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鲁迅小说《故乡》和《社戏》所确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不仅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模式之一,而且还内含了"风景"的不同审美范畴。由此,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对鲁迅"归乡叙事"传统接续的同时,也于"风景"中寄予了不同的审美理想、文化理想。其中,徐则臣、李云雷、甫跃辉等"新生代"作家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对鲁迅"归乡叙事"模式与"风景"进行了改写,在接续鲁迅的"归乡叙事"传统的同时呈现出"风景"在小说中日渐消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和王安忆的"文革"写作中,渗透着青春记忆。两部作品讲述的都是在"文革"大背景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发生的故事。其可贵之处在于,两位作家在历史观念和文学叙写方面,有很多气韵相通之处。她们都选择了与宏大叙事方式不同的叙述和书写方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观照历史和历史格局中的女性,并藉由独特的女性视阈,完成她们对特殊的历史和扭曲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创作跨度大、作品众多,自她80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其小说主题多变、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日趋成熟,这与她的叙事模式、语言风格、创作态度等息息相关。王安忆采用新颖独特的空间叙事方式建构小说,通过不同叙事线索的交叉、平行,加深文本意味。她将抽象性的叙述语言和阐释分析交汇在一起,促使作品思绪飞扬、蕴含诗意。作家擅长对琐碎的日常生活进行哲理思辨,并将其植根于纷繁复杂的意象之中,从而扩展作品的释义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都市文学创作中,张爱玲和王安忆两位女作家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们都把手中的笔对准了那些他们自身并不属于的都市“小市民”生活,展示了她们的文化形态和真实生动的人生欲望,并把都市人嘈嘈杂杂、零乱琐碎的日常生活情形和对人性深刻、细腻的体察与时代变迁中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动结合起来。张爱玲和王安忆这两位生活在上海的现代都市女性,她们对都市民间文化和市民生活的关注与热情,显示了接受过五四新文化传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对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大悲悯和真同情。张爱玲和王安忆毕竟是两个时代的人,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动足以使苍海变桑田。生活于乱世之中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感受与理解多了一份茫茫无边的苍凉和彻骨的凄冷。成长于太平盛世之中的王安忆对世俗人生则多了一份富于智慧的平和与安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和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分别述说了两个来自上海的青年女性白流苏和逢佳在香港发生的情爱故事。将这两个相隔了近半个世纪的情爱故事放在一起参照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人性的永恒和两位作家对人世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5.
短信文学是一种真正来源于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学形态,它大都是由草根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现象或本质,发掘和记录人类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考察发现,短信文学是一种最本色的对底层生活的自我叙述,标志着底层文学的崛起。短信文学以日常生活为叙事主体,在对日常生活丰富感性的体味和实现其感性满足的过程中,推动着文学理论走向一种生活的诗学。  相似文献   

6.
白蛇传传说现代作家文学书写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文艺为政治服务”号召下的“大我”宏观政治语境书写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的“小我”人性化审视书写。这两种书写范式实践了由宏达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转型,表明了不同时期人们遭遇的不同困惑以及应对的态度。两者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差别巨大,在整个传说的传承中发挥的价值功用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小说的本来意义为理论基点,从文学自身发展和外部因素促发两个方面探讨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指出小说发展的一种路向一个人化叙事。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张梅是执于探询城市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反映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努力。两人在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和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相通相异之处,分别体现了她们对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这一命题怕不同诠释、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女性的物质及精神生存状态的精神关怀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其创作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俄苏文学、欧美文学、拉美文学以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审美品格、文化特色给予其多重启迪,透视作家的创作.我们发现她始终在不断追求创新,寻求突破。外国文学对于王安忆而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资源,更是一个反观自我的窗口,本文试图通过对她创作过程的梳理以勾勒出其外国文学接受的图谱。  相似文献   

10.
戴来是新生代作家中风格独具的一位。她以优裕从容的写作姿态,在孜孜不倦中瞩望着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学天空。节制、内敛、紧张的叙事中书写着孤独苍凉的都市人生;满怀着对人的主体性存在的追问和期待;深藏着作家温热、真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我在<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一点理解>一文中曾经说过自己的写作计划,要进一步讨论当代文学的"中年危机"现象,但是在开了一个头以后,就迟迟没有写下去.这过程中自己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在去年六月复旦大学召开的"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主办者有意安排了两群不同年龄层的作家——一群是中坚作家:莫言、余华、王安忆、苏童等,另一群是当红的年轻作家:蔡骏、韩松、飞氘、张悦然、郑小琼等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欲望在当下文学语境中的状况,以墨白的《欲望三部曲》为切入点,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凸出墨白《欲望三部曲》叙事策略的不同。《欲望三部曲》展现了作者对于文体的创新,对人类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的深层探索,让我们看到在繁多的低俗"欲望"叙述之外,还有其他人在独立坚守精神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诺拉·沃恩的《寄庐》,作为自晚清以来西方人的中国叙述文本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尝试,因着叙述者富于传奇的复杂身份、起于华北而贯穿南北的空间视野、深人中国大家族内部极为私密的个人情感与关系领域以及女性细腻敏感的日常生活体验等,而超越了同时代不少西方人的中国叙事试验,成为一部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消费化的文学市场中,物质膨胀,精神扭曲,文学的审美乌托邦不断被欲望主义的书写所掩盖,一些作家在消费主义的牵制下采取了向市场妥协的姿态。作家裘山山对于日常生活的把握和书写,对于人性和理想的展望,开创了文学创造的新的动力,也为建构新世纪文学的审美取向产生了新的文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根源问题,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韦伯和李约瑟为此作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都存在一定的偏颇与误区。通过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发现,两种文明差异的根源,在于古代哲学传统的思维路向不同,即东方哲学主要是沿着将事物抽象为具有统括意义的概念的路向发展,而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沿着将事物"提炼"为具有生发作用的"微粒"的路向发展,它们刚好是两个路向的极端。尽管两种文明都不可缺失,但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学创作日益陶醉于苦难叙事,其本质是作家对现实矛盾的技巧性躲避。阎连科的创作曾一度迷恋狂想中无望的乡村苦难,《受活》则显示了些许危机消解的转型。对乡土中国的困境与残缺生活展开极端描写的背后,呈现的是作家面对这个时代内心的荒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并且满足商业化要求的欲望在日益压榨着作家的心灵空间,在文学上表现为一种冷漠的美学征兆。阎连科小说创作的转型表明,作家不应放弃对人生的希望和对世界的敬意,从而走出对苦难失真造作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具有了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为满足大众日常审美兴趣,部分作家与出版商追求欲望写作.偏爱感官刺激与快乐,按市场规则来运作文学,消费娱乐性较为鲜明。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