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以月桂酸为有机介质合成了γ-Fe2O3纳米晶.使用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FT—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粉体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中间体FeOOH经300℃热处理1h,可得到长260nm,宽10nm的棒状γ-Fe2O3纳米晶.  相似文献   

2.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γ-Fe2O3/Au核壳型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表征,同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分析了粒子的粒径与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3.
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用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明胶浓度与异丙醇的体积以及Fe3O4含量对粒径分布及性能的关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粒度分析仪测量磁性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及差热分析进行结构和热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中的Fe3O4纳米粒子被明胶所包覆,而且粒径很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法制得球形单分散Bi2O3纳米粒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球形单分散Bi2O3/Cu-O-Cr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所合成材料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微现形貌以及颗粒尺寸,并对Bi2Oa/Cu-O-Cr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包覆前先对Bi2O3粒子进行表面铵离子(NH4^+)功能化是形成均匀核壳纳米结构的关键;铜铬包覆层以氨配合物的形式包在Bi2O3粒子表面,形成棱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度为78nm.核厚为60nm.  相似文献   

5.
纳米晶复合永磁铁氧体的双相交换耦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方法制备纳米晶复合SrFe12O19/γ-Fe2O3铁氧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VSM)对纳米晶样品进行了研究.当焙烧温度介于600~800℃,样品存在SrFe12O19/γ-Fe2O3复相.在同样条件下,压成薄片的样品呈现了硬磁与软磁(SrFe12O19/γ-Fe2O3)的纳米复合相的交换耦合作用.对SrFe12O19/γ-Fe2O3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各向同性磁能积的增加和磁性交换耦合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水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基于静电自组装作用,使壳聚糖分子在水溶液中包覆Fe3O4纳米晶粒,获得壳聚糖/Fe3O4复合纳米颗粒液溶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9.0 nm,标准差为11.0 n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由壳聚糖分子和Fe3O4晶体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7.
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及磁性纸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杉纤维为原料,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制备纤维素/磁性纳米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FTIR、SEM、AFM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磁性粒子在云杉纤维上以表面复合为主,腔内复合较少,其晶体类型主要为γ-Fe2O3,粒径为20~100 nm.采用SQUID测定样品的磁性能,发现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兼具一定的铁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7 emu/g纤维.以不同方式将复合纤维添加到抄纸系统,制备了多层复合及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呈取向分布的磁性纸.与单独用磁性纤维抄造的纸相比,复合纸白度提高,强度性能显著改善,并具有较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铁配合物和三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原位氧化法制备了水分散性γ-Fe2O3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DTA-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BET)、孔径分布(BJH)和磁性测试(VS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样品为具有介孔结构的纯γ-Fe2O3纳米粒子,在室温下为超顺磁性,且具有较高的饱和磁矩和很好的水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γ-Fe2O3@SiO2)n@TiO2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这种复合纳米粒子是由被硅氧化物包裹的γ-Fe2O3作为磁芯,外层是TiO2壳,形成直径为100nm的球状粒子。把这种复合纳米粒子放入亚甲蓝溶液中,用紫外光进行光分解试验其光催化能力已接近于纯TiO2。当γ-Fe2O3磁芯粒径约10nm时此种核壳复合纳米粒子显示出超顺磁性,超顺磁性的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可完全解除磁团聚。这就使得在实际应用中以往难以解决的TiO2的分离与回收问题迎刃而解,也使得TiO2功能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与生物技术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步法通过乳化交联法将纳米磁性γ-Fe2O3粒子包裹在壳聚糖中制备出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磁性壳聚糖复合微球呈壳一核式结构,纳米磁性核均匀地分散在微球中;复合微球粒径在300nm左右,呈均匀规则的球形;该复合微球作为牛血清蛋白的载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聚苯乙烯/Co3O4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 riton X-100水溶液中制得Co3O4磁性纳米粒子,将其与苯乙烯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引发聚合,制得聚苯乙烯/Co3O4复合纳米粒子.根据透射电镜(TEM)观察,Co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5 nm左右,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在30 nm左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合纳米粒子的分子质量为1.25×105~5.30×105g.m o-l 1.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磁性能测定表明,聚苯乙烯对Co3O4纳米粒子的包裹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印染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聚合物包覆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磁种,扩大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常温条件下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6~10nm,表面被含有羧基的聚合物分子链包覆,且在常温下磁性纳米粒子显示超顺磁性。随后以印染厂污水为对象,检验磁性纳米粒子对污水处理的能力。本研究主要比较污水处理前后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值),结果显示聚合物包裹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有效去除印染厂废水中的污物。  相似文献   

