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是单子叶植物中同一属内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方面的研究资料,该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都不清楚.本研究对20种具有代表性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的RLCKVⅡ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子系统学证据所构建的该属系统发育关系不支持先前基于形态证据所建立的分类系统;蜘蛛抱蛋属植物复杂的平行进化关系很可能是该属分化早期频繁种间杂交的结果.RLCKVⅡ基因适用于禾本科、棕榈科和天门冬科等类群,可作为研究单子叶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备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蜘蛛抱蛋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及自然分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的棒芯蜘蛛抱蛋(A.claviformis),丛生蜘蛛抱蛋(A.caespitosa)、峨边蜘蛛抱蛋(A.ebianensis)、辐花蜘蛛抱蛋(A.subrotata)、棕叶草(A.oblanceifolia)、广东蜘蛛抱蛋(A.lurida)、乐山蜘蛛抱蛋(A.leshanensis)、海南蜘蛛抱蛋(A.hainanensis)、大花蜘蛛抱蛋(A.tonkinensis)、罗甸蜘蛛抱蛋(A.luodianensis)的花粉形态,每种植物采发育正常含包待放的花1-3朵,取花粉用艾特曼醋酸法处理后,CO2临界点干燥,导电胶贴于样台,真空喷金镀膜,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及照相。详细地描述各种花粉的外部形态。10种蜘蛛抱蛋属植物花粉均为近球形或球形,无萌发孔,外壁纹饰可分为:皱波状纹饰和小芽孢状纹饰。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二类型花粉外壁纹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科学》2021,39(5)
报道贵州2种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线叶蜘蛛抱蛋Aspidistra linearifolia Y.Wan et C.C.Huang、乐业蜘蛛抱蛋Aspidistra leyeensis Y.WanC.C.Huang。  相似文献   

4.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是品种较多,进化较快的一个大属,具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是研究系统进化的好材料。由于其花难以采集以及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变异较大,给分类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对于该属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及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从经典分类学研究、细胞分类学、微形态研究、分子生物学及近红外光谱研究等5个方面阐述该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为建立该属植物分类新方法奠定基础,为该属植物分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有效的开发利用该属植物与保护其野外种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贵州产蜘蛛抱蛋属植物不同种之间花粉外壁纹饰的特征差异及演化关系。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平塘蜘蛛抱蛋A.pingtangensis、荔波蜘蛛抱蛋A.liboensis、赤水蜘蛛抱蛋A.chishuiensis、贵州蜘蛛抱蛋A.guizhouensis、黔南蜘蛛抱蛋A.australis等14种贵州产该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通过对不同种花粉的极面观、赤道面观及表面纹饰进行拍照,详细描述该属植物不同种花粉的外部形态。结果:通过对花粉影像的观察发现,花粉粒均为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21μm~38μm,赤道轴长18μm~30μm,极轴与赤道轴比为1.04~1.36。花粉粒外壁可归纳为三大类型:皱波状纹饰,芽孢状纹饰和瘤棒状纹饰;而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皆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说明了不同种之间在花粉特征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花粉粒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为贵州产该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一个较为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14种贵州产该属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演化方式为:皱波纹修饰—芽孢状修饰—瘤棒状修饰。  相似文献   

6.
在对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评价区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研究资料,系统整理出评价区维管束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植物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914种,隶属于831属,213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级水平上,热带性质的成分居主导地位,占总科数的62.5%,尤以泛热带成分分布居多,世界分布次之,占总科数的48.7%,温带分布亦较丰富,占总科数的17.1%.属级水平上,热带成分亦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0.7%,温带分布多于世界分布,分别占总属数的12.3%、11.8%.评价区具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与热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特有性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并结合文献资料,完成闽浙交界交溪流域规划区植物名录,并对该地区维管束植物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溪流域规划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18科,818属,1 887种;在科级水平上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有93科,占总科数的42.66%;属级水平上也是泛热带分布类型最多,有191属,占总属数的23.35%;中国特有分布科2科,特有分布属18属.说明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植物区系以泛热带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8.
雾灵山东大石沟核桃楸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雾灵山东大石沟核桃楸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间相关性及群落内物种类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80属94种;(2)群落整体郁闭度较高,草本层植被较为丰富;(3)群落物种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加;多样性随海拔变化明显,海拔越高,物种多样性越小,海拔差越小,群落种类组成越相似;(4)群落内植物分布主要以温带为主.  相似文献   

