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张条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观念,中国哲学思考,本文试从气论、阴阳,表现物象本质,抒情等方面为独立的篇章展开讨论,剖析中国画线条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最终得出线条是体现传统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重要的成语素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灵魂和最高美学准则,它所表现的美学意义是涉及宇宙观、人生观以及艺术本体的观念。因此,也是中国画发展与创新的探索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表意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从笔墨、线条、意、趣、神与形等多角度观察,能够验证“表意性”在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河 《洛阳大学学报》2002,17(3):106-109
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中国传统绘画,以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运动形态和内部结构.其绘画特点生动简练概括传神.中国线描绘画就是这样以整体和谐的运动赋予对象以新的生命,以自己民族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自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中国文化起源、思想特征阐述了中国极富特点的人文精神传统及其形成,重点论证了人文精神在传统中国画诸如线条、水墨样式、空间组织形式、题材与内容上的具体体现,肯定了它的积极审美意义,并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侯传冷 《科技信息》2011,(36):I0132-I0132
用线去表现人们的意念,可以说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就已开始。线条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媒介,以线造型是中西绘画共同的起步,但就线条的作用而言,中西并不一样。西方绘画中对线条的理解远不及中国画中对线的要求,因为西画中线条只是作画中的一个形式工具。而要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必须从研究线开始。作为中国特定语言的符号体系,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和象征意义。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线条是在画坛中相对独立的一种绘画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国传统画家在古代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智慧的结晶。西方画家对线条的认识是理性的,他们认为线是点运动延续的结果。线条的发展是随着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发展而发展,线条艺术在中西方绘画中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古今画家不断实践和创新的智慧结晶,在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线条的独特魅力以及线条给我们带来情感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8.
曾原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42-142,144
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思维形式中的基本的、典型的特征之一,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形式,是最简练、概括、基本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线条着方圆粗细,曲直动静各种描法.皴法的外观形式,从中体现出丰富的音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的抒情性和艺术再创造性的内在本质。它是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表明,装饰意蕴作为一种风格,一直存在于中国画,特别是传统水墨人物画之中,并日趋丰富、完善、发展。本文通过对线条、色彩诸多画面因素出发,并着重探讨其在艺术形式上的表现手法(夸张,节奏感,韵律感),对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所呈现、暗含和折射的装饰精神进行一定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黄玮 《科技信息》2008,(14):196-196
苏天赐的写意油画具有中国画的意境美。写意油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情怀与油画材料的有机结合,它蕴涵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写意性”,追求画面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文化、视觉传达的角度归纳出国画艺术经验主要体现为形式经验、审美经验和思维经验,并尝试寻求国画和平面设计的相同或相似处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传承和化用,为创建别开生面的民族平面设计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6.
"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对中国文人绘画的创作及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清"美的推崇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以“澄怀观道”、“含道映物”来体现其美学思想,这就把艺术引向一个从形似到传神,从浓色艳彩到水墨玄色,从技术积累到精神修养的体道过程。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由“人”及“道”,最终达到“一”的心路历程。文章从形式、风格及修养三方面入手,对这一过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色彩美学内涵深刻,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诸多影响,成就巨大,启示着今天。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人画的情怀融入当代艺术创作是本文探询的课题.作者提出借鉴中国传统五行色的色彩构成让新时代的艺术创作流露出新文人画的古拙真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9.
李萌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2-103
辽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因此,辽代画家辈出,作品丰富。辽代绘画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受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审美特点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汉族艺术的新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游牧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及其衍生的具象唯物精神,则根深蒂固地渗透进西方美术理论体系中。中西方绘画理论体系走上了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宗教对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和形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