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 ̄3年内死亡。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局、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  相似文献   

3.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6,(11):22-24
在我国,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种途径而感染上HIV(艾滋病病毒)的病例均已出现。目前除去云南省静脉吸毒是主要传播途径外,其它各省市的感染者几乎都是通过性传播,性传播将是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易于造成HIV性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有足够的认识。1.多性伴行为在同一时期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这无论对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性伴的数量是在青年人中估测HIV潜在流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有学者对一位每年平均与20-30名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AIDS(艾滋病)病…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6,(11):2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t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容易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并且还可以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临床上分为三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里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约有90%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发展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或艾滋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机体遭到疾病侵袭或创伤时,则会发病。(2)艾滋病相关综合症: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原…  相似文献   

6.
HIV-2病毒起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HIV)病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HIV-1病毒和HIV—2病毒。两种类型的病毒都能引起人的免疫缺陷并导致艾滋病。1983年,科学家从病人的淋巴腺中分离出HIV—1病毒后,1986年,他们又从西非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分离出与HIV-1病毒基因序列相差较大的HIV-2病毒。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6,(7):24-25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AIDS是艾滋病的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字头缩写词.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  相似文献   

8.
正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而如何做好正确防护,更是有五花八门的说法。带氯字消毒剂均可用于新冠病毒消杀?左氧氟沙星可防止新冠病毒从眼部感染?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而如何做好正确防护,更是有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AIDS是艾滋病的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字头缩写词。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个明确定义: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医生一直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但这种疗法有时会产生副作用。而今纽约的一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辐射疗法。形象地说,这种疗法就像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智能辐射炸弹,治疗效果也更好。研究人员指出辐射疗法和抗逆反转录病毒疗法"双管齐下"有望最终攻克艾滋病。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对采用抗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有一百万,他们都是通过哪些流行渠道感染的呢?专家提供的中国艾滋病流行特征概括为四点: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静脉注射毒品是目前传播的主要方式;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占74.5%;超过八成是20 ̄39岁的青壮年。五种流行传播途径中,注射吸毒的占68%;采血传播的占9.75%;血液、血浆制品占1.5%;异性、同性性接触传播占7.25%;而母婴传播只占0.25%。吸毒感染流行最为严重。1995年前,全国仅一个省报告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1995年有3个省,则全国所有31个省区都不能幸免。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1995年至2000…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6,(21):11
自1981年美国公布世界首个艾滋病病例以来,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数已达到2500万人。艾滋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面对这一“凶神”,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对付艾滋病的特效疗法或疫苗,但却一直孜孜以求,不断取得新成果。肠黏膜是艾滋病病毒避难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艾滋病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就是常说的“鸡尾酒疗法”),即使血样检验表明治疗有效,但实际上艾滋病病毒仍能够在人体肠内的黏膜组织中藏匿,继续复制并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萨蒂亚·丹德卡尔教授说…  相似文献   

13.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经过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基本建立了云南省艾滋病流行与预测、实验室技术和临床治疗三个研究平台,在艾滋病动物模型、流行预测模型方面有所突破,完成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艾滋病病毒毒种库、中医证候群、临床治疗等四个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建立了云南省艾滋病综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8-58
云南省的HIV流行以静脉药瘾人群(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对海洛因药瘾者中的HIV/AIDS患者开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遏制艾滋病传播,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海洛因药瘾者中的HIV/AIDS患者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吸毒是其首要需求。服药的依从性比一般其他艾滋病患者差,脱失率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艾滋病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与抗病毒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据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西班牙哈恩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某些人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但是他们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他们之所以不会染病是因为一组基因将HIV病毒灭活。识别他们的基因序列将有助于研发新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基因变体C4BPA和CR2可以保护机体免受HIV病毒感染。为此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62-62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白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报告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既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又无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国内外成功经验证明:大力宣传并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6,(13):23
以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毒品后感染上被称为"头号癌症"、"世纪之症"的艾滋病,又是一大严重问题.这是毒品对社会的一种新的危害.据1994年11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球已有1700多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其中400万人患上了艾滋病感染者中三分之二分布在非洲国家,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人数也在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几位德国研究者的大胆尝试.燃起了治愈艾滋病的希望之光 在2010年12月的美国《血液》杂志上。德国3所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称,其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一位43岁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这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结果——自艾滋病病毒1981年被发现以来,世界上还从未有任何一位病人被治愈。  相似文献   

19.
从首次发现艾滋病例到今天,人类与艾滋病的抗争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已使约2500万人死亡)。但据新研究发现艾滋病的病原体可能已在人群中传播100年。但为什么人类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发现它呢?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本文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索艾滋病流行与防治的社会结构模式,通过文献复习、现场调查和专家研讨,就国内外艾滋病流行与防治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艾滋病流行与防治的社会结构模式。艾滋病流行与防治的社会结构模式揭示了社会管理与服务和民生发展两大要素通过影响人群的生存状态、危险行为和预防措施等因素而影响着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的水平和态势。社会管理与服务不仅是政府自上而下地对公众的进行管理,还需要社会公众自治管理和服务,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格局。民生发展涉及到公民的就业、收入、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生活和安全等方面。而良好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和发展民生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艾滋病流行与防治的社会结构模型揭示了社会管理与服务和民生发展影响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治,而良好的社会管理、服务和发展民生是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