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火法和湿法生产电解铜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用火法、湿法两种方法生产金属铜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评价结果表明,铜冶炼的环境影响与生产工艺相关.湿法炼铜的能耗、温室效应、酸化效应,人体毒害分别只有火法炼铜的43.2%、45.2%、5.1%和5.0%.湿法冶炼铜过程环境影响明显低于火法炼铜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ABS工程塑料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ABS工程塑料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ABS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 t ABS的能源消耗为7 192.04×104kJ,从温室效应、酸化效应、光化学氧化和对人体的毒害等方面计算出的环境损害分别为17 984.15 kg、103.16 kg、29.57 kg、186.76 kg,同时产生52.5 m3的恶臭,有必要采取措施以降低ABS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3.
银家沟硫铁矿铜硫分离浮选试验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旺 《科技资讯》2011,(10):90-91
为综合利用硫铁矿中伴生铜、锌、金、银等有价金属资源,根据银家沟硫铁矿的原矿矿物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单位提出了铜硫分离-铜锌金银混合精矿酸化焙烧-多金属分步浸出的新思路,对选厂进行了技术工艺改造,改造后铜、金、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85%、6.12%.13.72%.分别得到了优质硫精矿和含一定金银的铜粗精矿产品,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指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钢铁生产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协调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环境评价工具.根据我国钢铁生产的资源、能源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环境排放的有关标准,提出了综合相对环境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钢铁生产的环境协调性累积比较模型,并对我国钢铁生产的2种典型流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对直接还原-电炉DRI/EF和高炉-转炉BF/BOF 2种流程,铁和钢生产过程的环境综合比例指数分别为60.22%和52.4%, DRI/EF流程的综合环境性能远远优于BF/BOF流程的综合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5.
两种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生命周期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性泡沫塑料餐盒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发泡聚苯乙烯餐盒和光/生物降解餐盒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餐盒的环境影响主要产生于生产阶段,主要影响为资源损害;在废弃后70%回收再生的情况下,发泡聚苯乙烯餐盒的环境协调性优于光/生物降解餐盒。废弃后不同处置情景的比较研究表明发泡聚苯乙烯餐盒废弃后回收再生是环境协调性最高的处置方式,而光/生物降解餐盒废弃后焚烧的环境协调性优于填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餐盒的生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炉铜冷却壁自保护能力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实现高炉铜冷却壁冷却系统自保护能力的两个方面:挂渣能力和挂渣环境. 在编制通用三维冷却壁传热计算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铜冷却壁进行计算并结合高炉实际操作经验分析得出:铜冷却壁更适合应用在高炉的高热负荷区;铜冷却壁具备很好的挂渣能力,但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实现冷却系统的"自保护"能力以达到长寿高效,还必须提供好的挂渣环境. 分析了挂渣环境的诸因素,给出了煤气温度变化时炉墙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2):204-207
钼(铜)精矿焙烧烟道灰是钼(铜)精矿在氧化沸腾炉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的高温烟尘,是提取铂族元素的重要资源.以烟道灰为原料,采用氧化干馏法分离提取锇.先用常温湿法浸取烟道灰中的锌、铜、镍和铅等有色金属,烘干烟道灰浸渣,将烟道灰干渣与氧化剂混合均匀后进行氧化干馏,从而回收锇.结果表明:将烟道灰干浸渣和其质量8%的复合氧化剂,在140℃下氧化干馏30 min,用20%NaOH和0.5%C_2H_5OH的混合溶液进行三级吸收OsO_4,锇的回收率不低于85%.  相似文献   

8.
金精矿氰化尾渣铅和铜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活化浮选铜的工艺流程对某金精矿氰化尾渣铅、铜回收进行研究. 闭路实验表明:石灰作抑制剂,乙硫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丁基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作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90.48%、品位为45.24%的合格铅精矿;以NP(铜、锌无机盐组合药剂)作铜活化剂,有机抑制剂FM抑制黄铁矿,Z-200(O-异丙基-N-乙基硫逐氨基甲酸酯)和丁铵黑药(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82.17%、品位为19.28%的合格铜精矿;金、银同时富集于铅精矿和铜精矿.  相似文献   

9.
破碎方式对紫金山铜金矿石可磨性及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紫金山铜金矿石,研究不同破碎方式下产品的粒度特性、磨矿动力学特性和浮选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破碎方式相比,经高压辊磨机粉碎后的物料平均粒径更小,细粒级含量多,高压辊磨机粉碎后的物料更易磨;在现场开路流程和药剂制度下,高压辊磨产品经球磨浮选后粗精矿铜回收率可达到84.68%和86.38%,比常规破碎磨矿浮选工艺粗精矿铜回收率分别提高4.25%和5.95%.与辊面压力为3.5 MPa相比,辊面压力为5.5 MPa时,粉碎后物料平均粒径小,更易磨,粗选精矿的铜回收率可提高1.7%.  相似文献   

