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3,(17):42-45
<正>别再觉得地球上只有人类一种高智商生物啦,有一些动物的智商,可能连人类都会感到惊叹。——聪明的无脊椎动物章鱼、鱿鱼、乌贼这些在铁板上超级常见的头足类动物,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它们的大脑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是最大的。而且也是十足的吃货,因为它们的大脑是围绕着食道生长的。和人的大脑非常相似,分为不同的区域,有处理视觉的,也有处理触觉的。它们也有非常强大的好奇心,也会无聊,并且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会使用工具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2.
即便黏菌(多头绒泡菌)也有“大脑”:那是一系列管状结构,通过扩张和收缩提供食物所在位置的记忆. 黏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能记住自己去过哪里,甚至能在迷宫中找到最短的路线.这些黏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脑,这让科学家对它们的记忆是如何运作的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3.
生活工作中,人们往往同时干好几样事情,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和家人交谈,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同时做几件事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对大脑有害。“一心多用”会影响正常的脑力活动,引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生命始于一个单细胞。到如今则由数万亿个细胞而组成。人类体内的细胞数量比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还多。每天有数十亿的细胞死去,同时又新生出同样数量的细胞。一旦受伤,超过十亿数量的细胞就会冒出来进行修复受损之处,生成新的皮肤、肌肉、血管乃至骨骼。但更了不起的是,这些细胞都能知道如何各司其职——是变成皮肤还是骨骼等。那它们怎么办到的?位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物理工程师丹尼斯·迪斯凯尔说道:"细胞没有眼睛,也没有耳  相似文献   

5.
一滴来自海洋表层100米内的水,其中都含有数干个自由漂浮的微生植物,这些就是“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这些单细胞生物包括硅藻与其它藻类,居住的地区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全球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所含的碳有6000亿吨重,而浮游植物占的比例却不到其中的百分之一。这片隐形森林个儿虽小,不过一点也不妨碍它们在地球上最关键的自然循环中记上重要的一笔。按说海洋浮游植物活动的最大效应,就是它们对于气候的影响:这些身形奇小的海洋住民,能够从大气中撷取温室效应气体,即二氧化碳(CO2),并将之储存到海洋深处;但直到不久前,还只有非常少数的研究者对此有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来讲,病毒有特定的宿主,植物病毒很少能在动物细胞中存活,细菌病毒也无法生活在动物和植物,但最近发现一种常见绿藻病毒竟然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能导致人类大脑功能下降情况。研究发现,绿藻病毒导致人类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称为海马区的大脑区域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绿藻病毒(ATCV-1)属成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淡水中,感染特定的单细胞、真核、无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7,(9):28-29
1.动物:猫的胚胎这张图片是猫怀孕两周时的胚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大脑和眼睛已经发育;同时,脊椎雏形形成,从颈部贯穿到尾巴;猫的胎儿发育到出生历时63~68天。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我们大脑的防卫长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这种通透性改变会导致体液中的炎症因子进入脑组织,进而造成抑郁风险,影响我们的健康。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长期的紧张焦虑会使人变得抑郁,饱受抑郁折磨的人不仅血液内的炎症分子会增加,而且大脑内也会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和同事发现了DNA结构后提出了"惊奇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意识的各种方面,不管是对家庭的深厚感情,还是对上帝的信仰,都只不过是大脑神经网络电活动的结果。克里克在1994年写到:"你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而已"。当这些网络收到刺激时,就会体验到构成我们生活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大脑将这些记忆存储起来,当存储它们的神经网络再次被激活时,我们就能想起这些记忆。尽管这种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很多生物体来说,蚁巢能为它们提供的不仅仅只有蚂蚁。生存环境稳定、安全、资源丰富的蚁巢还能为一些其他小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当然,前提是要能够和蚂蚁大军和平共处,其中就包括Maculinea蝴蝶。这种潜入蚂蚁巢穴的蝴蝶会通过模拟蚂蚁的声音蒙蔽宿主,从而在蚁巢里生存成长。这种Maculinea蝴蝶也叫"专性寄生虫",即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两类生  相似文献   

