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长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3):13-16
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在应变率跨越 10 - 4- 10 1量级的范围内的拉伸力学性能作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PBT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 ,其拉伸力学性能对应变率的敏感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 ,并讨论了有关材料参数与应变率的关系 ,给出了相应的拟合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4.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法(TGA)探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热降解的动力学,揭示了PBT的热稳定性、热解反应级数和热解活化能。以高纯度氮气为载气,在不同载气流量、不同升温速率下对PBT进行降解,通过失重曲线和微商曲线分析其结构的稳定性,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PBT作为工程塑料在高温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在N2中降解过程为一阶失重,流量对降解几乎没有影响;增大升温速率,分解的起始温度、失重平衡温度和最大失重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PBT的热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降解前期,即失重率在25%~50%之前,可视为零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261.3kJ/mol,降解反应的中后期直至完全降解,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平均活化能为186.7kJ/mol。升温速率对两段降解的温度区间划分有影响,随着升温速率增加,零级反应温度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5.
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初始密度的泡沫铝进行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得到了泡沫铝材料在中低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结合分析含多种内变量的粘塑性本构模型的物理意义,推荐了适合于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推荐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比较好,该模型和实验结果均反映了泡沫铝材料的应变率负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6.
用液相色谱法分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解聚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甲醇解聚的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降解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两种单体。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DMT,建立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其实验操作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1,y/y),检测波长254nm。测定结果为DMT含量在0.005-0.25μg,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具有高色谱分辨率、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织造布进行改性,提高其表面润湿性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壳聚糖为接枝单体,烷基糖苷为溶胀剂在氮气保护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接枝单体丙烯酰胺和壳聚糖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XR... 相似文献
8.
软土三维各向异性弹粘塑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真三轴试验所得到的破坏面在Л平面的形状,提出能够反映应力诱发各向异性的体积蠕变方程及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材料结晶动力学不仅是高分子物理理论难题之一,也是材料物理最为关注的问题.采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对高分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样品玻璃化转变阶梯逐渐减弱;(2)在某一等温温度下,样品的冷结晶峰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且熔融峰所处位置逐渐向高温区域偏移;(3)在相同等温时间下,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PBT样品的熔融峰所在的位置逐渐向高温区域偏转,并且不同温度下所得到的熔融峰产生了不同的晶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简单的机械模型导出了岩石类材料在损伤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适合与岩石类工程材料的内时定义的适当修正,将材料所受围压和应变率引入到本构关系中,导出了岩石在围岩压条件下的内时粘塑损伤本构关系,用所建立的本构方程描述了石岩在围压条件下的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岩石的动态损伤使得材料的抗力明显降低,围压使得材料的抗力明显增加,考虑损佃的本构方程比未计及损佃的本构方程更好地描述了在围压条件下岩石动态损伤的实验现象。这一工作对深层岩石动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增广拉格朗日法将广义粘塑性引入极限分析,对土质地基的稳定性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差示扫描量热谱(DSC)、裂解色谱(PGC)和化学降解色谱(CDC)研究了PET/PBT共混物和P(ET-BT)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热转变,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GC和CDC法是组分分析最可靠的方法。~(13)C-NMR法是鉴别共混和共聚链结构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组分比的测定,CDC法最灵敏,PET和PBT的检测极限为0.5%,相对标准偏差<1%。 相似文献
14.
15.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