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1)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物动学是中国本土的传统科学.本文在于重新发现已失传了的中国的远古文明时代的物动学,给出了统一的宇宙三过程循环无限及其任一过程皆三阶段发展之绝对运动的几何形式规律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音乐就被看作一种镇静、愉悦的因子,并成为缓解紧张和压力的治疗手段。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探讨过音乐与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和养生益寿的关系。所谓"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揭示了"五音治病"的机理。古代名医朱震认为,"乐者,亦为药也",清代医学家吴尚也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战国时的公孙尼在《乐记》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就连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1611~1671)和他的《物理小识》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今特就其光学内容进行解说。这里,把书中由方中通和揭暄所作的小注也看成是全书不可分的部分,一起讨论。本文所据版本为万有文库本。凡不注出处的引语,皆引自此书。一、光是气的运动古人言光,常谓为火。如《墨经》:“目以火见。”《说文》:“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论”条首引其先人之言: “文饶曰:‘两间变状,皆气光之所为。’潜草曰:‘两间之光,皆太阳之火也。’”  相似文献   

4.
<正>"分布式杀伤"是当前美军从"集中运用海上力量"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运用海上力量"转变的重大举措。它强调"凡漂浮者皆战斗":通过让包括两栖舰船等在内的水面舰船拥有更强的反舰作战能力,并让它们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拥有更为独立的作战能力,来增强敌方的应对难  相似文献   

5.
张沁源 《科学》2003,55(6):47-49
科学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些科学概念在特定的场合里被提出,后来被否定,之后又在新的场合里复出,且复出后的概念往往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并会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宇宙学常数就经历着这样的起落和变迁,它正从一度被认为的科学史上的"大错误"演变为一个有丰富物理内涵的可观测量.近年来,宇宙学常数更成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讨论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提到"佛光",凡看过它的人一定会说它神奇美妙.而若问及怎样才能一睹"佛光"的风采?则许多人都会说它是可遇不可求的"千载难逢"!这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就连一些科学工作者,甚至不少气象学家都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对联     
对联可说是中国文学里头最独特的形式。据载,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的新春门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当其流行之日,无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还是平头百姓,家家户户少不了它,真是雅俗共赏。做出好对子不但要有学问,还需要巧思与有幽默感。清朝乾隆皇帝便是一个对联迷,他有一次下江南,到了江苏南通州,突然心血来潮,出了一副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叫大臣们对,可是他们都对不上来,束手无策,倒是有个随驾的小吏对了出来: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希腊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句名言:“凡物皆数…  相似文献   

8.
物动学是中国本土的传统科学。本文在于重新发现已失传了的中国的远古文明时代的物动学,给出了统一的宇宙三过程循环无限及其任一过程皆三阶段发展之绝对运动的几何形式规律表现。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在2007年3月1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举办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上提出,土星卫星土卫二内核的放射物衰变可能为这颗卫星提供了持续热能.如获证实,这意味着土卫二已具备产生生命的三大条件:地下热源、有机物和液态水.  相似文献   

10.
疯狂啄木鸟 啄木鸟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它一般占有1 000 m2的森林.在这个范围里,它会给每棵树进行"体检".凡没有"病"的,它就"Pass"过去;凡有"病"的,它就用尖嘴利舌把躲在树洞眼里的松毛虫之类叼出来吃掉.如果在它的"作业区"里出现别的啄木鸟,它会通过尖叫恐吓或搏杀打斗等将其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65,10(12):1102-1102
一引言计划中的北京天文台是一个近代化的、以天体物理为主的综合性天文台。一个现代化的天体物理台,必须建立在天文气候条件好、基本建设快、与科学中心联系方便的地方。天文气候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主要客观条件。天文气候,也就是影响天文观测的大气条件,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可观测的晴日(夜)数; 2.大气宁静度;  相似文献   

12.
1970,阿波罗13宇宙飞船的三名宇航员,信心十足地飞向月球.机长拉凡已是第二次奔月飞行了。顺利的太空航行也使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的指挥感到无事可做。卡温开玩笑地对飞船说:"我们实在闷得要死!"4月13日晚9:08,坐在主舱睡椅上的斯惠格,向休斯顿说:"我要启动装在服务舱内的二只  相似文献   

13.
<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除了"成性格",读书还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慌、烦躁等。这就是我们今天向大家  相似文献   

14.
《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科学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就是科学上的“马太效应”。在有些情况下,一个权威的一句错话,往往就可能酿成一个重大的失误。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许多不出名的年轻人、“小人物”的科学创见和研究成果得不到发表的机会,即使发表也往往得不到科学界的重视,从而出现科学发展史上的憾事。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爆发是最剧烈的恒星能量释放过程,但肉眼可见的超新星极少.能从历史文献中确认的,自古以来仅寥寥数例.我国古籍对此皆有可靠记载,宋代的"天关客星"(1054年)就是尤为著名者.距今最近的1604年蛇夫座超新星,因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其详做观测研究,又称"开普勒超新星".这些超新星皆出现于天文望远镜诞生以前,且皆位于银...  相似文献   

16.
<正>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涉枯涧,乃蹑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渐开,蹑其上,如身在祥云金粟中也。"徐霞客这里所说的就是云南元谋土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史上,很少有一个科学理论曾像进化论那样激起"公愤",因为它声称万种生物皆是进化的产物,人类只不过是猿猴的后裔;也很少有一个科学理论像进化论那样得到广泛的拥护,它已经成了真理的代名词,成了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今天,进化论仍然是科学家和百姓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刘立榆 《科学通报》1991,36(14):1051-1051
设所有空间都是度量空间,凡映射皆为连续的。连续体(continuum)意指紧致连通度量空间,紧致度量空间X可链(cbainable),如果ε>0,X都有一个ε-链覆盖。有限个  相似文献   

20.
钱定平 《科学》2003,55(6):61-62
打孔夫子以来,指引"怎么从文学学科学"的古人,代代都大有人在.三国时吴国的陆玑撰写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实在可算是世界文学史、科技史上少有的著作,指引着莘莘学子从文学里面亲近科学.到了清末,更出了一位高丽妙人冈元凤,他老先生编撰了一本<毛诗品物图考>,凡是<诗>里出现的草、木、鸟、兽、虫、鱼都收罗无遗.而且,每一品物还批配有图画,让人可以同时颂读<诗>歌之美又看图识物之实,真是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