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球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众多的生命,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能坚持不懈地去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珍惜地球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才有可能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地球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要牢牢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以地球为本"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一02),是继01星之后的又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运行2年),02星是地球资源卫星大家庭中一名重要成员。它的成功运行,不仅为我国,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地球信息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河北省土地沙化、矿山环境、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洋底部资源: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接替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国家管辖海域以外的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1 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这一广阔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是21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0-11
开展中山站一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地质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开发南极内陆地球物理探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了解东南极克拉通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寻找冰下沉积盆地、认识冰下地貌的形成过程、开展拉斯曼丘陵和格罗夫山地质填图和区域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及区域资源潜力评估。  相似文献   

6.
中巴资源地球卫星(简称CBERS)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是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地球,同时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服务,这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李家熙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在地质科研领域勤奋从事钻研仪器分析工作,并在一次次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缺水的大地     
<正>地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陆地上淡水湖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可供人们用于生活、生产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而且分布不均。尽管很多国家一直在努力保护水资源,但据联  相似文献   

9.
王丽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58-59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星移斗转深邃神秘。地球这颗孕育着万千生灵的自然天体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财富,它的形成、它的变化、它的历史,这一切都引起了人类的不懈探索。从远古的早期人类,到今天拥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智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地球的疑惑、思考和探索,何国琦便是探索地球秘密的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贮藏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据报道,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体总量达2.2 ×1011吨,其中30%~40%是纤维素,内含巨大的能量,相当于6.1~8.0×1011吨石油,是取之不尽的生物资源和能源.如果将如此巨大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相当于地球上总能耗的10倍以上.因此,一旦开发出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用以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11.
大陆动力学被认为是继板块构造理论之后地球科学中最有希望的新的突破点,这不仅是由于当前地球科学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主要来自大陆,更由于它直接与资源开发、减灾和改善环境等当今人类社会最关心的主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是支撑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创新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可真正运行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造成了数据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地学创新研究水平,减缓了地学大国向地学强国迈进的步伐。由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具有分散、海量、多源、异构和时空特征明显等特点,其共享尤其复杂和困难,已经成为地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国际前沿。项目通过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天文学等领域的40多个单位400多名学者10多年的协同研究,突破了分散科学数据持续共享的机制,攻克了分散、多源、异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集成方法、标准规范和关键技术,建成并运行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提供了持续的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可可西里湖一库赛湖区域化探工作,基本查明了测区内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及富集特征,应用该区化探、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结合本区数据资料,对该区资源潜力进一步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31-31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课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博士负责。这一课题由中国牵头,联合南美大陆的资源大国巴西和哥伦比亚,非洲大陆的资源大国埃及和南非、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开展了以下3个层面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35-39
1.国家重大需求分析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休戚相关。海洋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战略性后备资源宝库,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加剧,在海洋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近日发表论文指出,人类其实应该在土卫六上建立新基地。尽管土卫六仍与地球相去甚远,而且被浓浓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大气也不适宜人类呼吸。但这颗深橙色的星球和早期地球十分相似,也许可能存在微生物、或至少存在类似原始生命的化学成分,表面辐射强度比火星要低,其引力也可以让我们在表面行走(约为地球的14%),以及各种可用来产生能量的资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土卫六上的液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球资源利用、自然灾害应对等全球性科学问题的角度阐明了构建公共的地球与空间微物理场探测共享系统、建立地磁定位导航等应用系统以及它们在气象、水文、海洋、地震、生态、环境、医学、工业、农业、交通等相关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提出了研究设想;预测了地磁研究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地磁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的科技活动产生地球数据,地球数据又是形成地球科学假说、模式和理论的根据。同时,当代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等等,越来越多地需要地球信息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人们感念黄大年的不求私利、赤诚报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去世,年仅58岁。人们深深敬仰、怀念这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当代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同时,海洋也是资源的宝库,海洋的矿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多倍,海洋的食物资源也超过了陆地的1000倍。因此,海洋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被誉为地球的“第六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海战场不再单纯是海面上的战争,它还将在数百米、千米深的水下进行,甚至在海底世界的平原、河谷和崇山峻岭中上演另一场激烈的“地面对抗”。深海作战平台即将开辟海洋深度大都有数千米以上,但由于现有材料强度不够,因而现代的所有潜艇的下潜深度只有数百米。据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