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采用2~12年野生实生苗和萌芽板栗苗为本砧,取不同优种采穗母枝作穗条,进行多种嫁接方法的比较试验,嫁接时间春接为3月中、下旬,秋接为9月~10月底。不同嫁接方法对板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拉皮接、芽接成活率100%,髓心形成层对接91.03%,插皮接90.64%,腹接  相似文献   

2.
去年十月召开的全国林木优良品种协作会议,对我们开展林木良种选育工作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根据会议制订的协作计划,今春我们选用杉木超级苗造林50亩,为建立种子园准备了砧苗。在此同时,为明春的嫁接作好技术准备,三月份我们还组织了由工人四人、技术人员两人参加的嫁接“练兵”活动。他们用杉木的基部萌条作砧木,林木树冠的侧枝和伐根萌条的顶梢或侧枝作接穗,采用髓心接触形成层法进行嫁接,一共接了38株。九月份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方法】以2年生‘马罕'实生苗为砧木,接穗取自‘波尼'品种的1年生枝条,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对其嫁接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美国山核桃的嫁接愈合过程历经砧穗隔离期(1~9 d)、愈伤组织生长期(9~20 d)、形成层环构成期(20~25 d)和新生维管组织分化期(25~40 d)4个时期。嫁接后1个月左右形成愈伤组织桥和形成层环,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期; 在未成活的嫁接体中,愈伤组织细胞较少并褐化,不能完成愈合过程。【结论】美国山核桃接穗愈伤组织大量发生的时期早于砧木,愈伤组织大量发生期与叶片展开在同一时期; 愈伤组织主要在形成层处产生; 愈伤组织生长受阻,嫁接愈合过程中断可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内因。因此,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形成层环的构成创造有利条件,是嫁接技术改进、提高嫁接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Q & A     
《科学世界》2013,(9):90-91
Q:为什么有的桃树上能开出两种颜色不同的花?(读者刘为建)A: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外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砧木是嫁接时承受接穗的植株或植物体,是嫁接苗的基础。作为砧木,必须要与接穗有良好的亲和力,对栽培地区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根系发达,对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对接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油松与白皮松微弱电波信号振荡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铂丝电极分别测定了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和白皮松 (Pinusbungeana)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的电波信号 .该信号波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组峰或单峰波组成 ,不同松树种及同一种的不同部位的波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 .主要以波峰的周期值为指标分析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部位波信号在白天 12h中的变化规律 ,并探讨了信号波与植物生理特性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6.
杂交鹅掌楸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径向变异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4株24年生杂交鹅掌楸木材的解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木材导管平均数66个/mm2,导管平均直径 57μm,导管分子平均长度 647μm;生长轮宽 1. 72 ~ 11. 93 mm,纤维长 0. 80 ~1.74 mm,纤维宽20.9~31.6μm,纤维单壁厚5.13~5.49μm,纤维长宽比48.02~55.74,纤维壁腔比0.57~0.66,纤维微纤丝角6.62°~18.62°。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自髓心向外随形成层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至9~11年时趋于稳定;微纤丝角随形成层年龄递增而递增,至第 7 年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递减,在 11 年左右趋于平缓。对4株杂交鹅掌楸在胸高处的木材解剖指标及微纤丝角等进行了有序分类,划分出杂交鹅掌楸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9~11 a。  相似文献   

7.
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素是控制顶端优势的主导因素,但它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不是直接的,有可能通过调节第二信使的量来抑制侧芽生长.比较有说服力的第二信使是细胞分裂素以及一种可以通过嫁接转移的未知因子.另外还有研究表明,主茎中生长素的运输抑制侧枝中生长素的运输,从而使侧枝生长受抑制.生长素抑制植物分枝的作用部位是在地上部分的木质部和维管束间的组织形成层中或两者的汇点处.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型,并在芽萌动前已开始活动,4 月中旬进入活动旺盛期,分裂形成的薄壁细胞迅速分化为导管参与构成次生木质部。  相似文献   

9.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解,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酶活性在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区域中变化最大。POⅠ和POⅡ组同工酶只在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期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负极端的ESTⅢ ̄Ⅴ组  相似文献   

10.
杉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初步观察了杉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观察结果表明:(1)杉木的顶端分生组织的周围分生组织区细胞分化为原形成层束和皮层;(2) 在初生分生组织区,原形成层呈束状分布,并且具有边分裂边分化的特点;(3)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晚于初生韧皮部;(4) 杉木维管形成层于三月初开始活动,4 月中下旬进入活动旺盛期。  相似文献   

11.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2.
宋朝军 《山西科技》2010,(6):143-145
从油松生态特性出发,分析了油松大树移植原理;从树木移植前的准备、移植、移植后的管护3个方面阐述了油松大树移植技术,有助于提高油松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木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根、茎得以不断长粗,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和周期性地进行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的结果。粗大树干和老根外部不断死亡、剥落,而树皮不但没有变薄,而且在不断缓慢增厚,这是除了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向外形成韧皮部外,还有木栓形成层的不断产生和活动,年年形成周皮的结果.许  相似文献   

14.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油松生长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采自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一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树轮样芯,根据树木年轮学的基本方法测量油松样芯的年轮宽度并交叉定年,通过生长变化率的大小对生长释放事件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77.78%的油松有过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事件,平均每棵油松的释放次数为4.6次;随着油松年龄的增长,林窗逐渐开放,油松生长释放次数逐渐增多,不同年龄段31~40 a、41~50 a、51~60 a、>60 a的油松,平均每株释放次数分别为1.6、3.6、4.6、11.3次;不同年龄的油松在1969和1999年左右出现了较大的生长释放事件.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油松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林系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共含11个类型,其中分布普遍的是:油松——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林;油松——虎椿子——大披针苔林;油松——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杭子稍——大披针苔林;油松——大披针苔林。它们之间的演替关系和起源比较复杂,非单元和单演替顶极。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采自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一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树轮样芯,根据树木年轮学的基本方法测量油松样芯的年轮宽度并交叉定年,通过生长变化率的大小对生长释放事件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77.78%的油松有过一次以上的生长释放事件,平均每棵油松的释放次数为4.6次;随着油松年龄的增长,林窗逐渐开放,油松生长释放次数逐渐增多,不同年龄段31~40 a、41~50 a、51~60 a、>60 a的油松,平均每株释放次数分别为1.6、3.6、4.6、11.3次;不同年龄的油松在1969和1999年左右出现了较大的生长释放事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油松的生态习性,对森林公园油松大树的立地条件进行土壤改良、针叶上喷洒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试验,结果显示:油松大树复壮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油松小卷蛾的分布与寄主,阐述了油松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征,研究了油松小卷蛾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林木受害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给出了油松小卷蛾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蓝果树苗期营养器官解剖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果树幼苗的根、茎、叶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茎的韧皮纤维成团状分布在韧皮部外围,次生木质部中导管为单管孔、散孔材,轴向薄壁细胞含大量营养物质,上部的茎表皮密被表皮毛,皮层中厚角组织细胞发达,髓心薄壁细胞丰富,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心细胞发达,叶为异面叶,具中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三北防护林隰县境内油松造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天津科技》2013,(2):69-71
三北防护林油松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关系到森林面积增加的质量和速度,从油松的特性、造林地选择、质量方式、季节、时间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