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福建农林大学日前宣布,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该校张亮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睡莲基因组和早期开花植物进化"。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睡莲基因组,并发现了调控睡莲花色花香合成的关键基因。通过比较自然变异的白色花瓣蓝星睡莲与蓝色花瓣的转录组,张亮生团队发现蓝色花瓣合成途径中的两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父母来说,这是终极版返校礼物,一个保护使用者免遭炸弹爆炸伤害的背包。但这种书包保护全部重要器官,却没有对四肢提供保护。尽管如此,27岁的设计师希拉·拉姆依然认为这种只重5磅多的书包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拉姆说:“我设计这种书包的目的是让它在一个紧急或恐怖袭击事件中,发挥基本掩蔽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聋猫与基因缺陷有关。负责眼睛呈蓝色和决定毛皮呈白色的基因属于同一基因组,而变聋与眼睛的颜色又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统计来看,地球上5%的猫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4.
集束炸弹     
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这是一种将子炸弹捆扎在一起便于挂载与投放的航空炸弹。弹束可在机舱内挂或外挂使用。集束方法有箍带捆扎式(如图)和梁式集束架两类。箍带捆扎式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释放箍带,子炸弹即分离。梁式集束架是将各子炸弹紧固在梁架上,再由保险钢索锁定,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打开箍带,子炸弹分离。集束炸弹由数个至数十个子炸弹组成。子炸弹有爆破、杀伤、燃烧、教练等多种类型。杀伤子炸弹能产生大量碎片,用以攻击大面积有生力量;燃烧子炸弹多为集中型燃烧弹,构成集中燃烧火种,用以引燃和烧毁军事目标;爆破子炸弹有贯穿一定厚度的防护层和突入掩体内部爆炸的作用。为便于多装载,子炸弹外形一般大都制成圆柱形或球形等。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集束炸弹,但从60年代才得到真正发展。集束炸弹携带子炸弹数量多,撒布均匀,覆盖面积大,对地面目标可产生多种毁伤效果。但由于受弹架结构限制,子炸弹集装有限,散布面积和密集度较小,效果有限,所以集束炸弹现已逐渐被航空子母弹所代替。当前集束炸弹基本上退出现役,但有少量库存备用。(摘自《惯性世界》1999年2期)图 箍带捆扎式集束炸弹  相似文献   

5.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的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带来了明亮而节能的白色光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诺贝尔奖的意义,文章对LED的发光原理、发展历程及获奖者的主要贡献等作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6.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4,(3):I0004-I0004
<正>别名:角鸡、松鸡分布:青海、甘肃、宁夏、四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鸡类。全长约90厘米,体羽青灰色,具金属光泽,披散如毛发状。头顶和枕部密布黑色绒羽;两簇白色耳羽呈短角状;面部裸皮鲜红色。飞羽带褐色,具金属紫蓝色外缘。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枝披散下垂如马尾,两侧尾羽基部白色,其余为紫蓝色。嘴淡红色,  相似文献   

7.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12):56-56
1943年8月27日,盟军军舰"白鹭"号与另外一艘军舰在大西洋上的比斯开湾护航时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两架德国"道尼尔"D0-17轰炸机向它们发射了4枚制导炸弹,其中一枚准确地落在"白鹭"号甲板上。剧烈的爆炸使舰上225名水兵魂归大海。而让"白鹭"号舰毁人亡的德军这一秘密武器就是编号为HS-293的制导炸弹。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德国人就在他们的轰炸机上装备了这种有  相似文献   

8.
<正>提及精确制导武器,人们首先想起的现代战场上的各种导弹和智能炸弹。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就研制出"弗里茨X"和HS293两款"智能炸弹",并在战场上取得良好效果。面对这种闻所未闻的武器,盟军被吓出一身冷汗,军中甚至谣言四起。不过纳粹德国的天才武器设想并没能挽救"第三帝国"的命运。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战列舰罗马号平静地行驶在地中  相似文献   

9.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16):16-17
突尼斯地中海沿岸有很多颇受欧洲人欢迎的休闲度假城市,这些城市大都有大片金黄的沙滩,细软的沙子有"金粉"之美誉。距离首都突尼斯市约两个小时车程的苏赛位于突尼斯东部沿海。这里平静美丽的海岸和热情好客的人们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沿着海滨慢慢前行,可以到达闻名遐迩的康塔维旅游中心。它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纯净的白色和蓝色完美无瑕地复制了突尼斯乡村风格的魅力。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在漂亮的橱窗旁停下脚步欣赏,静静地看停泊在码头的游艇,高高的桅杆划破天际线。去露天的茶座小憩,迎面吹来的是清新的海风,那是地中海的味道。这些优美的建筑无损于苏塞的文化遗产。相反,它们证实了苏塞还是过去的苏萨,是一个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吉喆 《科学大观园》2010,(12):39-40
<正>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雅人使用的蓝色染料的成分。据了解,玛雅人推崇和喜爱蓝色。他们将蓝色同其宗教中的雨神联系在一起,在祭神求雨时,会将作为祭品的人和物都染成蓝色,然后扔进称为"圣井"的祭祀池中。另外,在玛雅人的壁画和其他物品上,也都发现过这种蓝色染料的痕迹。这种不易褪色的染料成分是由一种靛青植物的提炼物和被称为坡缕石的黏土矿物中提炼的。但这两种成分如何被制成一种  相似文献   

