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旧城更新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能勾勒出一个关于旧城更新的理论框架,并说明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提出旧城更新的整体、动态、弹性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旧城更新中城市形态的延续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1):58-61
保持“文脉”与“人情”是当代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城市形态及其文化内涵应在旧城更新中得以延续并有所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石河子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Depthmap软件模拟,建立旧城中心区的凸空间量化模型,从空间组织层面对中心区的开敞广场空间、半围合休憩空间和围合广场空间进行软件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开敞广场空间的通行人数和长时聚集人数最多,短时停留人数较多,空间渗透性、可达性和聚集性均最... 相似文献
4.
旧城更新是关于城市生长的一个命题,本文对其内涵和使命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义,并就城市的保护、整治、开发和蔓延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城市旧城区土地空间的更新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旧城商业步行街。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旧城商业步行街存在空间低效、传统商业逐渐衰落等问题,而传统的更新方法难以呼应现实需求。基于此,从空间更新理念、利用效率和更新再利用模式3个方面对旧城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更新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更新、激活、织补三大策略,并以贵州省贵阳市市西路商业步行街为对象加以研究,以期能为类似情况的商业步行街空间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旧城区的实情出发,提出街区现有劣势是江岸区旧城更新必要性的表现,街区现有优势是江岸区旧城更新的基本条件,街区经济的科学发展是江岸区旧城更新的首要目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地下商业街建设谈西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目前城市发展现状,通过对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商业街建设的具体举措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周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0):69-73
回顾了20世纪初广州的城市建设过程,总结了这一过程中广州表现出对传统城市形态继承和城市发展地域性多样化形态并存的特点。对其中的原因,如城市发展中始终渗透着商业文化意识、城市发展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城市发展有赖于华侨投资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开封市中山路的历史沿革和地域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探讨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商业街更新设计之中.认为在商业街的更新设计中,应强化历史文化特色,重塑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结合目前城市发展现状,通过对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商业街建设的具体举措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将空间句法的拓扑分析和GIS的定量分析结合,以上海市区为例,试图解释城市道路网结构对城市商业中心布局及等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道路网拓扑结构对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具有高度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都倾向于位于轴线的集成度较高(轴线颜色为红色系列)的地区;此外,商业中心的等级与各自范围内轴线的控制值、连接值和局部集成度成正比,即轴线控制程度高、连接值多、局部集成度高的商业中心其等级越高,而与全局集成度和总深度的关系则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再者,智能度散点图显示,五个等级商业中心的局部空间智能度高于全市智能度,即表明各级商业中心倾向于位于全市范围内可被感知性较高的“智能”区域。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泉州古城为例,利用多源数据构建街道活力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建立包含街道物理环境影响因素和宗教文化影响因素的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宗教建筑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宗教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关系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街道活力与街道两侧的寺庙宗祠的数量呈负相关,香火旺盛的寺庙宗祠会提升附近街道的活力,但与寺庙宗祠距离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寺庙宗祠入口设置广场或宽敞的步行区可以集聚人气,并在寺庙宗祠周围布置商业或与其他景点结合以形成连续的活力点,有助于提升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商业街的定义以及我国商业街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商业街的作用,针对我国商业街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老街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阐释。这种阐释可从三个方面来领略:一是格局的肇建与变迁;二是名称的起源与嬗替;三是所经历的人事沧桑。由此三条途径,大致可获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8.
19.
从经济规模、交通运输、居民生活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活力等5个方面,构建了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方程,再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公因子得分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活力的影响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次之,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青海、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规模、交通运输、居民生活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活力等5个方面,构建了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方程,再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公因子得分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活力的影响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次之,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青海、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