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建申 《科技信息》2012,(35):I0169-I0170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使得教育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形态.课程学习实践平台的构建正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之中,为学生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学习资源与环境,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本为以新闻摄影课程为例.讨论了课程学习实践平台建立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平台开发和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普及、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现阶段我们应该顺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改革以往过度理论化、技术化取向的弊端,立足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杜向兵 《科技资讯》2014,(27):172-17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4.
黄志雄 《科技信息》2013,(1):356-356,38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导的基础学科,其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基本素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有的甚至在忙其它事情,从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魏晓琳 《科技信息》2012,(33):352-352
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军 《科技信息》2012,(17):292-29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是非高考科目,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有形式、没实质、无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教育发展,信息技术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海瑞等 《科技信息》2014,(14):137+139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开设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而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管理不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小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琪 《科技资讯》2006,(7):107-107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于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及让学生由喜欢学习到情感上愿意学习,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自发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其为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美术展示给人们  相似文献   

15.
崔静敏 《科技信息》2013,(19):328-32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吕文光 《科技信息》2011,(11):I0339-I0339,I0304
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同时,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本文简单介绍了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以及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着重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元认知策略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1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学信息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之一,定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内容应更加具有实践性及操作性。信息技术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超大信息储量与功能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型学习平台。怎样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科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便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另一重大研究课题。该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及研究来阐述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一种教学的手段,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起到了很大很关键的作用,本文探讨的是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创建新型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徐健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101-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