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杜青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44-47+69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大思政格局、凝聚各种教育资源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是对“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践行,也是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基于“三全育人”视域,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突出现状问题,从育人理念、育人队伍、育人资源和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够为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讯》202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从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1,13(3)
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建设显隐结合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系;打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管理和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土木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是土木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资源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家建设者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本研究分析了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总结分析土木工程行业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从“三全育人”的视角,探讨了“三个课堂”协同联动,将思政元素通过更加多元、合理、有效的方法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凤娇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84-87
“纳税筹划”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可学习税法必备知识,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掌握纳税筹划基本方法和技巧等内容。本课程符合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纳税筹划”课程思政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要素,重新展开课程设计。教师要坚持以诚信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课程为依托,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校企共筑、协同育人”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新形式,为新工科理念下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启发.实践表明,该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有利于推动学生建立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融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保障了培养卓越电子工程师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11.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育人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成效明显,但影响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个别或普遍性问题仍然存在。推动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大思政”格局,并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持续实现思政育人理论和实践创新。首先界定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王雅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83-86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从“单一的思政课程”模式向“课程思政”模式的转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德”的内涵,并从确定目标、选准切入点、建立高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杨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87-90
针对运筹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情现状分析,以此为切入点,从师资融合、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实例教学、软件使用与实践研讨”、实践体系的多形式构建、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探讨运筹学课程的系列教学改革举措,以期对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8-41
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挖掘不同学科与专业课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军事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作用。然而,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载体单一、思想引领不够等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思政育人效果。基于课程思政视角,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丰富教学载体,增加教学体验促进知识内化;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
为了有效应对新时代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穿插典故、剖析实例、创设情境、解读热点、参观体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尝试写作等多元化路径探索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方式,同时阐明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努力的方向,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机结合,达到了良好的立德树人效果,为逐步深化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正>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事业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及高校特别重视“双创型”人才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既能够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又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此同时,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迎来了发展契机。因此,本文在对协同育人理念及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开展的意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导学思政”使得导师和研究生双方通过多元化的导学互动场景展开沉浸式沟通交流,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导学思政”的创新探索,在促进构建新型导学关系的同时,推动“导学”与“思政”的互通互融.应积极完善高校“导学思政”制度规范、加强高校“导学思政”的队伍建设、拓宽“导学思政”互动渠道,推动“导学思政”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