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巴彦浩特盆地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巴彦浩特盆地的沉降史作了定量方面的研究,认为巴彦浩特盆地是在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共经历了两个隆升期和三个沉降期,两个隆升期是:三叠纪—早侏罗世、晚白垩世;三个沉降期是:志留纪—二叠纪、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及第三纪—第四纪.相应地形成了四种类型的盆地,即志留纪—二叠纪前陆盆地(南部坳陷带)、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东部坳陷带及其以东地区,为贺兰裂陷槽的一部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及新生代的坳陷盆地.晚古生代时,沉降主要发生在盆地的南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内,侏罗纪时,南部坳陷带隆起,西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为主要沉降区,受断陷活动控制,其间为中央隆起带分隔.早白垩世盆地全面下沉,成为统一盆地  相似文献   

2.
李鑫  余诚 《科技信息》2010,(7):366-366
临清坳陷东部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系地层发育了大套煤层及暗色泥岩,该套地层保存完整,埋藏深度适中,具备形成煤成气成藏的物质基础。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丰富,包括溶蚀孔洞、晶粒间溶孔、裂缝和大量的微孔隙,并具有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样式,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主要断层控制的圈闭对二次生烃生成的油气有良好的保存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近源成藏。而部分后期活动的断层,对古生界油气的保存不利,但此类断层沟通了幔源气运移,为寻找非烃气提供了有利条件。综上地质研究表明,临清坳陷东部煤层气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成藏条件.巨大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临清坳陷东部4口井35块石炭-二叠系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模拟技术对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以发弱黄色、弱蓝白色-白色荧光及不发荧光的气相包裹体为主,少见弱蓝绿色和弱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样品中检测到大量裂缝和孔隙沥青及沥青包裹体,早期油藏遭受破坏,以天然气成藏为主;石炭-二叠系至少存在5幕与油气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第一成藏期距今171~148.5 Ma,主要为油充注,第二到第四成藏期以天然气成藏为主,成藏期分别为距今141.9~95.7 Ma、51.0~33.1 Ma和19.7~2.5Ma,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的第三、四期,处于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辽河盆地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的准三维 ( X,Y和纵向的地质层段 ,加时间 )模拟 ,采用热模拟实验生烃率法建立了辽河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准三维计算模型 ,计算了不同层段在不同时期的生烃强度与生烃量 .在计算辽河盆地生烃量的同时 ,亦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 .模拟结果表明 :辽河盆地生油量为 70 0 .8× 1 0 8t,生气量为 5 9.6× 1 0 11m3 ;在 35 0 0 m以下生油量为 341 .3×1 0 8t,生气量为 1 8.8× 1 0 11m3 .西部凹陷的生烃量最多 ,东部凹陷的生烃量次之 ,大民屯凹陷面积最小 ,但有很好的生盖条件 ,其生气量与东部凹陷相当 .根据排聚系数估算出辽河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为 1 439.87× 1 0 8m3 .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临清坳陷东部典型预探井太原组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有机质丰度中高古7井和高古4井的有机质丰度较好,而德古2井和聊古2井则相对较差.有机质类型除高古4井和高古7井泥岩为Ⅱ1型干酪根外,其余均为Ⅲ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高古4井和德古2井达到中成熟阶段,而高古7井和聊古2井仅为低成熟阶段.煤系烃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位于潮坪相的高古4井和高古7井形成的煤系烃源岩质量较好;而为泻湖相和台地相沉积的德古2井和聊古2井形成的烃源岩质量相对较差.构造演化中喜山期断层活动是造成临清坳陷东部不同构造带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清坳陷东部典型预探井太原组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有机质丰度中高古7井和高古4井的有机质丰度较好,而德古2井和聊古2井则相对较差。有机质类型除高古4井和高古7井泥岩为Ⅱ1型干酪根外,其余均为Ⅲ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高古4井和德古2井达到中成熟阶段,而高古7井和聊古2井仅为低成熟阶段。煤系烃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位于潮坪相的高古4井和高古7井形成的煤系烃源岩质量较好;而为泻湖相和台地相沉积的德古2井和聊古2井形成的烃源岩质量相对较差。构造演化中喜山期断层活动是造成临清坳陷东部不同构造带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类型及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清坳陷东部为一中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实测并系统分析了盆地内7种与渍气聚集有关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叠架形式,探讨了其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生、储、盖层条件分析油气聚集的基本规律,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延长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潜力.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油藏分布受延长组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排烃强度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紧邻生烃坳陷的流体低势区;有利沉积相带是三角洲油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往往距生烃坳陷近,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位置优势,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高渗透储层是油藏高产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长6、长8地层中存在相对高渗透砂岩储层,油藏的高产往往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塔东北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过程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东北的孔雀河地区在区域构造上横跨满加尔坳陷和孔雀河斜坡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长期的构造演化、多期的构造运动及生排烃史造成油气勘探难度较大,油气分布规律很不清晰.作者从孔雀1井、英南2井、龙口1井、满东1井等含油气构造的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成藏演化过程,总结了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演化模式,认为主要成藏期为喜马拉雅期.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处于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成熟度低,分布局限,贡献不大.孔雀河地区油气源主要为早期古油藏裂解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濮凹陷文留斜坡的石炭二叠系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烃源岩曾发生多次生烃演化的问题,采用构造—埋藏史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EASY%R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探讨了石炭二叠系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结果表明其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三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其分别发生在海西—印支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得出了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文留斜坡是有望实现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更大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城晚二叠世树皮体成烃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中的主要组分——树皮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成烃演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树皮体的生烃潜力(S1+S2)和氢指数(HI)都较高,分别为297.1和491mg/g;在高成熟条件下树皮体仍能生成大量烃类物质,其生烃高峰期集中在VR0为1.55%左右;烃类组成以轻质烃(凝析油或轻质油)占绝对优势,湿气次之,并且烯烃含量较高(此现象与开放体系热模拟有关);气态烃与液态烃演化规律相似,据此可以认为,气态烃很大一部分是由液态烃进一步裂解来的。  相似文献   

