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谥忠敏。一一四○年(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在南宋与金对峙的山东济南四风闸;一二○七年(宋宁宗开禧三年)九月十日死于江西铅山县期思渡,终年六十八岁。葬于铅山县南十五里七都虎头门彭家湾之阳原山。他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个奋发激昂,始终一节,极其坚定的抗金志士和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三次在江西做官,后因谏官王蔺、崔敦诗等的弹劾,宋廷剥夺了他的一切官职。从此,他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他从四十二岁起直至临终的二十多年间是在江西上饶和铅山的田园山水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
奉雷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69-170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爱国词人,其诗词根植于金人入侵的国难时期和自己坎坷困顿的人生之中,成为我国诗歌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词中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那种深邃的爱国主义思想,让我们仍能感觉到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在顽强地跳动。  相似文献   

3.
从横向比较来看,辛弃疾身上具有的实干精神和领袖气质是其有别于南宋其他爱国贬谪词人的特质。其贬谪词中一再提及历史上有胆识有功绩的王侯将相作为自己的楷模,并在自己罢官免职无法为国家出力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于他人,频频向他人提出期望。从纵向比较来看,江淮两湖为官时期的词作在怨抑中时露桀骜不驯之气,以正面直接抒情为主;而带湖时期开始忧谗畏讥,词中开始有了欲说还休的曲折委婉,瓢泉时期的词作则更增添了颓靡之气,表现了辛弃疾理想之光逐渐暗沉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淮南边防要地滁州的知州。他在知州任上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还兴建了奠枕楼,以纪念滁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面貌。词作《声声慢》(征埃成阵)创作于奠枕楼竣工后,其寓意是表达词人心中的喜悦,而不是对投降派的讥讽。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他的词是南宋时代爱国志士高尚情操的历史记录 ,辛词所启动的时代主题及其思维指向 ,均与宋代的国运与中国文人的精神形态息息相关。辛词意境的创造 ,意象的造用和独特的抒情 ,不仅是辛弃疾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也是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深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用词这种独特的形式写下了六百多首声宏意远的爱国词作。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某些本质,是词人心弦和时代脉搏发生共鸣的产物。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辛弃疾处于动荡的年代,并且参予了民族斗争的大业。因而谱写出蕴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词章。1 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是辛弃疾的故乡,也是中 华民族的发源地。词人目睹金贵族掠夺者对北方大好河山的蹂躏与践踏,对于沦陷了的北方故土总是日思夜想,渴望着国家早日统一。…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就一代词坛的领袖。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还善于治军,具有随机应变的实干才能。后来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辛弃疾以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把宋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成为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  相似文献   

8.
南宋词人辛弃疾,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他的政治抒情词的内容、风格、技巧,而对其乡村田园词,却论及者极少,而这类词恰恰是辛弃疾第一次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熔恬淡之气、清丽之质、深沉之蕴、飞动之势于一炉,摧则为柔、柔中有刚,展示了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生活于十二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初宋金对峙、民族矛盾特别尖锐的年代。他走的是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关心民生疾苦和民族的兴衰、坚决抗击女真贵族的骚扰和掠夺是他一生重要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刘过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受辛弃疾影响颇深,善于表现辛派词豪放恣肆的特色。其生活漂泊,终无所定。其思想坚决主战,所结交人物,大多为当时抗战派。勾勒其生平事迹,对进一步研究刘过诗文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兼长填词,又是与辛弃疾并称的一位词人。他生活在南宋初期。当时,宋、金矛盾尖锐激烈,南宋王朝在抗战与议和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战与和的问题就成为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陆游始终主张抗金御侮、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就受到南宋王朝的冷遇,屡次遭到权奸的排挤和打击。他官微职卑,一生不得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研究和发掘广泛开展,对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拨乱反正以来,江西、山东、福建、海南先后举办了十次辛弃疾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由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和铅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又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近70人,会议收到论文54篇,学者们听取了报告,研讨了学术,交流了成果,考察了古迹,祭奠了先贤,畅叙了友情,都有较大的收获,从四个方面推进了辛弃疾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南宋的词坛上,辛弃疾是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遭遇坎坷,既有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表现在词作上,即梦的意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的游离,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徘徊。  相似文献   

14.
刘过年表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受辛弃疾影响颇深,善于表现辛派词豪放恣肆的特色。其生活漂泊,终无所定。其思想坚决主战,所结交人物,大多为当时抗战派。勾勒其生平事迹,对进一步研究刘过诗文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宋抗金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既有慷慨激昂、雷霆万钧的咏事感怀之作,也有信手拈来的写景咏物抒情小品.其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在:慷慨激昂,豪迈奔放;蕴藉深微,沉郁顿挫;活泼生动,笑骂成文;恬淡闲适,诗中有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辛弃疾.他创造性地继承了苏轼词的创作个性,他的作品对于词这种体裁的独立地位的确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他的作品反映了一个生在屈辱时代的英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长篇历史小说《剑胆诗魂——辛弃疾》将传统的历史叙事纳入到文化的视域中加以人性化的和审美的把握。作者别具匠心地通过主人公辛弃疾“战士性格”与“诗人气质”的融合互渗来建构其丰满光辉的性格特质,成功塑造了一个人格内涵丰富的著名爱国将领和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南宋遗民词人在元蒙统治下噤若寒蝉,不敢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意绪,它实际上是一种恐惧心理的体现,这种恐惧心理是他们悲剧性心灵体验的一种表现,在唐宋词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婉约词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探讨,可看出辛弃疾不仅是矢志报金报国的铮铮英雄,而且是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极有性情”的词人。辛弃疾改革与充实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柔中有刚的卓异风格又是他对婉约词艺术风格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政府在宰相韩仛胄的主持下,发动了一场力图收复北方失地的对金战争,史称“开禧北伐”。 对于开禧北伐,几百年来流传着一种陈陈相因的看法,即是权臣“韩仛胄欲邀功名以自固”而无故开启边衅。从而,遭到历代史家的责难、物议。韩仛胄为此被打入《宋史·奸臣传》,和秦桧并列。不少历史人物也受到株连,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曾因赞同韩仛胄北伐而被视为“不得全其晚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