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洁净饲养房不同区域污染物扩散不同,通过分析选取合理的气流组织与换气次数以减少能耗。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饲养房内污染物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气流模式和换气次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有利于洁净度的控制,气流扩散速度快。通过对换气次数和洁净度的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洁净饲养房中,采用上送下回乱流式的送风系统时,换气次数为12~15次/h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目前建成的屏障系统实验动物设施气流组织方式多为乱流式,从净化原理分析,乱流的气流组织具有方向多变、常伴有逆流、涡流气体流动的特性,会在室内产生死角,设施动态运行后,实验动物皮屑、垫料碎屑及排泄物等有害物质不能完全及时地排出,易造成系统内微生物污染,并危及实验动物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运用质量权重法对原有的各气流组织评价指标进行修正,以充分发挥数值模拟技术的优势来评价气流组织的性能。建立了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用该数值模型模拟嵌入式空调室内机4种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气流组织,计算、比较了这4种工况下的原气流组织评价指标值与修正后的指标值,发现修正前、后指标值差异显著,且这些差异导致了评价这4种气流组织结果的不同。分析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气流组织更加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4.
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研究是车厢内热环境控制的基础,合理的车内气流组织可有效地改善乘客的冷热舒适性。采用k-ε湍流模型对25K型空调硬卧车内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方式和送风参数下车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改善硬卧车内人体冷热舒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车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k-ε湍流模型对地铁环境内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地铁环境内流场的分布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地铁车站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对改善地铁车站内人体热舒适环境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半地下变电站室内通风与气流组织的常见问题及现状.通过对某变电站主变室的风速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不同气流组织方案的通风散热效果及对主变室的风速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了通风散热效果较好的气流组织方案,为半地下变电站的通风及气流组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物实验室在启用前需要进行熏蒸彻底灭菌消毒以保证室内洁净. 通风系统熏蒸是在送风管与排风管之间加入熏蒸气体发生设备,通过室内空气循环来促进熏蒸气体扩散. 为了研究通风系统熏蒸过程气体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用icem建模以及fluent软件对该过程的不同的时间、换气次数、送风形式及温度分布状态下多工况的气流组织进行瞬态模拟,预测并分析熏蒸气体浓度和湿度的分布规律. 得出使熏蒸气体快速达到灭菌程度的最小换气次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小,改变送风形式可以减少实验台附近的涡流,室内温度随高度降低有利于熏蒸气体快速扩散的结论,以便对熏蒸灭菌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对于指导动物实验的安全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虑近壁区域分子粘性的置换通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 ε两方程模型对置换通风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 ,其中在壁面附近的粘性支层中采用壁面函数法 ,并对气流组织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可视化处理 .分析置换通风方式在空态和室内有障碍物时气流组织的异同点 ,为研究置换通风方式的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会议室内不同气流组织对人持续说话产生的飞沫气溶胶运动轨迹的影响,模拟飞沫气溶胶在会议室内的分布特征,确定最佳的气流组织方式.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选择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空调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析飞沫气溶胶颗粒的受力情况,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飞沫气溶胶颗粒运动的数学模型,模拟空调房间会议室内同侧上送上回、同侧上送下回、对侧上送下回3种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对飞沫气溶胶的运动轨迹.结果飞沫气溶胶运动轨迹显示飞沫气溶胶在置换通风停留时间和运动距离最短.3种混合通风气流组织相比,同侧上送上回的气流组织中飞沫气溶胶运动时间112 s和运动路程11.1 m最短,同侧上送下回次之,对侧上送下回最长.结论 3种混合通风中,同侧上送上回更容易避免飞沫气溶胶在室内传播,是最佳的混合通风气流组织方式.置换通风相比于混合通风更易减小人员之间受感染的可能性,是最佳的气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室内障碍物对嵌入式空调气流组织的影响,根据不同送风角度的主流方向设计4种布局:室内无障碍物、送风主流恰好落在障碍物上沿、送风主流越过障碍物上沿以及送风主流完全被障碍物挡回。建立气流组织仿真模型,并用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气流组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气流组织评价法和分区域气流组织评价法,对房间整体以及各区域的气流组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障碍物相对于送风口的位置及送风角度对室内整体及各区域气流组织有显著影响;建议室内应尽量少布置障碍物,避免将障碍物放置在完全挡住出风主流的位置,办公地点应尽量设在离出风主流较远之处,而离出风主流较近之处,可作为人员暂时停留的地点。  相似文献   

11.