13.
夏凌青在文献中给出了Banach空间一致凸性的一个充分条件,该文将结论推广至局部凸空间.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烃模式之前要先将剥蚀区采样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第三,剥蚀区烃源岩排烃历史过程中其排烃率在抬升剥蚀阶段不是减小的,而是保持不变,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第四,在对剥蚀区有效源岩厚度进行统计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然后再进行有效源岩厚度统计。  相似文献   

15.
百色盆地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孤立台地和台间海槽碳酸盐岩.根据百色盆地周缘大量露头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及色质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分析了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针对地表烃源岩样品具有高热演化、低丰度的地化特征,在有机质丰度的热解损失和地表风化损失校正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计算烃源岩生烃强度.在综合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和生烃强度的基础上,认为百色盆地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低-中等级别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综合评价四川盆地陆相烃源岩,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成
熟和生排烃史。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热力学、生烃动力学模式、机制及相关地质模型,其次,选取古热流值、沉积
水表面温度、古水深作为模拟参数,对四川盆地重点研究区20 多口井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陆相系烃源岩
具有3 个生烃高峰期和两个排烃高峰期,成熟及生烃史总体表现为“分区演化、差异成熟、西早东晚”。层位上须三、
须五段生、排烃量较大,其次为下侏罗统和须一段,总的排烃效率以须一段和须五段较高。平面上川西地区生烃量最
大,其次为川北-川东北地区和川中地区。研究认为:以须家河组和中、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油气系统分别是川西地
区和川北-川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贵州中西部地区煤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模式。石英小玻管热模拟实验和红外光谱对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分析表明, 盘县煤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主要成分是均质镜质体和丝质半丝质体, 主要生成物是短链烃, 显著生烃的起始温度约为300 ~350 ℃。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山东临清狮猫为供体,普通家猫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以有效超数排卵方法使供体排卵,然后与临清雄猫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受体同样处理,但不使其受精、供体受精后6—8天剖腹,冲出桑椹胚胎,移植到受体,结果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东部的一系列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或位于郯庐断裂带内,显然,这些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作者以郯庐断裂两侧主要坳陷的构造沉降历史恢复为基础,分析了郯庐断裂两侧各坳陷古热场演化的差异性、主要烃源岩发育及品质的差异性,探讨了郯庐断裂活动与两侧坳陷成烃演化的内在联系,认为郯庐断裂对两侧坳陷的成烃、成藏具有宏观控制作用,而坳陷周缘及内部的构造(断裂)活动则对其在坳陷内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会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578-6582
松辽盆地南部德惠断陷深层源岩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尚不明朗。在生烃热模拟实验基础上,利用化学动力学法对研究区深层烃源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德惠断陷营城组和沙河子组总生气量为11.1×1012 m3。从生气量结果可看出,德惠断陷具有较高的勘探潜力,为松辽盆地南部勘探的重点洼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