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毛生 《科技信息》2013,(26):245-246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会计模拟实训室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在校内建立高度仿真的综合实训室,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程序来切实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真正实现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必将促进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秦妹 《科技信息》2013,(22):199-199
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目的是提高学生手工会计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会计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极力缩短模拟与实战的差距,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在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教学中忽略的问题:摘要、附件和非本位入账,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相关院校在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岗训习"为主体、以"赛单创"为补充的三主三辅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了课程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法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应担当起市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职责.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法务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师资等方面探究了适应我国特色的高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会计人才的重任,其职业道德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师应在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会计人才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围绕新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及水准,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青玉  张淑静 《科技资讯》2014,(36):176-177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也是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为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将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目标及改革的方向。该文在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技能型创新会计人才的能力培养进行定位,并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贴近人才要模式?是否与授课学生的"生态"相适应?是否可以培育出市场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笔者鉴于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试图尝试在匹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学生上课"生态"、回应市场所需提出驾驭项目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做合一法四种教学方法,提倡四率——人头率、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并且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操》为例进行了深度解析,以期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推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孙敏 《甘肃科技》2020,(17):49-50+93
区块链技术在重塑会计行业业态的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区块链视觉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定位模糊、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为提升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基于学生适应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健全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科技信息》2012,(36):496-497
毕业论文是高职教学中的最后一道教学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解构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并以此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化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应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导向,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会计教育方法和会计课程成绩评价机制,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建设会计实训基地,加强实或环节,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牛冬艳 《科技信息》2008,(22):243-243
CBE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的英文缩写,而DACUM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理论的课程开发模式、内容乃至教法。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十分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并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而开发课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高履端指出,让CBE模式植根于中国,并不等于完全照搬。高职院校应该研究CBE,采用CBE,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作者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名教师,对CBE模式在会计专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本文所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适应性与胜任力,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以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工作岗位的职涯规划培训入手,在专业观念、知识、方法、能力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专业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融合要求,达到学业成功、就业成功。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同时由于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中,其实践环节是举足轻重的。相关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就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用人企业的要求,差距非常大。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往往是那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会计专业的就业难和实习难。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真正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近几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了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向、就业形势,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怎样提高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育也在寻求不断的发展提升,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追求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化和职业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只有一支专业性和职业型较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具备服务社会第一线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然而,我国目前高职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有效的改善。该文则首先分析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等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有职业特点要求,应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出发,突出会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分析了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现金会计"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设置了会计专业学生"现金会计"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和路径,并提出相关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一直是个难题,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当前从企业用人需求上看,企业岗位少,满足不了大规模的学生,同时企业为了节省培养成本会更加偏重接收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实习。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常常出现找不到实习单位、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学生实习就业和企业需求出现矛盾。基于此,本文引入"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会计工厂运营模式应用思路,探索会计工厂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与运行保障机制,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提出了会计工厂运营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钱松  贾生超 《科技资讯》2014,(26):177-177
高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职院校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于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缺失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原因的深刻分析。通过对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论证,提出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具体可操作性策略及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职业岗位需求缺乏有效协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与企业实践缺乏有效协同;“双师”型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协同;尚未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等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实训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及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等,全面系统化地保障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