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出了一定的改变。由于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中不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初中语文作为对学生影响深远的语言性学科,在初中的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该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彩菊 《科技信息》2012,(7):490-490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是初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词的篇目数量来看,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好古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是整个中学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笔者透过自己的积累,对古诗词的鉴赏品读整理出一些带有方法性的提示,期盼为中学生真正读懂诗词、品读诗词长河中其他优秀诗文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自古以来,就有唐诗宋词的美称,多少人借助这些古典诗词获得了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安顿.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词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文字简练,韵味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效的利用古诗词教学这一阵地,让学生从古典诗词中,获得美感,受到熏陶,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自古以来,就有唐诗宋词的美称,多少人借助这些古典诗词获得了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安顿。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诗词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文字简练,韵味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效的利用古诗词教学这一阵地,让学生从古典诗词中,获得美感,受到熏陶,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7.
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知识,语文老师应该看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该研究者从自身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起来,分别表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来渗透学生人格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该文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下,教育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进作出了相应的策略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初中的音体美以及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度愈来愈高,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该文就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与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能力需求。在此形式背景下,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为教育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该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是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和品格。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古诗词,正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实现语文这门学科多功能性的良好途径。古诗词的鉴赏又是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中的最高层次,笔者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我们应从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入手来加强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使学生临其境、悟其意、明其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数学能力,没能发挥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我国积极落实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改革队伍中,转变了过去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目标,尤其以培养核心素养为重点。该文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与主要内容,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以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国内各大中学的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初中学校的发展目标将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转移至课堂教学的创新,在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积极鼓励学生增加自身阅读量及词汇积累量,利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思维水平。此外,初中生的写作技巧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以此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虎娟 《科技资讯》2014,(26):173-173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古诗词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气息和艺术价值有利于塑造中学生的完美人格和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要把这些古诗词的潜在价值为我们所用,只有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才能实现。因此,本文通过对古诗词鉴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高中生鉴赏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文学素养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提出教学策略,旨在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更好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和落实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便是要将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该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课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做好教学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学作为一个转折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初中的语文写作教学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在难度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同时,学生在写作创作方面,也不再停留在对事物进行表面的描写,而是需要深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以及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在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以后的相关能力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要结合现代的技术,利用电子书包,搭建随身课堂,扩大教学面积和教学时长,尽量解决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电子书包还能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通过电子书包,在课外进行写作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也是如此。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汇编与集合。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鉴赏部分的教学进行几点探究,列举出几种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期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文在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反复强化聆听、调整教材教法、寓教于情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强化高中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