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姚旭 《创新科技》2016,(10):65-67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河南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应该继承并发扬红色文化,通过深入研究,本文从河南省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河南省红色文化特点入手,重点对河南省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条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赓续红色根脉及在国际社会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China Daily上关于红色文化的英文报道发现,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China Daily善于把握注意力,以共情为原则进行信息重构,在碎片化的叙事中介绍红色文化,塑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建设文化强省,塑造福建形象,必须在福建多姿多彩的文化样态中,坚持发展红色文化,保持文化生态系统平衡。该文分析了红色文化在福建文化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梳理了福建红色文化发展现状,探索了红色文化视域下福建文化形象塑造与传播的路径,为实施福建文化强省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和现实传播价值。以传播者的立场,在媒介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书刊、影视、红色旅游等传统媒介在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符号单一、单向易逝、高成本等传播局限。借助网络新媒介的时空消解、多向互动以及多媒体等优势,在弥补这些缺陷的同时,可以构建起更加多元化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特征,红色旅游营销的核心内容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营销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直接有效的环节。因此,应当结合红色旅游市场的特征,从红色旅游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旅游营销,以此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是对中国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创造,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于形成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爱国情操、艰苦奋斗作风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指导和规范功能。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和"三位一体多维联动"的育人机制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沂蒙地区这一广义的地理与文化空间内,近代沂蒙人民在革命进程中所有文化创造的总和。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深厚的沂蒙红色文化同样是稀缺而有用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依托沂蒙红色资源,当前临沂的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已经形成了经典文学、音乐、电影、电视、戏曲等作品构成的文化产品链条,造就了不朽的红色文化经典;并在经营理念、投资主体、制作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和巨大成功。在红色资源学视野下,重新思考沂蒙红色资源观、红色资源形态、红色资源价值、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保护与培植、红色资源与区域社会发展论等理论论题,可以为临沂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必要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转型、思想文化多元多变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缺乏了解,甚至对其有利于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都持否定态度,从而在认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是由市场经济的冲击、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严重功利化、各级学校对安全问题极为担忧等因素造成的,为此要实施红色文化发展战略、打造优质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和壮大红色文化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10.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考察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架构类型,并分析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相关报道主要运用了人体、颜色、建筑等12种隐喻架构类型,其激活的“奉献、奋斗、献身、团结、传承”等深层架构,是媒体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尝试。报道中隐喻架构的使用可帮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旨在为媒体与受众展开有效话语互动,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话语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琴  傅志欣  陆波 《科技信息》2013,(23):28-29
新媒体环境冲击下,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呈现出内容复杂多样,方式开放互动,受众广泛普及等特点,当代大学生多处于80、90后,很多红色经典文化精髓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红色文化仅仅等同于历史,而曾经引导不同时期文化潮流的红歌简化为纸上的音符。本报告以湘潭高校为依托,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影响,探究出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校园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创新形式,对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实践着的伦理共同体中,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命运,相互之间平等地尊重、真诚地沟通、无私地奉献,居于领导地位的党政干部在这方面始终起着示范表率作用。这既是红色文化价值属性的本质体现,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形成的关键条件,还是使红色文化在当代真正传承与弘扬的必备关键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不仅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先进的外来文化,更以其巨大的历史包容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红色文化对于我们在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生态下,主流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区域文化是提升主流价值传播文化势能的重要载体,在凝练区域文化精神、塑造区域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区域日常话语、开展区域文化主题活动等方面融入主流价值观元素,可以有效提升主流价值传播的文化势能,而以区域文化中的情感因子激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是将主流价值传播文化势能转化为文化动能最切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之有效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江西红色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将江西红色文化有效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传承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增强西南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通过西南民族地区政府、高校和各行业的协同创新,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对团结西南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已就红色资源的概念、内涵、特征与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红色资源的研究还仍存在诸多不足。对红色资源的研究,应首先从资源学的角度,厘清红色资源在资源学体系中的定位,并从资源学的角度探讨分析红色资源的属性、特征以及作为与自然资源并立的独特人文资源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以红色资源观、红色资源形态论、红色资源价值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论、红色资源保护与培植论、红色资源与区域社会发展论等理论论题,支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这既是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传播国内红色旅游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受者的阅读方式和表达习惯等,准确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将翻译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相结合,以翻译目的三大原则为指导,通过分析三明市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特点与问题,探究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9,(3):76-7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渠道。其中,俄国渠道既有理论传播,又有具体实践,是两者的结合。中东铁路曾作为"红色之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一个通道。哈尔滨是"红色之路"的枢纽。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发挥了主导作用。李大钊在与哈尔滨、"红色之路"的互动中传播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市场上,每个旅游目的地都致力于塑造自己独特的旅游形象,其中旅游广告是塑造旅游形象的主要途径。旅游广告能有效传递旅游信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并搭建一个旅游目的地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平台。作为备受瞩目的国际旅游岛,一直以来海南通过旅游广告向外输出的旅游形象多是"阳光沙滩",这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外宣传的瓶颈。因此,如何挖掘自身独特的、与其他地区具有差异性的本土文化,探索突破瓶颈已成为当前海南对外宣传的一个课题。本文将通过阐述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分析红色文化与旅游广告的关系,提出在新传播生态下海南形象塑造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