“以德治国”的深刻内涵,“以德治国”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德治”,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必须。为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郭薇 《科技信息》2009,(11):91-91,86
学术尚失了原创性,学术创新的缺乏,是学术腐败的显著特性之一,而这与整个中国学术界的文化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缺乏学术自由的氛围:学术批评的失效;传统学术规范和大众文化形成的强大合力在客观上使学者背离原创都是学术腐败在文化方面的成因。而要从文化氛围着手控制学术腐败,需要以较长期的时间塑造学术民主氛围,保障学术工作者的学术自由,彻底杜绝“近亲繁殖”,形成和谐健康的学术批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比较诗学是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业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个性。新世纪比较诗学的发展应该注重自身的理论建设 ,以多元文化为背景 ,运用美学研究的方法 ,从诗艺论和生存论两个维度进行对比研究 ,以找到人类共同的“文心”和“人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引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思想旗帜,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科技理性的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善”,体现在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和对创新发展文化的使命担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表现为求真与尚善的统一,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陶冶人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4.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阶段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三个务必”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论述为“三个务必”提供了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奠定了文化基因;从历史逻辑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奋斗不断胜利的经验总结;从实践逻辑看,是新“赶考”路上迎接风险挑战、破解党内外难题和顺利完成新中心任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4):101-10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中国神话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10日至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次活动包括学术研讨、考察。与会代表将考察泌阳县、桐柏县、淮阳县、新郑县等地。这些地方是中国神话流传广泛,并有许多活态传承和文化遗址,还可观看独具特色的民间神话人物的祭祀和庙会。会议将就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中国神话学百年回顾与展望;2.国际神话学对中国神话学的影响;3.中国神话学对国际神话学的贡献;4.中国神话学方法论研究;5.中国神话学本体研究;6.中国神话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重建;7.中国神话学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8.中国神话学个案研究;9.中国神话学流派及其学者研究;10.中国神话比较研究;11.中原神话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   

17.
认真研究和解读了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认为:黄氏在批判和统一“传统中国停滞论”和“资本主义萌芽论”两派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在中西方学术界普遍存在着“规范认识危机”;黄氏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微观实证研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过密化”理论分析模式,以实现对“规范认识危机”的超越;其理论构建所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远大于其理论自身,这些启示将成为我们自身学术创新的内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学术思想是上个世纪之交中西文化撞击交汇的独特历史产物 ,也是一个深怀爱国之心、忧世之志的时代巨子以民族命运为基点的独特文化创构 ,是时代特色与个体特质的创造性融会。其基本特质是 :启蒙“新民”、学用相谐的学术宗旨 ;除心奴反依傍、自由独立的学术原则 ;化合结婚、为我所用的学术方法。梁启超学术思想特质对于新世纪民族学术文化创构具有重要的启迪。从学理层面看 ,其最根本的就在于自觉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中,理论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8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的哲学和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哲学三个阶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凸显了以“矛盾”“实践”和“文明”为核心的“术语的革命”,每一种“术语的革命”都包含着新见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矛盾”“实践”和“文明”为核心术语的三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贡献了作为“原点”“理念”和“范式”的不同的和独特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