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CUBA男篮得分能力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前三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 CUBA)男篮 2 1 4场比赛的临场技术统计数据 ,从多角度对目前大学生男篮得分能力的几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发现 :中近距离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快攻成功率低是导致大学生男篮得分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立陶宛队比赛的2分投篮、投篮命中率、3分投篮、进攻篮板球、防守篮板球等技术数据,分析了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男篮进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我国男篮运动今后技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以及在08年北京奥运会取的好的成绩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我国男篮与赛队手在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第28届奥运会的13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队在总投篮次数和总投篮命中率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罚球命中率、助攻和失误次数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中投命中率及三分球命中率与对手无显著性差异,从整体以及各位置队员的进攻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国际三分球和国内四分球篮球规则的修改,以及当前世界篮球运动攻守技战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从比赛中投篮与防投篮激烈角逐的基本对抗形式——封盖、防封盖出发,并针对我国男篮目前实际情况和特点,研究发展快、高、难、新的投篮技巧,对抗防守封盖,提高封盖情况下的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17届CUBA中国民航大学队与华侨大学队大前锋投篮技术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中国民航大学大前锋队员在近距离投篮命中率、中距离投篮能力、3分球投篮得分能力、罚球稳定性、原地投篮能力、行进间投篮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华侨大学;但是两队投篮得分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整体上中国民航大学的大前锋在比赛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探讨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做了分析,旨在为投篮训练提供思路。结果表明队员的投篮基本功、实战经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影响比赛中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投篮训练要与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有目的地让年轻队员积累相应层次的比赛经验。  相似文献   

7.
篮球比赛中投篮命中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男篮现状,从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通常训练模式和强化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卓俊标  肖锋 《科技信息》2011,(8):I0252-I0253
疲劳状态下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在了解和掌握疲劳状态下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以后,利用生理、心理训练和投篮技术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疲劳状态下的投篮命中率,以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认识第十一届CUBA篮球联赛丙组比赛的技术状态和水平,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投篮方式及命中率、投篮总次数、失误和犯规4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比赛成绩与技术指标呈显著相关,河南大学代表队的场均投篮总次数少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场均投篮总次数,但河南大学的投篮命中率是比赛中最高的队伍,由此可见命中率与比赛胜负紧密相关.由于队员年轻,技术粗糙,虽然比赛中对抗积极、激烈。但失误和犯规较多.比赛中各个队的得分手段较为单一,投篮的区域较小,结果显示二分球得分占总得分的比例高于三分球.  相似文献   

10.
戢凤莲 《科技信息》2008,(3):169-169
提高投篮命中率一直是广大篮球专业人员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多年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工作的体会,以及对比赛运动员运用投篮技术情况的分析,从加强投篮动作的规范化,选择合适的投篮弧线和角度等方面对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训练中要解决的问题。篮球比赛中一切进攻技术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增加投篮次数,创造良好的投篮时机,提高投篮命中率,以达到取得比赛胜利的目的。如何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就此进行探讨及分析影响投篮命中率和提高命中率。  相似文献   

11.
王群 《科技信息》2011,(12):I0249-I0249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十六届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和比赛队在三分球得分的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发掘中国男篮在三分球得分能力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中国男篮三分球命中率比对手高,不缺乏投篮的技术,缺少的是投篮次数,尤其是空位投篮的机会。这主要就是因为移动速度过慢,不能有效的摆脱对手造成的。提出中国男子篮球队应该以长远的计划来发展,从小抓起,提高身体的对抗能力和移动速度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投篮是篮球运动主要进攻技术之一,是得分的惟一手段。篮球比赛是以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的,篮球场上一切技术、战术的运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虽然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常常看到有的球队虽然投篮机会很多,由于投篮技术的欠佳,而影响了投篮的命中率,罚球命中率过低,导致比赛最终告负事例众多。因此,投篮技术动作正确与否是影响命中率的重要的因素。掌握和运用好投篮技术,不断地提高投篮命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投篮的技术动作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分析如何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3.
刘振坤  郑淞 《科技信息》2012,(26):291-291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因此,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投篮水平,提高命中率,是每位教练员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几个影响因素,利于篮球教学和训练,提高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6场比赛的得分、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助攻、失误等进攻能力,抢断、防守篮板、犯规等防守能力等技术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中国队虽然重回4年前的第八名,但意义不同。可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失误、身体对抗、整体配合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是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我国男篮人需要向欧洲学习,增强队员身体对抗能力,坚实基本技术,让篮球运动真正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投篮是篮球比赛主要进攻技术,其命中率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1984年国际篮球规则修改,对投篮区域作了新的规定,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命中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探索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方法,笔者在训练中对投篮进行了几种不同指标测定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粗浅看法和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鲍亚伟 《科技信息》2008,(15):253-253
篮球是一项技术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是篮球运动的进攻技术之一,是唯一的得分手段。得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比赛的胜负,所以说投篮命中率的高低关系着得分的多少,某种意义上说投篮命中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比赛的结果,本文就在教学和训练中如何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城运会男子篮球运动员防守投篮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防守投篮情况的总体分析,以及与CBA、NBA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防守投篮方面以及投篮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从中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提高我国青年男篮运动员在防守投篮和投篮能力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亚光 《科技信息》2010,(18):I0238-I0238
篮球比赛中,进攻队运用其他各种进攻技术,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力求投中得分。而投篮得分多少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因此不断的提高有效的投篮命中率,对于在比赛中取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测试大学生篮球训练中的两分钟往返跑3分投篮命中率,测取各种生理指标,通过因子分析获得与两分钟往返跑3分投篮命中率关系较大的各主要因子,以求在大学生体育课外的篮球运动训练中获得一些科学依据,便于针对训练这些与投篮命中率关系较大的各主要因子,用于提高投篮命中率,力使训练方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中距离投篮是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方式,因此,中距离投篮得分对比赛胜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采用中外男篮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男篮中距离投篮的相关问题,指出了我国男篮在中距离投篮技术上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此项研究为提高中国男篮整体的得分能力以及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看实况录像、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等方法,对2006年中国男篮参加世界男篮锦标赛比赛的六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虽然中国队小组出线进入前16名,但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失误、抢断、身体对抗、整体配合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是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同时认为,球星战术“一人球队“与世界篮坛的发展趋势是不一致的;并着重提出了参加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国男蓝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