11.
1、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是一种可引起人类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在中国乃至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种类主要包括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和流行于非洲、南美洲的曼氏血吸虫。我们所在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协作组完成了对日本血吸虫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序列由近4亿个碱基组成,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占基因组41%)。我们从中共识别出编码基因13469个,其中有首次发现的与血吸虫感染宿主密切相关的弹力蛋白酶(elastase)基因。在与具有同等大小基因组的非寄生生物比较中,我们发现虽然基因数量相似,但其功能基因的组成却有较大差别:日本血吸虫一方面丢失了很多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如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和性激素合成基因等,这些营养物质必须从哺乳动物宿主获得;另一方面,扩充了许多有利于蛋白消化的酶类基因家族的成员。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血吸虫适应寄生生活,与宿主协同进化的重要特性。血吸虫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血吸虫生物学特点、分子寄生虫学、分子进化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为血吸虫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和新药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17):26-27
地球上不光有人,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不时做一些滑稽搞笑的动作,令人捧腹大笑。下面,咱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猴,猿和人     
狐猴、金丝猴、狒狒、长臂猿、猩猩、黑猩猩 ,这些动物园中的宠物人们非常喜爱。随着保护野生动植物观念的增强 ,人们对这些人类的近亲投以更多的关注 ,有关它们的行踪和趣闻经常见诸于电视和报端。但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 ,对它们的报道经常发生混淆 ,尤其是和我们人类最相像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 ,对它们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人发出疑问 :什么是猴 ,什么是猿 ,大猩猩和猩猩是否同一种动物 ,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生活习性如何 ,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以下将作一简单介绍。狐猴、金丝猴、黑猩猩等 ,包括我们人类 ,在动物分类学上都属于灵…  相似文献   

15.
人体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这个最高平衡系统就是大脑中枢系统,是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过外周神经指挥我们的内脏肢体。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通过针剌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王文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5,(3):44-45
<正>每次只针对一件事情,然后拆分成一些细小的步骤,这样很容易达到,而且会让你充满成就感。事实上,从今天起,你就可以从一些虽然小但重要的事情着手,尝试一下轻生活的快乐。1、罗列一份清单拿出一张纸,折成3×5英寸大小,或者找到一个索引卡。接着列出你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四到五件事。你需要问自己,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最看重什么?在你生命中你最想做的四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4,(9):36-37
正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想象。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在一个渺无生命的星系荒漠中孕育着生命的奇迹。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对这一问题持有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人类迟早会找到宇宙中其他的生命。但具体我们究竟将如何遇见我们的星系邻居,它们将会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还是我们想象中的ET外星人?这些问题就更加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在对老鼠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它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清除细胞"变得更加活跃,这些被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就像是微型胡佛电动吸尘器,当大脑连接变得衰弱和分裂时就会清除神经突触细胞。研究报告作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3,(1):76-77
为了观察北极熊,安娜·亨利与生物学家马提亚斯·布雷特带着摄影器材跑到了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可惜他们并没有和北极熊偶遇.不过,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群可爱的北极狐.那些北极狐高贵的模样让他们流连忘返.他们花了10天时间追踪这些北极狐,并拍摄了大量精彩的照片. 来自英国爱丁堡的摄影师安娜说:"其实北极狐非常的温顺,没有什么攻击性,而且它们几乎和人类没有什么接触,对人类没有什么敌意.我们和北极狐之间有很多的互动.我们能感觉到,它们对我们也非常感兴趣,就和我们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一样."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科学家在观察和研究中发现,蚂蚁一定程度上和人类社会的农夫非常相似,它们在5000万年就会种植"庄稼",并且还懂得"施肥"和"除草"。但有趣的是,这些"庄稼"不是稻米小麦,而是可供蚂蚁食用的各种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