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作为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之一,其思想教育功能就在于它能够通过自然科学工作者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果,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觉悟修养和能力。自然辩证法课的这一思想教育功能是对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必要补充。但是,它毕竟是  相似文献   

2.
2011年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9-22日在郑州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郑州大学共同主办,郑州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河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此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精神及部署,教育部社科司正在部分高校进行新课程试点,2011年秋季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乃至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精神及部署,教育部社科司正在部分高校进行新课程试点,2011年秋季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乃至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5.
1我国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现行的相关政策1981年3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设自然辩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这是国家首次发布的专门针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政策文件。它确立了自然辩证法方面的课程,应列为理工科研究生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必修课。1987年6月15日出台《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精神及部署,教育部社科司正在部分高校进行新课程试点,2011年秋季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  相似文献   

7.
全国“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暨第十一届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参考教材建设会议,于2006年7月16—19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会议的内容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交流与研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研讨与参考教材统稿、定稿。  相似文献   

8.
1988年,国家教委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10年《自然辩证法》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加强的措施——将原已开设的《自然辩证法》改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再增设一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总学时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对研究生开设两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突出研究生政治素质方面的培养,培养又红又专的优质人才,以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开出这两门课程才迈出了第一步,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之形成有机的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28日-2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示范培训班",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10多位任课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重庆大学召开了“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基本内容包括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教学、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以及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三个系列。这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重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教育与普及工程委员会主任曾国屏等主持了这次会议。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致辞并听取主题报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徐维凡副司长和刘贵芹处长出席了会议,就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做了主题报告,并开展了进一步调研。会议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展示了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定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东南大学召开“2009年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纪念《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30周年。专题内容包括:(1)硕士生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与发展;(2)博士生公共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与发展;(3)博士生与硕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2.
正为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史、科学社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6月2日至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技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4届中国工程史暨第3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8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就相关议题展开了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3.
三联书店最近出版了《青年文稿》丛书的第一集《历史的沉思》(下简称《沉思》)。读过之后,觉得很有必要向更多的读者推荐。这本论文集的作者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研究涉及经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当然,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文章的观点和深度。26岁的梁中锋在《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作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科学是不能被垄断的,与迷信是水火不相容的。作者阐明了这样一个很容易理解又往往被忽视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必须把不断发展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必须不断地作为被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主编、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中心主席、马克思主义者R.S.科恩教授应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邀请,到北京作系列讲演。他讲演的主题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科学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解,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思潮以及本世纪后期对科学的历史的理解之间的关系。报告于9月17、18、20、21、22日上午举行。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学者或学生。  相似文献   

16.
徐刚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110-111
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医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一门多视角、多层次的高度综合的学科,开展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演讲赛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创新形式.福建省首创的两年一次的研究生自然辩证い法演讲赛,迄今已举办了十届,由福建省各高校轮流承办,近20年来,它对于提高福建省自然辩证法教学理论和研究水平,丰富教学效果,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辩证思维能力,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经验证明,这是一条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为此,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演讲赛活动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有关部门的多次好评,被誉为值得向全国推荐的"自然辩证法教育界的一个品牌",也受到了福建省各高校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沿着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开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轨道,沃洛希诺夫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和詹明信的《语言的牢笼》成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承前启后的宝贵思想财产。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沃洛希诺夫突出的是语言的“对话性”;詹明信凸显的是语言的“辨证性”。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是在批判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对立提供了融合、对话的可能,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学和欧陆先验语言学传统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中,自然辩证法是针对理、工、农、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公共课,定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授课对象与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文理融合的独特属性。笔者基于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调研,认为自然辩证法本身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特质;而自然辩证法教学,则是从实践层面引导理工科研究生体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实现科学人文主义的重要桥梁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陈昌曙(1932-2011),湖南省常德市人。1950年考入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前身),1954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1956年毕业后回到东北工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及研究工作;曾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及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昌曙是新中国第一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认识论与方法论""技术哲学""人工自然论""可持续发展论""科学技术与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研讨型和互动式教学的需要,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编写,雷毅、李正风、曾国屏教授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已于2011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