日光型温室内温度梯度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塑料温室内部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位置的气温、地温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地温的垂直分布、气温及地温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某地铁站台通风效果,建立了气流运动的数学模型,模拟气流分布,分析了气体流动的计划时间、留置时间和绕行时间对空气龄的影响,通过增加吊顶送风、隧道送风或者串联隧道送风和站台排风的方法优化气流分布,降低了气流绕过楼梯阻碍的时间,从而解决了站台局部空气龄的异常,成功地改善了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了气流组织对负压隔离病房排污效率的影响.在病人口部散发SF6示踪气体,通过测量医护人员呼吸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比较了8种气流组织的排污效率,并通过降低换气次数进行了节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顶送风的送风方式中,排风口位于病人头顶效果较好;在矢流风口送风方式中,排风口位于病人床侧效果较好,且当换气次数分别降低到8次/h和6次/h时,对医护人员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微观尺寸下的梯形磁通集聚结构空气间隙处的轴向磁场放大倍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梯形结构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对其空气间隙处轴向放大倍数的影响,得到梯形集聚结构的设计原则。同时,仿真分析了梯形结构的厚度和空气间隙长度对空气间隙处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间隙内y=0和z=0截面上以中心点为标准的均匀度为1%的磁场分布区域占空气间隙区域的比例随着空气间隙变长或结构厚度减小而减小。研究结果能够为梯形磁通集聚器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送风浓度未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将空间各点的浓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送风口,通过引入稳态可及性的概念,建立了进出口浓度关系的方程组;另一部分来自房间内的污染源,用房间基准浓度求解.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风机盘管加新风房间中两种典型回风形式算例的模拟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浇注PBX炸药装药爆炸壳体破片分布与炸药、壳体等的影响关系,采用典型浇注PBX炸药配方PBX-1装填不同壁厚的模拟弹,开展了模拟弹装药的水井爆炸破碎性试验。爆炸后破片回收率较好,对回收破片的数目分布、质量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破片分布与壁厚之间的规律,结合Payman模型进行了破碎性参数的分析计算,获得了破碎性参数与炸药装药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壳体破碎性对不同壁厚壳体炸药装药的有效杀伤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空调房间上侧送风气流组织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送风口风速对房间工作区风速及温度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先按房间只布置一个送风口,来确定满足射流轴心速度和温度衰减的送风射流自由度,再确定房间的进风口个数和送风口直径等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切纵流联合收割机存在损失率大和含杂率高等问题,为分析清选性能较低的原因,对切纵流清选室内气流场分布进行模拟仿真,运用CFD仿真软件对清选室气道气流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清选室内气流在筛面宽度方向呈对称分布,沿筛面高度方向气流速度逐渐减小,沿筛长度方向筛前段气流速度较低,在接近筛中部时气流速度达到最大.并对清选室内气流场进行了测量试验,验证了气流场仿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候室内呼出气溶胶颗粒物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全尺寸人工气候室内,置换通风条件下,人体呼出气溶胶颗粒物在室内竖直、水平方向的分布以及人员暴露情况.采用一套气溶胶发生系统产生近似人体呼出粒径范围的多分散颗粒物,采用高精度的气溶胶光谱仪测量室内颗粒物的分布,采用一个具有呼吸功能的暖体假人以及一个自行研制的暖体假人来模拟真实人体.结果发现,在距离发生源较近的位置,颗粒物在呼吸区高度有"自锁现象"发生;而在远离发生源的位置,颗粒物沿高度方向呈现下低上高的两区分布.人体对颗粒物的暴露量与人体距离发生源的位置有关,人体周围上升的热羽流有助于减小人体对颗粒物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