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5组2~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基于静屈服值是使物料保持静止状态所能随的最大剪切应力的原理,通过实验发现了测量静屈服值的一种新方法-管路静置法,利用该方法能连续测出物料静屈服值与温度的关系。能测量一定历史条件下含蜡原油的始凝点。温度低于始凝点的,只有施加的剪应力大于其静屈服力,才能使原油发生宏观流动,静屈服值测量结果与管路长径比无关,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且与预加压力的大小无关。对胜利原油的静屈服值的测量结果表明,原油的始凝点和静屈服值与温度的关系应作为评价其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关照切历史对胜利原油静屈服值有较大影响,但其影响力将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3.
一种测量管流原油静屈服值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静屈服值是使物料保持静止状态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应力的原理 ,通过实验发现了测量静屈服值的一种新方法———管路静置法。利用该方法能连续测出物料静屈服值与温度的关系 ,能测量一定历史条件下含蜡原油的始凝点。温度低于始凝点的 ,只有施加的剪应力大于其静屈服力 ,才能使原油发生宏观流动。静屈服值测量结果与管路长径比无关 ,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且与预加压力的大小无关。对胜利原油的静屈服值的测量结果表明 ,原油的始凝点和静屈服值与温度的关系应作为评价其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剪切历史对胜利原油静屈服值有较大影响 ,但其影响力将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4.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 ,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 ,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 ,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 ,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 ,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 ,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 5组 2~ 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 ,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测量与控制混合物料的介电常数及其混合比,根据电容法和电磁理论推导出了利用一种新型实用的圆锥台形电容传感器测量混合物料的混合比及相对介电常数的公式。通过对几种混合物的测量,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可望在建材、化工和粮食等工农业生产部门对粒状、粉状或胶状甚至液体混合物料所进行的在线自动测量与控制中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停输后沿线管内原油的屈服应力分布,采用管输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庆原油在凝点温度附近的屈服特性.结果表明,大庆原油的屈服应力与动冷终温的关系曲线存在一拐点温度,此拐点温度为凝点以上2℃;当动冷终温一定时,原油的屈服应力与测量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屈服应力与动冷终温和测温的经验关系式,为铁大线管道停输后再启动过程的水力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盛产含蜡原油,在低温(凝点温度附近)条件下,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概述了国内外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含蜡原油粘弹性起因于其内部形成的蜡晶结构。振荡剪切实验方法最适合于含蜡原油的粘弹性测量。粘弹性与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屈服应力和触变性等参数有关。含蜡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以及析蜡特性是影响粘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在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认识上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含蜡原油粘弹性与屈服应力、触变性的关系,在机理研究方面加大力度;通过研究粘弹性与热历史、剪切历史的关系。建立管道运行和停输期间含蜡原油胶凝特性的预测模型,以更加有效地指导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变测量手段对尼罗原油添加EVA降凝剂前后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尼罗原油中加入EVA降凝剂后,凝点不变,但低温下的屈服值减小(凝点处降低幅度为70%),反常点由38℃升至45℃,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向高温方向扩展,此外掺加不同比例轻油的尼罗原油加剂后依然存在反常点升高的现象。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相同条件下原油析出蜡晶浓度远小于其实际内相浓度,证明了原油中蜡晶溶剂化层的存在,进一步完善了降凝剂对含有较多极性胶质的高凝易黏原油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9.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重建图像前要对电容测量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已知介电常数的成像对象,电容测量值采用0-1校验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未知介电常数的成像对象,电容测量值采用仿真校验法进行归一化处理,仿真结果表明,可获得很好的重建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盛产含蜡原油,在低温(凝点温度附近)条件下,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概述了国内外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含蜡原油粘弹性起因于其内部形成的蜡晶结构。振荡剪切实验方法最适合于含蜡原油的粘弹性测量。粘弹性与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屈服应力和触变性等参数有关。含蜡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以及析蜡特性是影响粘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在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认识上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含蜡原油粘弹性与屈服应力、触变性的关系,在机理研究方面加大力度;通过研究粘弹性与热历史、剪切历史的关系,建立管道运行和停输期间含蜡原油胶凝特性的预测模型,以更加有效地指导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原油脱水过程中宽量程含水率测量的精度,提出油水混合物多模态的含水率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油水混合物的不同状态,建立不同状态油水混合物的介电常数、电导率与原油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核方法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实现油水混合物的模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测量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可以识别油水混合物的状态,及时修正含水测量仪的设置参数,提高宽量程原油含水率在线测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介电常数法测量原油含水率,往往受油水两相流态、温度、矿化度、非线性特性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多传感器的油水两相流实验室模拟系统对多个参量进行测定,提出基于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的粗糙集预处理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器建构了原油含水率预测模型,对原油含水率的高精度、智能化测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油水乳化液相转变、黏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原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模式识别性能和稳健的泛化能力,克服了原油含水率常规测量方法的弊端,是一种高精度智能化新型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连续生产,不同原油常采用相同的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干扰了装置的平稳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由于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相近的原油,在加工方案和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极为相似.所以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以相似度为唯一标准,将反映待加工原油性质的密度、粘度、酸值、凝点、残炭、硫含量等六项指标与已加工过原油的性质指标进行归类处理,按不同截值进行分类,参照同一类别的原油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来确定待加工原油的加工方案和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截值λ=0.95时,待加工原油与米纳斯原油仍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与传统的原油评价结论一致,此方法克服了原油评价滞后于加工生产的现象,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对炼厂优化和平稳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剪切(泵的强剪切和管道的弱剪切)对原油流动性的内在影响机理,给新管线建设及管线安全运行提供决策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DSC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5种原油的组成、蜡结构、析蜡点和蜡晶形态进行分析;按照参考文献报道的模拟实验方法,评价泵强剪切和管道弱剪切对5种原油添加降凝剂后的原油流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析蜡温度点以上,原油中仅有极少量的蜡晶析出,泵强剪切和管道弱剪切对原油的流动性无影响。在析蜡高峰温度区内,原油中有大量的蜡晶析出,泵强剪切对原油流动性有恶化作用;管道弱剪切对原油流动性的影响与原油的组成(蜡含量、胶质沥青质含量)和蜡的结构(碳数分布、支链度)有关,既对某些原油的流动性有改善作用而对某些原油的流动性有恶化作用,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析蜡高峰温度区内的剪切对蜡晶形态和蜡晶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标法测定蓖麻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通辽地区的12种蓖麻材料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蓖麻高油品质育种研究及化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实验结果如下:12种材料中,百粒重在25g-34g之间,4019的值最大.种仁率在69%-78%之间,通蓖7号最高.种子中粗脂肪比率在46%-54%之间,2129值最大;种仁中粗脂肪比率在63%-71%之间,2129值最大;以种子中粗脂肪含量比率大小和以种仁中粗脂肪含量比率大小为指标对12种蓖麻材料进行排序的结果是不同的.以种子中粗脂肪含量比率为指标来衡量不同品种或品系蓖麻的品质,比用种仁中粗脂肪含量比率作为指标更直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音查干凹陷稠油物性及地化特征研究,认为该凹陷稠油宏观上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凝固点、低饱和烃含量,饱和烃与芳烃比值小的特征;微观上烷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特征提供了稠油为两期混合油,成熟度属低~较成熟油的信息.利用同位素技术恢复了达-6井稠油密度,并根据生物标志物及物性特征将该凹陷稠油划分为三级降解油,结合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化特征认为生物降解是造成该凹陷原油稠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