11.
, 《科学大观园》2012,(23):6-7
美国开启了对核武库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翻新计划,首先获得升级的是B61核炸弹,预计未来5年将耗资约100亿美元,因此该升级计划也被称为"镀金的核弹项目"。不过奥巴马政府认为,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诞生于冷战背景的B61核炸弹不但曾经是美国空投核武器的基石,未来仍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B61不仅将被改造成世界首个精确制导核炸弹,而且将被挂载在美军未来主力战机F一35上。美国史上最昂贵的核武翻新计划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着手削减军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雄鸟全长53~68厘米。额、头顶和耳羽为黑色,脸的裸出部分为金黄色,头顶有一对蓝色肉角,发情时能膨胀突出。颈为红色,上体粟红色,布满白色带粟红色边缘的眼斑。下体为烟灰色,带暗色羽缘。尾黑色。雌色上体褐色,布满白色圆斑及黑杂纹,下体及两胁为暗褐色并杂有棕色和灰白色羽缘。尾黑色。  相似文献   

13.
集束炸弹     
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这是一种将子炸弹捆扎在一起便于挂载与投放的航空炸弹。弹束可在机舱内挂或外挂使用。集束方法有箍带捆扎式(如图)和梁式集束架两类。箍带捆扎式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释放箍带,子炸弹即分离。梁式集束架是将各子...  相似文献   

14.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11,(15):I0004-I0004
小熊猫体型肥圆、似猫非猫,体重5千克左右,体长40~65厘米。体背毛红棕色,眼眶和两颊有白斑,连嘴周围及胡须也是白色。蓬松而长长的尾巴有棕色与白色相问的九节环纹。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有竹林分布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内,晨昏外出活动觅食,白天隐藏于石洞或树洞中休息。集小群活动,有较同定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5.
杨静 《科学大观园》2011,(20):31-31
素有艺术家天堂的西迪布赛,坐落于地中海滨的岬角上,距离突尼斯只有20公里,是突尼西亚境内最美丽的地中海村落。据说当地的居民许多是为了躲避西班牙的宗教迫害而迁居此地(13世纪左右),所以小镇融合了安达鲁西亚与阿拉伯的建筑风格。这个北非小镇之所以称它为"蓝白小镇",是因为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如此单纯,却是如此美丽。整个小镇是沿山势蜿蜒而上的,布  相似文献   

16.
正乔素凯带领的团队,是国内唯一一支核燃料组件特殊维修专业技术团队,他就像是修复核燃料组件的"白衣天使"。头戴白色帽子,身穿一套白色工作服,戴上白手套、面罩,穿上标记有数字46的白色厚底鞋,乔素凯走进核电站的最深处,那里有一个蔚蓝水池,美丽的水面下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核燃料。乔素凯就像是修复核燃料组件的"白衣天使"。每18个月,核电站要进行一次大修,三分之一的核燃料组件要被置换,同时要对有  相似文献   

17.
放眼望去,四下一片空旷,映入眼帘的只有头上的蓝色和脚下的白色,周围万籁俱寂,静得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方向已经无法辨别,人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样。站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乌尤尼盐湖,每个游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到盐湖去探险乌尤尼盐湖位于南美国家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东西长250公里,南北最宽处150公里,总面积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科学大观园》2007,(19):40-41
据澳大利亚和美国媒体最近报道,驻关岛的美军B-52战略轰炸机群日前举行了一场代号为"绿色闪电"的军事演习,携带钻地炸弹飞赴澳大利亚,演练轰炸地下目标。对此,国际媒体和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B-52战略轰炸机是在进行临战训练,模拟轰炸伊朗地下核设施。  相似文献   

19.
据我国古书记载,在昆虫世界里还有一些啃食金属的虫子。《岭南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684年,清代一个官方银库发现几千两银子不翼而飞了。官员们大为惊恐,以为已被人窃走,便到处追寻踪迹。后来,人们在墙脚下发现一堆闪闪发光的银色粉末,扒开粉堆,里面有个白蚁窝。难道白蚁竟是盗窃犯?白蚁啃食金属或许只是个偶然事件,但是确实有一些昆虫,比如蝙蝠蛾,是以啃食金属为生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通信架空电线上的铅质金属保护层常常遭到破坏,每年由此造成的通信故障多达二三百次。人们做了一番调查,原来罪魁祸首是蝙蝠蛾的幼虫。这种昆虫的…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工程师们,在甲虫身上安装无线电发射机"背包",并利用这个背包控制甲虫的飞行,这在研制半电子昆虫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工程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无线电发射机控制甲虫的起降、空中盘旋和转向。这项技术的成功意味着半电子昆虫会在未来的某天能在灾区执行侦察任务。此外,工程师还表示,无线电控制甲虫飞行的方法,能让生物学家们进一步了解这种昆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