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系辞下》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对于WTO环境下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因为一点比别人突出的地方而获得第一桶金的成功,但在他们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却往往因为比竞争对手逊色一点而抱憾终生,那么,什么才是企业创业的时候比资金更重要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2.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09,(6):69-69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秉,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秉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秉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相似文献   

4.
地震知多少     
静君 《青年科学》2008,(Z2):50-50
古人说:地上与地下的交换形成地震《史记》卷四有一段关于地震的议论:"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突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这个说法和亚里士多德地震  相似文献   

5.
列子一书,唐柳子厚已怀疑其为。观洌子目录,汉刘向之序言,列子乃向所汇纂,而字书错误,向已言其“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则刘向校雠 时,当有一番审定,故有“皆以杀青,书可缮写”,之语。又谓: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语;力命篇一推分命,杨朱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则列子非出一家之手,可知。而首篇天瑞即曰:“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乃称“子”。考古书之称于某者,如墨之称王墨子论语之称子曰:“多半为门弟子或后人所纂述。列子恐亦如是,非列御寇所自著也明矣。 唐柳子厚辩列子曰…  相似文献   

6.
正援引文献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解析经典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会考察上古的历史,再结合当代的情况,经过实践的检验,从而总结出国家兴衰的规律。秦始皇满足于一己之功,不  相似文献   

7.
正子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刚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平易其心、心平气和,然后才可以说话;先以诚信待人,建立信誉,与人确定交情之后,才可以对人有所要求。君子能修养到这三种德行,才能全面。做人做事全始全终,且能与人和睦相处,无所偏失。身处危难,思虑不周全,而做出冒险  相似文献   

8.
寓言两则     
正"赢"需深究"赢"很不满意自己以"亡"为"头",整日闷闷不乐……人类有所觉察,阐释道:"你由‘亡’‘口’‘月’‘贝’‘凡’五部分组成,意指一个人要做人生的赢家,必须具备五种意识或能力。‘亡’,乃危机意识,没有它的警示,情况可能变得不妙;‘口’,是沟通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这项能力,做事显然不行嘛;‘月’,为时间观念,毕竟时不我待,人做事需要讲究效率;‘贝’,即取财有道,人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有时会误入歧途;‘凡’,是放平心态的能力,急功近利者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一、连词体系的初建时期(1898—1938)据郭锡良的《汉语史讲授提纲》(北大中文系,1984年10月,P、150),甲骨文中就有了连词,可是真正把连词当作语法学体系的一类词来研究的,始见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文通》中指出:“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长用。”《文通》给连词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分了小类,谈了连词的来源。《文通》也讲了连词表示的关系,运用的场合及作用。如“承接连字者,所以承接上下之文,而概施于句读之中也。承接连字,惟‘而’‘则’两字,经籍中最习见。”“推拓连字者,所以推开上文而展拓他意也。作文切忌平衍,须层层开展,方有波  相似文献   

10.
《孟子·滕文公上》有下列的对话:(一般选本称这一段为《许行章》)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德行浅薄而处于尊贵之位,智慧低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而肩负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祸乱的。《易经》鼎卦九四爻辞上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八珍煮成的米羹),沾濡了四周,象征着倾覆家园,身遭刑辱,非常凶险。"这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好好的一顿美食,因为承载的器物少了一条腿,  相似文献   

12.
<正>《易》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公在高墙上射中了隼鸟,获得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射鸟的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怎么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沉稳而不急,所以一出手即有所获,是说具备了现成的器具然后行动。"这段话源于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辞,是一副很美的狩猎图画,卜到这一卦,代表大吉大利、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3.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乱其例。至以限于时日闻见而失收者,亦往往而  相似文献   

14.
法家是先秦时期主张“法治”、强调耕战、坚持历史进化观、力主改革的进步思想流派。《汉书·艺文志》云:“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理官,就是法官。法家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春秋初期的齐相管仲主张“以法治国”,嗣后,郑之子产、晋之范宣子均立法以治,魏李悝大倡法治,韩中不害“明法”重“术”,慎到“尚法”而讲“势”,秦商鞅变法而国大治。管、李、申、商诸人史称前期法家。战国末期之韩非子,  相似文献   

15.
说诗经《卷耳》篇主人公即采卷耳者,最有影响的是朱熹的《诗集传》。在《卷耳》首章四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下朱熹曰:“赋也。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引见《诗集传·卷耳》,重点号是笔者所加,下同)朱熹对“赋”有特定的解释,他在《葛蕈》首六句下第一次出现所谓“赋”下释“赋”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言”,就不是“曲言”,亦不是“隐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一说汉字的构造,人们便崇尚“六书”,即《周礼·地官司徒·保氏》里最早提到的,后经东汉许慎归纳总结出来的所谓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t??iε〕~2)诎(〔t??‘y〕'),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  相似文献   

17.
家族之惑     
《韩非子·说难》有云: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在血缘中心主义伦理的背景下,人们对别人的信任也是按照血  相似文献   

18.
《诗经·秦风》的第一篇是《车邻》,第一章四句,而后二章各六句,似残篇。移录现存全诗如下: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国风》一百六十篇中,大多数属于两章或三章的叠咏体,即各章的句数相等,有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中各章句数不等者共九篇,据笔者考证,都是由脱简、错简或传抄失误造成的。在《诗经》中,“未见君子”和“既见君子”属于常用诗句,其使用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设为不宦     
“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田子辞。” (《战国策·齐策》)[译文]齐国有个人见到处士田骈,说:“久闻先生的高谓品德,主张不做官,而愿为人们服务”。田骈问道:“你这是从那里听来的?”这个人回答说:“我是从邻居的女儿那里听说的”。田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承祚著三国志,下笔谨严。裴世期为之注,颇采小说故事以补之,转失原书去取之意,後人多议之者。实则国志本文往往有佛教故事,杂糅附益於其间,特象隐晦,不易发觉其为外国输入者耳。今略举数事以证明之,或亦审查古代史料真伪者之一助也。 魏志卷二十邓哀王冲傅云: 邓哀王冲字仓舒,聪察歧疑,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 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 咸莫能出其理。冲曰,量巨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叶水心习学记言卷二十七论此事曰:‘仓舒童孺,而有仁人之心,并舟称象,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