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的行政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行政文化是由行政人员创建和发展的,并且是由行政人员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探讨和谐行政文化与行政人格塑造的辨证关系,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行政文化和塑造高品质的行政人格,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定义从生态角度讨论了行政人格与行政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服务型政府行政人格向度及其文化塑造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行政人格塑造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人格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行政人格三维度——知、情、意发挥各自的功能并和谐统一于人格结构中。“仁”、“智”、“勇”作为孔子理想人格的三大构成要素,为当代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汲取“仁”、“智”、“勇”人格三要素的精髓,赋予孔子人格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以培养行政人员人本的道德情怀,建构和谐的智能结构和培育勇敢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顾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31-232
作为政府行政活动的灵魂,行政文化对于确保政府行政目标的实现、协调组织内部关系、促进行政精神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使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同时也使其保持着显著的旧特征并顽固地影响着中国行政。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政府的行政活动及相应的行政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行政文化已进入激变、再生的重要关头。本文将着重从现实应用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正价值,即传统行政文化中对于现代行政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的积极因素,并分别探讨将各项积极因素应用于当代中国政府行政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行政管理的价值观,作为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领域有关行政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是其行政管理价值生活实践和知识的凝结、升华、表现为一系列行政管理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廉政、勤政和行政人格是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价值观的三个基本要素。廉政,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基础。勤政,是行政管理的价值核心,是始终保持国家的活力、提高行政效率、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关键,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三重价值座标的交汇点。行政人格作为行政管理的价值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评价国家公务员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6.
行政文化创新对我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正视当前的行政文化面临的根本性的冲击与挑战,建立开放型的行政体制文化,用法治文化取代传统人治文化,转变传统行政伦理观念,培养和塑造健康的行政心理,重建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契约对行政人格的影响机制,认为心理契约的形成发展过程是行政人格塑造的原动力;心理契约的结构类型制导着行政人格层次升华;心理契约的违背导致行政人格丧失。提出重塑行政人格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分别是保持心理契约的平衡发展和通过引入激励式管理来重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8.
行政人格具有多种对内对外功能。行政人格对内功能主要表现为价值定向、动机整合、行为调控等功能;行政人格对外功能主要体现在榜样激励、体系维护、社会辐射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万能的和无条件的。其域限为行政人格本身价值的可效性、行政人格的功能对象的可纳性、行政人格的道德环境的可宜性。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建设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政文化构建的角度探讨了行政改革的深化问题,认为只有行政人员树立起科学的行政意识、正确的打政价值观念和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才能走出以往改革的误区,建立起精简、效能、统一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汪艳琴 《科技信息》2009,(8):137-138
儒家和道家的先哲们,毕其终生,塑造着各自的理想人格,其睿智的人生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具有启迪作用。本文从儒学讲道德、重进取和道学贵自然的角度来研究儒、道理想人格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以期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契合与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席洪强 《科技信息》2011,(33):147-147,159
本文是由"留学生刺母"案件引起的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健康问题的思考。人格是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健康的人格不仅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探究影响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志强 《科技信息》2008,(2):204-204
古代中国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实践造就了传统行政文化,传统行政文化的特征包括传统行政思想、行政心理和行政观念三个方面,至今仍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发生着影响,阻碍着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进行。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不能不正视这些影响,要肃清这一危害,就必须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深刻认识和分析各种消极影响的外在表现,积极应对,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应探求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语文教育要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必须探求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新理念,即既要从认识论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受教育者探索品质的养成;又要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受教育者道德意识的觉醒;还要从美育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美",以促使受教育者自由心灵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格的理想化或健康化 ,难以回避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 ,而孔子思想是主要渊源。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仍然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人格思想 ,其中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很值得关注。其关于道德上君子与小人的人格划分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利益倾向 ;既正视人的利益追求 ,又强调遵守规则的富贵正道 ;倡直道、明是非、否定巧言令色之徒的正义思想 ;仁者爱人的重视和尊重人 (天下人 )的平等意识 ;主张立志坚定、坚韧不拔的大丈夫气概 ;坚持热心救世、百折不回、进而不止的积极入世精神 ,等等 ,早已成为中国人人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塑造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过程 ,如何对孔子理想人格思想进行“扬弃”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5.
郭理想 《科技信息》2011,(24):49-49
高校中的教学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之归结为两者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试图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背景中,从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层面浅析障碍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助于改善沟通行为,使两者能达成情感上的沟通,在价值维度上最大限度地达致"整合",促进校园的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集权的政府已不再适合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要求,现代行政价值体系以效率为第一,该文总结分析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试图从管理机制创新,行政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健全,行政文化塑造,监督制度完善等方面挖掘提高行政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除了深刻地作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还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与当代行政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文化视角下,将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与当代行政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构建具有高效、和谐特征的行政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与特征,然后分析和讨论了传统行政文化视角下当代行政管理的冲突与回归问题,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时下行政管理效率和效果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时期,再加上受旧有行政道德的影响,我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伦理失范时有发生。因此塑造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维宪遵法的法制精神,公开公正的公共精神,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以服务型价值为核心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本质要求,正确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17-118
孟子是先秦时代的一代大儒,力主法先王而行王道,正人心而存仁义,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人格论"思想卓异,风格独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对当代青少年而言,塑造优秀人格是提升素养,融入社会,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和"自强人格"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阐明培养健全而完美的人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当代青少年继承、发扬历史文化的精髓,践行孟子的人格思想,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20.
论《水浒》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一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它提倡的理想人格是"义"和"侠",以义气和勇气为上,崇义尚勇,提倡乐观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患、以刚为美.它主张人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以铲尽人间的不平为己任.<水浒>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显然与传统背道而驰,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