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就越来越重视,但尽管如此,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这也就证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逐渐重视,也利用了很多的技术去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化学技术就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现阶段的化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有一定的保障,也是对人们的负责,利用化学技术的方法来对食品进行检测,能够很好地将食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检测,能够保证食品的质量,让人们放心地去使用,那么,在化学技术中,有哪些有效的应用呢?因此,该文就对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来,食品检测检验、食品安全以及食品生产水平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就需要建立食品检测检验体系。本文主要是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完善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尽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增加,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寻求、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方法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用于快速检验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技术及其在实际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牵涉到全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事关重大.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也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和分析技术,使得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得以长足的发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彼此渗透,也促进了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更为便捷、快速、准确,介绍了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滥用等因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单一快速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建设快速检测技术平台,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试纸、激光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在食品现场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搭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食品中含有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也随之增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能够了解常见食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该文选取了几类常见的食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验检测,经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探明了常见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的种类,对我国食品安全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炜东 《科技信息》2012,(15):235-235,210
高职高专类《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提升课程的实践技能培训,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采用合理的改革方案,促进教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高专类学校的教学发展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与检测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红文  李晓录 《科技资讯》2012,(24):222-222
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吃穿住行是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和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确保食品安全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使人们成了惊弓之鸟,对食品安全丧失了信心。那么为了确保人们的切身利益使用放心安全的食品,务必要加强食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对食品进行快速、经济、准确的检测对于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列举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介绍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免疫胶体金技术与读卡器联用、酶联免疫技术的自动化和多领域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精准化方面进行了综述,阐明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艳俊 《科技资讯》2009,(24):214-214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食品之天”时不时被蒙上了一层阴云,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甚至食物中毒不断被曝光。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必须发挥其效能,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主要实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手段,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在加强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打击力度。建立食品检测实验室是应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食品安全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对于我国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当前,我国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进行食品采样的制备等关键性检测上,还需要深入分析。该文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把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探索供港食品监管模式入手,利用RFID、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一种供港食品有害物质全程溯源与实时监控模型,并给出模型具体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对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溯源与监控。该模型可为监管机构供港食品风险控制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内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食品检测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该技术领域,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对食品检测领域中所使用的生物技术进行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示例进行了说明,对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管理逐渐与国际上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接轨,建立起了符合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对食品企业在运行食品安全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食品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食品产业连接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承载着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人类健康、行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全球性重大问题,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产生机理、食品加工过程组分变化与营养安全、食品分子营养机理与营养设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等是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丽华 《科技资讯》2012,(22):229-22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明显。各种新设备、新技术陆续运用到食品检测中,当中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尤为广泛,生物技术不但提高了食品检测的精确度,也开拓了食品检测新的方向。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相关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认知从吃得好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化生产中的必需品,其检测和安全管理也备受关注。本文离子色谱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离子色谱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如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亚硫酸盐的测定、聚磷酸盐的测定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资料,以促进食品安全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果食品本身存在安全问题,那么不仅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针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时,可以利用微波消解预处理技术,这样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食物的富足,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食品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追求的更高目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确保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可以有效的保证食物安全,解决食物检验工作中的问题,实现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环境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六六六和滴滴涕均为有机氯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目前虽已禁止使用此类农药,但仍有检出。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对水库水中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