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爱英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B06):1-3
唐代的送别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文章对唐朝送别诗进行分析,分别勾勒出唐代送别诗雄浑壮大、豪放劲健、悲壮崇高的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3.
4.
初唐诗坛,沈佺期和宋之问并提,足见二人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送别诗同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现实,朴素自然、动情率真,殊不同于其馆阁应制之作。内容可分为应制和集体活动送别诗、同僚友人出行送别诗、亲情送别诗、抒发贬谪之情的送别诗等四类。 相似文献
5.
送别诗并非如传统观念认为的重在写离别相思或故人情谊,而往往是诗人彼时彼地心绪的直接反映,而这种心绪更多地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和理想抱负息息相关,是真正的以诗言志。送别只是触发诗人内心真实情绪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6.
温成荣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14
送别诗并非如传统观念认为的重在写离别相思或故人情谊,而往往是诗人"彼时彼地"心绪的直接反映,而这种心绪更多地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和理想抱负息息相关,是真正的"以诗言志"。送别只是触发诗人内心真实情绪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7.
在高适的送别诗中,处处涌动着一个不甘寂寞、渴望用世的自我形象。诗人试图改变穷愁落拓的境况,每每在送别诗中或抒发未遇时的苦闷心态,或借激励他人寄蕴自我渴望用世的抱负;即使自言欲隐不仕,亦不过是故作达观之语。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王维生于同年,都在诗歌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对于二人的山水诗、送别诗已有学者作过比较研究。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论二人送别诗之不同。并对产生不同的原因作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蔡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9,(4)
盛唐的送别诗以其健康的审美理想、真挚的动人情感、乐观的进取精神和广阔的胸怀志向而超绝前人送别诗哀怨感伤的基调,呈现出雄健的格调和宏伟的境界。深究其增发的原因,有社会政治的原素,也同诗人审美追求和人格理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梅尧臣诗歌的批评接受,在宋代以来,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送别诗可谓独树一帜,打破了往日悲伤惆怅的氛围,于诗体进行革新同为送别诗类,杜甫诗歌的内容篇幅远在梅诗之上,且批注颇有类似之处。以方回的诗学批注为基础,将梅尧臣与杜甫的送别诗进行对比观照,既可分析同样诗歌题材的前后沿承问题,又可探究梅诗独有的诗歌品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关于意象的理论,其核心概念就是意象。中国传统诗词多以词语精炼、意象丰富著称,其中尤以李白的诗歌最具代表,其深刻的意境常常令读者沉溺其中,流连忘返,故而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译文为蓝本,研究李白送别诗的意象传达。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他的送别诗在情境创设及选取物象上既沿袭了古人的大众题材又推陈出新,着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物象,将其附着上自己的感情,更加贴切地表达了分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在艺术手法上复杂多样,但紧紧围绕"情"、"景"这两个主题,要么融情入景,要么以景写情,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王昌龄的送别诗,风格黯然却不低沉,哀婉却不低调,忧郁中暗含激情。 相似文献
13.
李益首次从军时间地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2):42-45
本文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李益首次从军时间和地点的错误认识,认为其首次从军时间应在大历九年至大历十二年间,而非建中初;地点在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军中,而非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凤翔节度使邢君牙或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军中. 相似文献
14.
李一飞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82-85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其写景诸作,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借助想象和移情,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风格幽秀清远;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藉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时代紧密联系,许多历史在文学中都能反映出来。李益的边塞诗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四个方面抒写了唐代的边塞生活。他的边塞诗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将士们的生存表现出特别的忧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李益的生平思想和诗作作了评述。文章共六节:一、时代,家世和生平;二、从迁居洛阳到第一次从军;三、从第一次从军到南赴扬州;四、从南赴扬州到北还京洛;五、从北还京洛到卒于任所;六、李益的诗歌。文章认为:李益是一位思想和经历都比较复杂的诗人,诗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有多样化特点。边塞诗雄浑深婉,间以清奇明秀,随意挥洒而又奔放豪迈。诗体不拘,长于七绝,更是其独特成就,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殿军。南方诗歌则清新婉丽,如泣如诉。乐府辞对后来的王建,张籍甚至白居易都很有影响。李益可说是中唐诗坛的巨擘,在文学史的长河中也将永远发人幽思,启人智慧。 相似文献
18.
19.
戴金波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72-75
唐大中初期,马戴贬谪到朗州龙阳之后,他游历过湖湘不少地区,对湖湘山水及贬谪生活有一定的切身感受,创作了不少与湖湘有关的诗歌。他的这些湖湘贬谪诗,善于捕捉、选择和组合一些清幽、冷寂而又富有神韵的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失意之感,使其诗歌显露出明显的“清峭雅奇”的艺术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时红梅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1,14(1):9-11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清新婉丽的主导诗风与楚辞风格迥异,然其创作的骚体诗却明显承继了《九歌》传统,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骚体诗呈现出了一些与传统骚体不同的新特点,丰富了骚体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体现了骚体诗与盛唐山水诗的交融和相互渗透,成为骚体诗发展历程中独特的一环,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