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大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杜尔伯特那达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影响,并对杜尔伯特那达慕的未来走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要加强那达慕的教育、加强那达慕科学理论研究、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及进一步深化那达慕改革,从而使那达慕在蒙古族地区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那达慕称谓的启用、确立的背景、那达慕的组织等内容,认为现代那达慕是被特定化的、以“男儿三艺”为核心要素的蒙古族特有“耐亦日”(聚会)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运用民俗学的节日理论来分析,认为那达慕并没有表现出严格意义上传统节日的一般形式特征,但却具有一般节日的功能、动机和形式,是游牧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节庆类型。现代那达慕的节日特性不断突出的同时,其民间特性也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与实地调查法,对1986~2012年期间西鄂尔多斯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西鄂尔多斯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6年到2012年,该地区的8个主要药用植物群落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群落盖度上有明显差异.生物多样性在荒漠草原群落呈现下降趋势,在草原化荒漠群落中变化不大,同时,群落盖度在草原化荒漠却有所增加.由此可见,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高度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那达慕赛事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提出对那达慕赛事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宣传、保护"那达慕"赛事,促进那达慕赛事为社会、经济服务,以及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传统体育——那达慕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那达慕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变迁及发挥那达慕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的论证,认为对那达慕文化资源的振兴与开发,应注重挖掘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既要积极抢救即将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也要努力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从而实现那达慕文化与社会经济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运用"抓四点"、"双手同轮"、"扫摇四点"、快速左右手"交替打抓"等"王派筝法"的新创高难技巧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可以使该曲风格更加形色迷人,令人耳目一新。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蒙古族少女骑着骏马飞奔那达慕盛会的喜悦心情、对美丽草原风光的无限热爱与极尽赞美之情、想念情人渴望相会的内心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7.
推进草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深入发展草原文化的战略选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基础研究做起,防止文化"大跃进";二是解决好草原文化的民族性与蒙古族的关系,防止民族自大倾向;三是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要继续深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五是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推进草原文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器是游牧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更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的研究范围是北方草原青铜兵器独特的审美取向、造型特点、装饰风格及文化寓意,并探索北方草原青铜兵器元素在包设计中的方法原则,在具体设计案例中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文化精华与审美,并就其设计过程及设计构想做详细论述与解析,冷兵器遇上暖装饰、刚烈遇上幽雅。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来探究新疆草原文化审美意蕴,新疆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现实特征及文化特征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新疆草原文化既具有阳刚之美,同时也不乏阴柔之美,二者相互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其形成原因有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与世界.研究新疆草原文化的审美意蕴是对历史的负责和民族的尊重,也是建构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崔健领衔参演格根塔拉草原狂欢节演出时间:2005年7月29日—31日演出地点: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7月的最后三天,一场集合了中国摇滚界几乎全部一线乐队的摇滚音乐节——格根塔拉草原狂欢节,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格根塔拉草原举行。其中,除内蒙古和蒙古国的七支神秘乐队之外,还包括崔健、二手玫瑰、木马、脑浊、瘦人、夜叉、痛苦的信仰、声音与玩具等顶级乐队在内的20余支中国摇滚乐队。引人瞩目的是,这三天正好是内蒙古当地人最重要的狂欢节——那达慕的尾声。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夜色中的摇滚乐,你还有机会深入接触货真价实的蒙古文化。在草长…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历史、造型装饰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对中原带钩和鄂尔多斯带钩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带钩与中国古代的设计审美、历史文化的关系.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鄂尔多斯带钩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侧重于写实,具有粗犷威猛的艺术特征;而在汉武帝之后,往往把动物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构图丰富,体现出生活的田园牧歌场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带钩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原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平.鄂尔多斯草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方民族耿直、尚武的性格,其审美取向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但装饰工艺手段与同期中原地区的相比要简单.中原地区生产、生活方法相对稳定,带钩作为服饰配件之用,其大小、图案、材质等以理为先、等级分明.而不同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使服饰文化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草原在国民经济和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草原旅游研究对改善草原环境、促进草原发展、维护草原安全,实现草原富集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草原旅游研究缺乏最新的系统回顾,国内外草原旅游研究焦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聚焦国内外草原旅游研究成果,借助CiteSpace软件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搜集、筛选选取538篇草原旅游相关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回顾了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国内草原旅游研究的领军学者和主要机构大都来自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热点的历时性变化趋势为可持续发展-草原旅游-生态旅游-对策及保护-旅游干扰-体验式劳动等,研究成果集中于草原资源的开发、保护、测量及评价,研究方法上,更偏向于宏观定性研究,近年来逐渐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注重数据采集和微观测量,利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及熵值法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和评价。国外草原旅游研究的重点是草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旅游发展对草原的植被、景观的影响和保护等。研究方法偏向于微观生态和自然,侧重于案例地实验样本数据采集观察对比量化分析。总之...  相似文献   

14.
草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传承草原文化的主要母体、民族团结和边疆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草原监测工作,谋划好草原发展大局。长期以来,草原监测工作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草原监测体系不健全、草原固定监测点少,草原监测机构职能弱化等问题。提出着力完善草原监测体系、推动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履行各级草原监测工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运用草原监测成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居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创造并发展了以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弘扬草原文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草原文化蕴含的精神气质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核心理念关系着草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是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心。理清一些基本问题,如“核心理念”的使用、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核心理念的精准内涵、核心理念及其价值研究等,对于深化草原文化的研究,发掘其时代精神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常见灌木绵刺与短脚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研究西鄂尔多斯绵刺与短脚锦鸡儿的根系形态特征,调查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绵刺和短脚锦鸡儿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绵刺和短脚锦鸡儿的根系分布浅,主要分布于0~30cm的土壤中;根/冠比很小(分别为0.47和1.38),但根幅可达冠幅6~8倍.根系的细根根长密度、吸水能力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形态构型与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格局相匹配.绵刺和短脚锦鸡儿的根系特征表现出了对干旱区的有限降水、局限渗透和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草原化荒漠植被的主要群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四合木的种子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适应性以及克隆分株特性与其种群更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四合木的种群更新与保护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的学校文化虽然历史不很久远,但是发展速度快,文化含量高,是了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中,要注重发掘草原学校文化的潜质,培育学校文化的亮点,展示学校文化的风采,尤其要让大学文化支撑和导引先进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内的特定文化体系,生活在草原地区的诸民族因自然环境、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而选择了与中原地区迥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其生活方式诸如衣食住行、节庆、游艺、信仰等均与中原文化有着明显地差别。草原文化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其传播路径主要依赖商贸、冲突与人口迁移。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草原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位的,所经过的地区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区,文化的冲击力与波及面较大,而游牧民族四时迁徙的特点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持续性长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