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旨在解决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与对口就业问题。既夯实了学历教育本身,又通过若干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与之配套相结合的相关服务工作。学分认定与成果转换就是实施"1+X"证书制度下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与培训会获取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是根据自已的兴趣学习并获取其他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与相关联的课程之间应该允许进行学分认定与成果转换。  相似文献   

2.
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差主要是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授课教师缺少实战经验和实训场所建设力度不足造成的。利用高职院校资源,提升普通本科生职业技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学分互认体系、鼓励本科生到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马迪  孙佳 《科技资讯》2023,(4):195-198
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随着大数据对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逐渐加深,大数据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大职业院校也相继开设大数据专业,培养相关人才。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该文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为切入点,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将大数据相关岗位、比赛以及“1+X”证书融入教学课程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大数据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式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之间认定和转换的问题,提高学生竞争力,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结合“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参照国内外相关院校在学分认证和转换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岗课赛证”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模式.探索学历课程、课岗课程、课赛课程和课证课程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策略,以“岗课赛证”学分体系融合和优化“双师型”师资培养为保障措施,实现高职教育“岗课赛证”学分认定与转换.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扩大,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研究重心进行分析基础上,以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调研走访金融行业企业、金融专业学生,提出借助技能大赛、课程改革等载体,并通过改善实训环境、翻转课堂及微课等途径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结合企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的三方需求,对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进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调研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并对参与课证融通的课程采取多重手段进行有效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五邑地区为例,探讨地方"非遗"与当地高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融通发展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后发现:五邑地区的"非遗"传承方式单一,当地高职院校的"非遗促教改"缺乏实效性;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高职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建校内项目工作室、建立校外"非遗"实践基地、成立校外"非遗"项目工作坊等途径,革新产品设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地域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科学融合,不仅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能打造专业特色,促进当地文化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融通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并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如改革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建立新的项目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提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学生特点,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采用"技能本位"课程观,重点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以软件专业为例,从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方面以及高职课程设置的注意事项去探讨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指出良好课程体系的建立对教师、教材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推行“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实力,争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师资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高职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Ⅵ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更是核心课程,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我国高职Ⅵ设计课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改革我国高职Ⅵ设计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有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中,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些甚至不按培养计划和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为此,本文试图以营销专业为例,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特点和校外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实践模式研究,提出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房产营销、汽车营销等实践教学设计,意在使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掌握一般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个行业或一类产品的推销技能技巧,创造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洪广  宛东 《科技资讯》2013,(32):174-175
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已经举办四届,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影响深远,对高职汽车专业的影响尤为突出。通过参与技能竞赛,促进了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促使了校企合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技能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因此,技能竞赛对于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起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巧霞  李晓艳 《科技信息》2009,(33):T0170-T0170,T0227
在高职示范院校建设背景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急需改革,走出一条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生中渗透职业因素,笔者结合所教汽车专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应以课程为主线,以职业为特色”开展公共英语教学,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公共英语教学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综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校内实训基地如何渗透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作为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窗口,在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如何渗透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职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及促进教师成长等意义重大。高职《物流仓储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物流技能大赛为启示,探讨物流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仓储课程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改革.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为依据制订专业课教学模块,依据职业方向制订每个教学模块所需开设的课程,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职业方向模块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培训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即能上岗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在校生岗位能力为目标,高职院校引入一种生产性工作室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保证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开展.该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充分尊重教育实践规律,并从建立校企股份制合作方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立配套制度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质量,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实践育人方面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以九江职业大学为案例分析,来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紧密联系。这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运动技能与社会对职业要求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如何使高职旅游外语类学生更快速、有效地融入到企业、职业中,如何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旅游外语类专业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旅游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高职旅游外语类专业校企合作过程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