9.
植物区系是某一区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是体现某一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以河北省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为对象,基于分层抽样原理,根据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科物种数、属物种数、某一物种在某一群落中的重要值及保护等级等标志,探讨了自然保护区解说对象筛选程序、方法,拟定了雾灵山100种种子植物重点解说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瓢虫科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华夏地理区的形成及其气候条件对植物进化的影响 ,以及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 ,分析了包括10亚科 85属 6 80种的中国瓢虫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并对中国分布的瓢虫科物种数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对濒危物种保育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多,外来物种获得了更多进入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机会,可能会威胁到濒危物种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的陕西长青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及人为活动对外来植物扩散的潜在影响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有外来植物156种,分属于42科、122属,其中外来入侵种共48种,隶属于17科、37属,占外来种总数的30.77%。恶性入侵类和严重入侵类分别有9种和14种;外来植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与本地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来种的种类数与海拔、离人类活动中心点的距离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暗示随着人为活动等干扰的加剧,研究区域已经遭受到较高程度的外来植物入侵,且这些外来植物已对本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了显著负效应。综上所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控外来入侵生物,以减少其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保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贵州不同地区采集的5株蜘蛛抱蛋属植物,采用直接测序对其核糖体DNA内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测定,用于分析蜘蛛抱蛋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测序结果提示该植物的ITS1区域的GC%在62.7%~68.85%之间,有121个变化位点,提示可用于对形状相似的蜘蛛抱蛋属植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和用于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兰科植物物种种类丰富,是世界上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科之一,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为进一步了解掌握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基本状况,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进而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8属11种,均为陆生兰;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属,50.00%),兼有世界分布(2属,25.00%)及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2属,25.00%);种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种,36.36%),兼有温带亚洲分布(2种,18.18%)、东亚分布(2种,18.18%)、中国-日本分布(2种,18.18%)和旧世界温带分布(1种,9.10%)。通过综合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长现状及区系组成,提出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松阳和莲都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分析其属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15.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种子植物名录、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龙脑香林有种子植物602种,347属,103科;种子植物区系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5.73%,热带属占93.95%,热带分布种占92.86%,而76.25%为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在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中,又以南亚-大陆东南亚分布(变型)为主,占总种数的30.07%,从分布区类型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植物区系是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并与热带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区系联系更加紧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35种区系成分仅见于此地而不见于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河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源于天格尔峰北坡1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在中、高山带汇聚数十条大小山泉、溪流,由南向东北流经乌鲁木齐市,最后注入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东道海子,全长220余km。经笔者多年的调查和文献查阅,现已初步查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分布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92科500属1424种(含亚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64科402属1089种,单子叶植物15科80属295种)79科482属1384种。对该流域分布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首先是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的比重最大,共有258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0.01%。其次为旧大陆温带分布及中亚分布及其变型,有116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6.97%、再次为温带亚洲分布的有20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65%。东亚分布及其变型有7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63%。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仅有2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0.47%。上述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大陆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全热带及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东亚和北美洲及旧世界热带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交流最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中国山矾属77种植物的传统用途和民间利用方法,并且判定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山矾属植物物种.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民间调查访谈法和证据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山矾属植物民间用途进行收集整理,利用系统发育的方法从Gene bank寻找和预测潜在利用价值的山矾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域.结果利用山矾属植物亲缘关系得到了具有潜在价值的物种并总结出山矾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山矾属植物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对飞龙峡森林公园公路改建工程影响区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区域内有维管植物62科124属146种,其中,蕨类植物9种,隶属5科5属;裸子植物8种,隶属5科7属;被子植物129种,隶属52科112属.2)在调查区域内蕨类植物多数科属只含一个物种,表明仅有少量种类的蕨类植物物种能够在此环境中生存.3)被子植物在科、属、种层次上被子植物所占比例分别为83.38%、90.32%、88.36%,占绝对优势.4)蕨类植物以世界分布占绝对优势,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较少,其他分布类型均缺乏;种子植物在科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较高的热带性质,在属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建议飞龙峡森林公园内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工程后期应当采取相应的移栽育苗、迁地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小对森林公园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长江马鞍山段陆生生态的影响,对该段长江沿岸及江心洲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了其陆生植物现状,结果表明:(1)该江段共有陆生植物49科140属190种,平均物种丰富度高达1.32 sp·km~(-2),高于长江安徽段平均值,两岸2 km范围内陆生植物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该江段优势种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及蓼科(Polygonaceae),世界分布科占总科数的比例高达57.14%,植物区系分布具有过渡性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大;(3)该江段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7.9%,中国特有属仅有2种,人工化较为严重;(4)该江段α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分布规律相似,整体上呈江心洲和江东区略高于江西区,但各区β多样性指数相近,高强度人类干扰掩盖了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厦门市为例,利用大量调查数据,探讨城市植物种类结构的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的潜在问题.结果显示,厦门市植物种类丰富,种类构成的特征明显.在调查记录到的467种植物中,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只有6种.植物种的频度分布符合Logistic函数(R2>0.99),其中1个科、1个属和25个种高于多样性管理的10/20/30准则.低频物种占总种数的81.5%,热带分布植物属占草本的72.4%及木本的72.3%.绿地野生草本植物经常遭受人为破坏,但依然占总种数的37.5%.绿地建设中应进一步重视低频及稀有物种的保护和物种构成的协调,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减少野生草本植物的人为破坏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