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佛教在傣族地区盛行之前,经历了漫长的传播适应时期,直到傣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借助佛教的力量,二者才在滇西南傣区有了相得益彰的发展。佛教维护了傣族阶级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同时,把男性在世俗领域的支配地位通过对祭祀权的控制延伸到了神圣领域。  相似文献   

2.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亚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活跃.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民间往来与贸易交往源远流长,资源、环境和经济结构上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因此,在了解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性质、原则、立场和态度的基础上,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思路,并分析其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广大的傣族群众对小乘佛保持着最虔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小乘佛教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小乘佛教的教义、教规、禁忌影响着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义促使傣族思想意识,日常习俗了发生了变化。本就小乘佛教对德宏傣族习俗所产生的影响作一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语言、文化、习俗也各不相同,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英语语言的传授者,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告诉学生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7.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8.
天琴成为广西龙州布傣族群的文化标识,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阶段,近现代社会的法器阶段,当代的乐器、文化艺术品阶段.布傣族群是一个地处边境的弱势群体,其天琴文化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壮大,传播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与其紧随时代步伐,依托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迎合人类共同的审美旨趣,积极培植族群文化心理与族群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频繁,更凸显出广西和东南亚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广西瑶族民居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进而结合泰国瑶族民居建筑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们对跨境民族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南雄水西村的汉族居民虽然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在语言、习俗与文化方面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特点,而且与桂北贺州、昭平等地的汉族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断定,南雄水西村人是平话人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1.
曹州牡丹文化特点与运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河文化带对曹州牡丹的兴起、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曹州人、洛阳人养花、赏花、爱花习性的相似,与两地同在运河区域,民风习俗的整合不无关系。到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曹州牡丹文化,这成为运河文化带上中华传统“花”文化融汇轨迹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上游地近巴蜀,两地文化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风俗方面,汉江上游具有很强的巴蜀特色;语言方面,汉江上游深受川北一带方言的渗透和影响。这些都与古蜀道的传播以及两地历史上长期归属同一行政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海珍 《科技信息》2010,(36):I0254-I0254
娜允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傣族小镇。其文化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傣族聚居区已经是仅存的了,显得弥足珍贵,具有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华锋 《大自然》2009,(3):37-40
2008年12月9日至21日,笔者一行在云南省普洱地区(原思茅地区)进行了为期十多天的科学考察。这里既是中国与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接壤的地区,又是傣族、拉枯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既有美丽的亚热带自然景观,又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风光秀丽,文化多元,无论从自然科学角度还是从人文科学角度,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笔者陶醉于美不胜收的风景中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姓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码,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本文对汉英姓氏的产生历史、来源、命名习俗及命名原则进行了深入对比,揭示出隐含在这两大姓名体系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汉英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族群记载以及田野访谈得知,粤东地区是台湾地区客家人的主要原乡。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粤台两地客家人对彼此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并没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这不利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参考学术界已有成果,并结合笔者在粤台两地的田野实践,本文从移民史的角度探讨粤台两地客家人的血脉联系,同时从宗族、建筑、民俗、民间信仰、语言等角度阐释粤台两地客家人深刻的文化渊源,试图对粤台两地客家人及其文化的源流关系获得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成语则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化石。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试从其反映英语民族的历史进程、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生活习俗、地理环境、肢体语言等六方面来探讨其文化价值。它为研究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文历史特点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生动的形象和哲理性的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习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通常具有广泛性、稳固性、整体性和修辞性等四个基本特征。习语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观点和态度。所以,将英汉习语作对比研究,能从中发现两种习语所反映出的两个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本文从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英语民族的了解,同时又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种多层次、多边缘的功能系统,语言在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同时建构着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语言本身。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教学,所以文化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导入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适度性原则。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以习俗文化、心理思维文化、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壮傣族群文化传播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曲折漫长的历史以及跨国跨境等原因,具有非同寻常的传播特色。广西龙州壮傣族群作为壮族支系,其文化传播具有独特、明显的形态与特征,对其分析研究,以期给类似的少数民族和族群文化传播以启迪思考,共享民族文化传播成果,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