10.
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治理实验室废水中铜和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孔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治理含铜和铅的实验室废水.在试验过程中对三种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筛选,讨论了流速、废水的起始pH值、温度、树脂再生次数对各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实际实验室废水中的铜和铅时,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基于FAHP与可变模糊集的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金属矿山生态安全现状,建立了金属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层次法(FAHP)确定生态安全效应各子系统及其指标的权重,并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基于FAHP与可变模糊集的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安徽某大型铜矿的生态安全效应进行评估,经计算该矿在生产效应、自然禀赋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子系统上属于Ⅱ级,在环境效应子系统上属于Ⅲ级,矿山综合生态安全效应状态属于Ⅱ级.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可信度高,与其他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亦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某铜矿二次应力场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的应力测量包括岩体初始地应力量测和洞室围岩应力量测,是现代岩体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了解岩体稳定程度提供重要参数,为地下工程开挖提供设计参数.以某铜矿为例,首先测定原岩应力,矿区属中等级别的应力区;再采用光弹应力计监测岩体二次应力,结合观测数据,找出二次应力变化导致采场应力集中的部位,采取措施,使应力局部得到部分释放,再进行施工,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含钼铜精矿氧化焙烧-浸出分离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攀西地区的含钼铜精矿中,由于钼、铜矿物组成复杂,共生关系紧密,提出了氧化焙烧-浸出工艺进一步分离钼。将试样置入焙烧炉中进行氧化焙烧,使硫化物转化为CuO、MoO3、Fe2O3等氧化物后;添加NaOH、H2O与MoO3反应生成可溶性Na2MoO4,浸出渣作为铜精矿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铜、钼等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焙烧矿中,氧化焙烧矿中的硫含量较低为0.53%,硫以SO2气相形式挥发;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20 min、氢氧化钠用量为30%、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液固比2∶1的综合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4.24%,铜精矿(浸出渣)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27%,钼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Currently, the majority of copper tailings are not effectively developed. Worldwide, large amounts of copper tailings generated from copper production are continuously dumped, posing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threat. Herein, the recovery of iron from copper tailings via low-temperature direct reduction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was conducted; process optim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neralog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duction time, reduction temperature, reducing agent (coal), calcium chloride additive, grinding time, and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were examined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Mineralogical analyses of the sample, reduced pellets, and magnetic concentrate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were perfo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to elucidate the iron reduc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parameters of iron recovery include a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1150℃, a reduction time of 120 min, a coal dosage of 25%, a calcium chloride dosage of 2.5%, a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of 100 mT, and a grinding time of 1 mi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iron grade in the magnetic concentrate was greater than 90%, with an iron recovery ratio greater than 95%.  相似文献   

15.
在本研究中硫化铜矿石无捕收剂浮选取得了与加捕收剂浮选相同的选别指标,含铜1.88%的浸染铜矿无捕收剂浮选小型闭路试验,获得品位26.15%,回收率95.3%的铜精矿。研究结果表明,无捕收剂浮选中,黄铜矿的浮选速率比黄铁矿高,对铜-硫矿石的优先浮选有利;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矿浆中容易实现硫化铜矿石的无捕收剂浮选;黄铜矿在酸性或碱性矿浆中的可浮性都比在自然pH状态下好;用石灰调浆能获得硫化铜矿浮选所需的pH值和稳定、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对黄铁矿又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加入硫化钠时,矿浆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应降低,但当充空气浮选时,随即上升为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适合于无捕收剂浮选,本研究不用硫化钠处理,也能实现硫化铜矿石无捕收剂浮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外某高云母氧化铜矿开展选矿工艺研究.经工艺矿物学研究得知,以白云母为主的脉石矿物,与目的矿物在选矿时发生竞争吸附,在中矿中反复循环,致使铜精矿产出困难,闭路难以实现金属量的平衡等情况,在选矿工艺流程试验基础上,确定采用预先脱除云母-云母精矿磁选-氧化铜浮选的工艺流程.通过镜下检测发现,预先脱除的云母精矿中含有部分被褐铁矿包裹的微细粒黄铜矿,所以采用强磁法处理云母精矿,获得了磁选精矿含Cu(质量分数,下同)10.55%,Cu回收率0.99%,浮选铜精矿含Cu 20.14%,Cu回收率为84.76%的较好的选别指标,对同类矿床回收有价金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镍元素对铜熔炼系统阳极板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如何去除杂质镍对于公司二次铜精矿处理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铜熔炼系统中各炉窑除镍的原理,提出严格遵守操作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铜阳极板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系统作业率,同时,能够减少劳动强度,从而整体提高车间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铜是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危害性重金属之一.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通过改变环境因素(MISS、COD负荷、pH及DO),考察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铜离子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以期为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大MLSS和COD负荷将显著提高微生物脱氢酶活性,有利于微生物抵抗铜离子毒性;在弱酸性与弱碱性条件pH...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量方法计算污染物负荷、开展污染源解析,是进行环境管理、风险防控以及污染治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前提.本文应用逸度模型开展澄江县抚仙湖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计算,预测模拟抚仙湖区域环境中重金属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约束因子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耦合开展污染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上游澄江县区域重金属主要存储在土壤介质中,占总量的80%以上;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分别占40.16%和40.79%,是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控管理的重点.污染负荷及来源解析结果能够为该地区环境质量评估及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