13.
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制备和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γ-Fe2O3超微粒分散于硬脂酸/正己烷/氯仿溶液中,用LB膜进行有序组装,结果显示:γ-Fe2O3超微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单分子膜的成膜性能良好,覆盖度很高;γ-Fe2O3超微粒/硬脂酸复合LB膜具有一定的层状结构;用LB膜技术组装后,γ-Fe2O3超微粒的磁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γ-Al2O3表面附晶生长的方法合成了MCM-41/γ-Al2O3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用量、投料硅铝比、合成母液pH值等对复合材料中MCM-41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TMABr)/n(SiO2)大于0.32、硅铝比大于4.68及合成母液pH值为10.5的条件下,合成的MCM-41/γ-Al2O3复合材料中MCM-41的结晶度接近Si-MCM-41。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温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MCM41/γ-Al2O3是由MCM-41生长于γ-Al2O3的表面而形成的复合材料。MCM-41/γ-Al2O3复合材料中的MCM-4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亚铁氰化钾、硼氢化钠和氨水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制备了磁性γ-Fe2O3纳米粒子,并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谱图(FTIR)、X-射线衍射仪(XRD)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100℃~120℃,超声处理1~3h时,可制备出γ-Fe2O3纳米微晶.且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所制备晶体的粒径分别趋于均匀,结构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法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对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稳定的Fe_3O_4油基磁性流体。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油酸修饰后的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的形貌、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之间的团聚,同时使油基磁性流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发热性;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6.35 A·m2/kg,剩余磁化强度为0,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交变磁场下,纳米Fe_3O_4油基磁性流体在20 min时,发热温度可达55.9℃。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反向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具备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溶液进行了回收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从液体相中分离出来,这种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处理和回收污水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Span60-正己醇-环己烷-水为微乳液体系,制备γ-Fe2O3纳米微粒。研究了不同灼烧温度对γ-Fe2O3结构和磁性的影响。通过XRD、IR和磁化率的测定表明,在400℃下的磁性最大,700℃以上灼烧的γ-Fe2O3几乎没有磁性。  相似文献   

19.
功能化磁性微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Fe3O4纳米粒子反应,制备了超顺磁性、表面修饰—NH2的功能化磁性微粒,带有氨基的磁性微粒进一步与戊二酸酐反应,可转化为—COOH修饰的功能化磁性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激光粒度散射仪等对磁性Fe3O4粒子以及两种功能化磁性微粒进行定性表征,建立了线性电位滴定和电导滴定的方法分别对磁性复合微粒表面—NH2和—COOH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化磁性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5μm,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中显示了功能基团—NH2和—COOH的特征峰谱,线性电位滴定测定功能化磁性微粒—NH2含量为400±50μmol/g,电导滴定法测定—COOH含量为380±50μmol/g.  相似文献   

20.
利用聚苯乙烯-丙烯酸(PSA)共聚物胶粒为模板,采用控制沉降和原位聚合的方法首先合成PSA@Fe2O4/聚砒咯(PPy)复合核壳粒子;将去核后得到的Fe3O4/PPy空心胶囊进一步热解炭化,制备了单分散Fe3O4/Carbon空心胶囊.样品物相及结构经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测定结果显示,碳胶囊样品呈超顺磁性.N2气吸附测试结果显示磁性碳胶囊的比表面积BET为98m^2/g.以Fe3O4/Carbon磁性空心胶囊对抗癌药物阿霉素进行负载后,体外模拟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胶囊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